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積極質疑”。的確,要想讓學生真正融入語文課堂,就必須讓學生學會質疑,善于質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呢?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嘗試著從以下方面入手,取得了點滴收獲。
一、構建融洽氛圍,澆灌質疑土壤
充滿活力的課堂,應是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課堂,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可以發表自己獨特的感受,與老師、和同學展開爭辯,無拘無束,個性張揚,思維彰顯。而放眼當前的語文課堂,很多情況下,學生不敢提問已經成為課堂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究其原因,很多情況下是因為師生之間存在著距離,心靈存在著隔閡,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心存畏懼,不敢發言,更不敢對課堂中存在的疑慮展開質疑。為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通過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寬松、平等的氛圍,消除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敢問,無所畏懼。同時,在教學中,教師要沉下身子,放下架子,走進學生內心世界,讓學生毫無顧慮的將自己對課文的所思所想提出來,并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尤其是對那些成績較低,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他們所提出的問題雖然有時會略顯幼稚而古怪,但我們教師一定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他們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給予他們鼓勵,進而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助長他們的質疑意識。如我在教學《番茄太陽》時,我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很多同學進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很多有意義的問題,但其中一位同學提出:“番茄太陽為什么不叫蘋果太陽呢?”其他同學一聽哄堂大笑,覺得這個同學所提的問題太幼稚。此時,我阻止了學生的笑聲,卻表揚了該學生,認為他善于懂腦筋,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并鼓勵他今后學習中要多思考、勤動腦,讓大家在課堂上能聽到他更富見解,更與眾不同的問題。接著我再引導學生一起聯系課文分析思考剛剛提出的問題,這樣,學生們被重新拉回到課堂中,積極思考討論。那位提出問題的同學,更是猶如受到了極大的鼓舞,興奮異常。因此,教師對于那些大膽提問,敢于思考的學生,無論他所提的問題質量如何,都要給予鼓勵,對其敢于創新給予表揚,絕不能因為批評而挫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
二、教會學生方法,培養質疑能力
質疑能力是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體現,所謂“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質疑本領,讓他們找準問題的關鍵,會質疑,提出富有價值的問題。
1.善于針對課題質疑。語文教材中的課題引領著課文內容,對課文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準確把握課題,能夠讓學生把握文章中心,領會文章主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在文章的課題上做文章,讓學生去挖掘,去發現,從而針對課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質疑本領。如我在教學《特殊的葬禮》時,首先引導學生針對課文題目展開質疑:葬禮為什么是特殊的葬禮?是為誰舉行的?再如教學《永遠的白衣戰士》時,針對課題,我引導學生提問,有學生提出,為什么不叫《永遠的白衣天使》,用“戰士”一詞更能體現文章主人公的一種什么樣的精神?教學伊始,就引導學生從課題上展開質疑,直達關鍵,經過思考討論,解決了這些問題,基本也就掌握了課文的精髓。
2.瞄準重難點質疑。針對課文重難點處質疑,既有利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同時,更可讓學生抓住問題關鍵,緊密圍繞在文章的中心。如教學《三顧茅廬》時,針對劉備在離諸葛亮住地很遠處就下馬步行,讓學生展開質疑,這樣的問題看似簡單,卻很有價值。學生經過思考,才會發現劉備對人才是多么的尊重,從而領會文章的主題。
3.在品讀過程中質疑。在剛剛接觸課文時,我讓學生對課文中的生字詞及有模糊的句子展開質疑。而當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后,則讓學生針對課文中各部分的關系及表述技巧等諸多方面開展質疑,讓學生針對文章中的人物或事物特點及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自己有什么樣的感悟開展質疑。這樣,學生每次接觸一篇課文,都要經歷由表面字詞到文章內在的深層感悟,他們在不斷質疑,不斷體會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去閱讀,從而不斷釋放心中的疑惑,讓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教師點撥中質疑。高年級語文教學中,一些問題對于學生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讓他們進行討論,試著去解答問題。教師在此過程中,給予適當的點撥,做到以讀促思、以思促議,讓學生在反復思考、品味中學會質疑,進而思考得出結論。如在教學《永遠的白衣戰士》一課時,學生提出:葉欣為什么聲色俱厲地將同事關在門外?而她知道這個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卻為什么還要一直堅持到最后?通過師生共同分析,讓學生深刻地領會葉欣舍己為人,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情操。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將學生帶入問題的天地,猶如開啟了學生思維的閘門,喚醒學生的心靈,只有將學生置于問題情境中,讓他們學會質疑,學會探究,才可能將學生引入文本的內部,去發現文本中蘊含的深層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