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榮
【摘要】自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音樂教學發生了較大變化,加強情感體驗是音樂改革的重要特征,情感體驗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目標重點強調音樂鑒賞,體驗音樂情感,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本文將對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進行分析
【關鍵詞】音樂教學;情感體驗;措施
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音樂創作、音樂鑒賞和音樂表演都充滿r情感。作品的產生是作者受到情感觸動,在表演時,表演者將自己的情感與音樂情感結合在一起,從而更加深刻、感人。所以,音樂巾充滿了情感。
一、了解音樂作品的背后
每首音樂作品的產生都是有依據的,都與社會環境、創作者的心境以及時代特征等有著密切關系,這些因素構成了音樂作品的情感基礎。但是,大部分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巾,容易忽視音樂作品的背后內容,拿到音樂作品之后,直接進行音樂鑒賞,許多學生還未領悟到音樂創作的意圖和情感,作者創作時的時代背景,作者創作的心境。如果全面了解這些信息,能夠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更好地領悟其他作品。
比如,《黃河大合唱》,學生在聽這首歌曲時,都能感受到一種慷慨激昂的氣勢,那么學生為什么會有這種體驗呢?很少有同學能說明原因。如果教師在鑒賞這首作品之前,簡單地講述作品創作背景,告訴學生這首作品是作家光末然在黃河岸邊,看到八路奮勇抵抗敵人時所作的,這首作品表達了作家對八路軍奮勇抗敵的欽佩和贊揚,充滿了英雄主義光輝。當學生r解這些內容之后,才能對這首作品有著更深刻的理解。
二、通過各種手段創設有效教學情景
雖然音樂是以聽覺為主,但是也需要其他感觀的配合,這樣才能對音樂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如何在音樂課中完全調動學生的感觀系統,是高巾音樂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科技的發展豐富的音樂教學方式,如在鑒賞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作品想要表達的畫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調動學生的所有感觀。在鑒賞《臉譜》這首音樂作品時,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各種臉譜,學生不儀能夠欣賞音樂,同時也能欣賞與臉譜相關的影像,從而深入了解這首歌曲想要表達的情感。總之,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運用各種教學方式,為學生創設音樂情景,從而加深學生對音樂情感的體驗。
三、反復聆聽,產生情感共鳴
聽是參與音樂教學的關鍵,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能夠認識、了解音樂的內涵,從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音樂美的本質是音樂教學進行的過程,也是情感和音樂要素變化的過程。音樂是情感的載體,是心靈的語言。俗話說:“音樂的盡頭是音樂的開始。”站在藝術形式的角度上看,音樂的本質是情感宣泄、情感撞擊、情感審美和情感交流。通過反復聆聽,感受音樂要素的變化。音樂情感和音樂情緒的體驗不能停留在表層上,應該深入到內心的體驗,尋找令人震撼的藝術效果。讓學生面對音樂,通過音樂情感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情感共鳴。再比如,在進行《鋼琴音樂的奇葩》教學時,可以設計如下教學流程:
第一,先完整地聆聽《c小調(革命)練習曲》,感受音樂情感。然后,教師向學生布置聆聽任務:你認為這篇作品是什么類型的?是英雄主義還是戰斗主義,或是悲劇主義?為什么?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應該積極思考。
第二,復聽第一部分,感受音樂的整體氛圍,并學唱該部分主題。學生聆聽后,積極回答問題,教師再進行總結。
第二,復聽第二部分,分析和研究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有何相同之處,有何不同之處。學生聆聽后,可以相互討論,然后進行總結。
第四,欣賞完整的馬克西姆演奏的《革命練習曲》視頻,聽完后,談論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第五,拓展欣賞朗朗演奏的英雄波蘭舞曲》視頻。
在上述步驟巾,第一步驟的設汁是通過聆聽完整版本,簡單r解音樂作品的背景,并引發學生思考。第二、二步驟設計復聽,要求學生關注音樂要素的變化,關注作品的主題,體驗作品的情感和內涵,準確把握節奏和旋律。感知和體驗音樂作品主題,促使學生在聆聽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當學生對音樂作品的主題情感有了基本了解后,可以對作品進行改編,再賞析完整的現代版視頻,保證學生對音樂作品有個全面的r解,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當學生對肖邦音樂作品有了全面認識和把握后,再進行拓展教學,促使學生深入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特征,進一步認識作品,對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欣賞音樂的過程巾,有的是感性上的直接情感體驗,這種直接情感體驗是源于日常的經驗積累。有的情感體驗可以從音樂外的文字因素中獲得,促使傾聽者對音樂情感有著更深入的理解。為了提高情感體驗的準確性、細致性和深刻性,學生需要反復聆聽,再結合以往經驗以及創作者的個性特征等因素,深入感受音樂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因此,通過反復聆聽,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情感共鳴,準確把握音樂作品情感。同時,反復聆聽也是拓展音樂教學的重要舉措。
四、參與到音樂作品中
音樂雖然是以聆聽為主,但是儀儀依靠聆聽是無法提高音樂教學效果的。在鑒賞音樂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進行有效的引導,啟發學生思維,促使積極參與到音樂教學巾,主動體驗音樂教學過程。比如,鑒賞德彪西音樂,德彪西被人們稱為個人流派,其音樂具有印象派特征,所以,德彪西音樂鑒賞沒有標準答案,答案具有不確定性和可擴展性。教師在進行討論式教學時,可以選擇德彪西音樂進行案例分析,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讓各組成員發表白己小組的見解。有的學生表示在音樂巾看到了大海,有的學生說看到作者在海邊奔跑,有的學生說感受到了朦朧的氣氛,這些都是印象派音樂作品的藝術特征。教師在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后,組織學生再次聆聽音樂,這次鑒賞應該比第一次鑒賞更加深入,促使學生能夠全面了解音樂的本質。
五、總結
綜上所述,情感是音樂的靈魂,情感體驗是音樂教學的目標。但是由于受到社會、經濟、文化和歷史等因素的影響,許多音樂教師都忽視了音樂情感體驗,從而導致音樂教育沒有發揮實效。因此,在教學的過程巾,教師應該向學生介紹音樂背后的內容,通過各種手段創設有效教學情景,反復聆聽,產生情感共鳴,促使學生參與到音樂作品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