葉星
【摘要】歌唱教學是初中音樂教學的主體,歌唱藝術是發自心靈的藝術。培養學生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對激發學習音樂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對歌唱教學涵義進行闡述的基礎上,探討了初中音樂歌唱教學的現狀,并據此提出了完善初中音樂歌唱教學的幾個策略。
【關鍵詞】初中音樂;歌唱教學;音樂知識;范唱;變聲期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和其他學科新課程一樣,音樂新課程也走進了學校,步入了課堂。音樂新課程強調全新的教育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強調音樂審美和情感體驗;強調音樂教學活動應該讓學生對音樂的全部感受和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針對此,初中音樂的歌唱教學如何有效地實現音樂新課程的目標,值得音樂教師認真思考和探究。
一、歌唱教學的涵義
柯達伊指出,“藝術的精髓并不是技術,而是心靈。一旦心靈可以毫無障礙地自由表達,便能創造出完滿的音樂效果。”心靈是藝術的精髓,而不是技術,因而我們初巾音樂課堂的歌唱教學活動,應是學生易于接受和參與的音樂活動。歌唱是一種表演藝術,歌唱活動是音樂教學的基礎,是實現音樂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通過歌唱教學,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藝術素養。
二、初中音樂歌唱教學的現狀
隨著新課程教育理念的轉變,初巾音樂歌唱教學有了新的發展,許多音樂教學活動在教學實踐巾得到踐行和推廣,更多的學生體驗到了歌唱的歡樂。然而,初巾音樂的歌唱教學活動仍有不足和一些問題。
(一)出現輕視甚至忽視歌唱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訓練
《史記·師乙篇》有載:“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墜,曲如折,止如槁木,倨巾矩,旬中佝,累累乎端如貫珠。”這就表明r歌唱要注重氣息流暢、如線貫珠。而要達到這種境界,就需要從巾小學開始就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但是白新課改實施以來,我們的初中音樂教學在追求實現音樂審美和情感體驗目標的過程中,開始出現了輕松甚至忽視歌唱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訓練,教師對學生進行識譜教學和發身訓練變得少了,及格過多年的音樂學習,學生看不懂樂譜,歌唱時氣息不流暢、不均勻。
(二)多媒體的范唱取代了教師的范唱
新課改推進的過程巾,信息技術也走進了課堂,這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新課堂教學方式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弊端,因為我們的一些音樂教師相對缺乏舞臺表演的經驗,不敢和不想在學生面前進行示范表演和歌唱,因而就采用多媒體播放專業歌唱演員演唱的優美歌聲。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既羨慕,又感到遙不可及,加大學生學習音樂的難度,最終難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情趣和積極性。
(三)對初中生的變音缺乏正確引導
止處在變聲器的初巾生,很多時候不愿開口唱歌。而且變聲期聲帶容易疲勞,不穩定,發聲也不易控制。很多教師沒有注意劍這些特點,更沒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進行針對性地發聲練習。
三、完善初中音樂歌唱教學的策略
歌唱教學是初巾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學習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基礎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初中音樂教師應該不斷思考和探究完善初中音樂歌唱教學的策略。
(一)音樂知識技能,與歌唱活動實踐相結合
歌唱教學要想成功,必要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必不可少,只有具備一定的知識技能基礎,學生才能更好地來感知音樂,準確有感情地表現音樂,學習鑒賞和創造音樂。因此,為了更好地提高歌唱教學的質量,我們應該把樂譜的教學和歌唱基本技能的訓練融入各種豐富、生動和具體的音樂實踐活動中去,通過師生互動和學生的自主體驗合作等方式,使枯燥乏味的知識技能訓練變得有趣起來。
(二)激情范唱,引發共鳴
對于初中生來講,他們喜歡哪一學科往往取決于教授該學科的教師。在歌唱教學巾,教師聲情并茂的范唱親切而具有感染力,最能給學生直觀的聽覺體驗,既能引起學生喜愛所教歌曲,調動他們學習歌唱的積極主動性,又能幫助他們對所授歌曲形成完整的音樂形象。。實踐證明,在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中,教師范唱比多媒體錄音的效果好得多。教師要想更好地做示范演唱,首先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不斷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培訓,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和舞臺表現力。
(三)因材施教,積極引導
在初中階段,教師還應該特別對學生變聲期的止確引導,幫助其順利度過變聲期。首先,要教會學生保護嗓子,不要過度使用嗓子,如,注意飲食,少吃或不吃辛辣油炸食物,少唱或不唱很高亢和搖滾歌曲,等等。其次,合理制訂45分鐘的教學內容,縮短歌唱教學的時問,讓變聲期學生的嗓子得到休息。在歌唱教學巾,要對學生進行高位輕聲的訓練,引導他們打開喉嚨,放下下巴,學習假聲。最后,特別關心變聲期的男同學,降低對他們在音色、音量和音域方面的要求,提高對其聽力和音準的要求。在他們歌唱發生困難時,要及時地給予幫助和鼓勵,安慰和穩定他們的情緒,保護他們歌唱的積極性。
四、結語
初中音樂歌唱教學在培養學生學習音樂興趣、陶冶審美情操中有著重要作用。“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教師要在新課程倡導的理念下,不斷思考提高音樂歌唱教學的效率,讓學生真止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