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紅
【摘要】本文從一個工作在中學音樂教育一線教師的視角上分析了我國音樂教育的現狀;比較了國內外中學音樂教育的教育教學目的和現狀的不同之處;通過對一線音樂教育的切身體驗、思考與調查研究,提出了中學音樂教育的改革思路。
【關鍵詞】音樂教育;現狀;改革
高雅的音樂是人類靈魂的情愫與家同,優美的旋律是人類情感的傾訴,抑揚頓挫的節奏是人類生活的脈動。她升華品格、沐滌心靈、喚醒記憶、訴說衷腸、撫平創傷……是人類文化生活巾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個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與其他藝術形式比較,音樂更具群眾性、廣泛性?,F階段,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矛盾依然會在嶄新的社會與意識形態巾延續,并且還會延續很長時問,也許十幾年也許幾十年,乃至百年……延續時問的長短,完全取決于廣大民眾對精神文化品味與欣賞水平的提升。誠然,提升廣大民眾對經典藝術作品的欣賞水平與品味有很多途徑,但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應該是作用最直接,效果最明顯的一種途徑。
一、中學音樂教育現狀
(一)我國教育體制與素質教育
在我國的教育體制與發展規劃中,音樂課始終貫穿于基礎教育全過程。從幼兒同開始一直劍高巾畢業,所有接受基礎教育的學生都應該接受音樂教育。近些年來,更被列為了發展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升學率與音樂教育
由于我國的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與各中學校過于偏重文化課教育,從小學到高巾絕大多數學校把中考與高考升學率作為學校教育、教學T作的第一要務來抓,盡管近兩年高考,音樂知識逐步被列入考試范圍,但也儀儀是些知識性的考察而已,所以音樂教育被各個學校列入副科,被列為不受重視的課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如此下去,貫徹、發展素質教育豈不成為一句空話了?
(三)音樂教育實施現狀
我國的音樂教育理念、教學目的與教育、教學方法也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把音樂教育目的或等同于文化課教育目的或等同于技能課教育目的。采用的教育教學方法也等同于文化課與技能課的教育教學方法,側重于簡單樂理知識的傳道、授業。這還是現階段音樂教育巾較為優秀較為負責任的做法。而差一些的做法是直接將音樂課當成簡單地教學生唱幾首兒歌而已。如此下去如何發展音樂教育,如何促進全民義化素質的提高?綜上所述,為r國民素質與音樂欣賞水平的提高,為r我們的后代能夠感受、欣賞真正的高雅的音樂,我們必須加強課堂上音樂欣賞的比重。
(四)音樂教育師資狀況
在我國由于中學音樂教育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所以音樂教師師資狀況良莠不齊。條件相對好一些的學校音樂教育方面的師資力量儲備應該是不錯的。但大多數學校的音樂教師大多是巾等師范學校畢業,學歷層次明顯不足,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水平更是無法深究。目前,我國的音樂教育由于普遍不受重視,所以大多數學校在這方面教學工作的硬件投入明顯不足。一些必備的設施、器材(比如,音樂教室、鋼琴、電子琴等)大多數學校沒有配備。只有少數的條件好的學校配備了相關的設施、器材,也有極個別的學校將鋼琴配備進了班級。
二、中學音樂教育改革途徑
(一)增加音樂教育設施投入
必要的音樂教育設施應該配備。極個別條件好的學校,已經為每個班級配備了鋼琴,為所有學校作出了表率。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該加大音樂教育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并監督、督促各校將必要的教室、設施與器材配備起來。就算一時達不到每班一架鋼琴的要求,至少應該為每所學校建設幾問音樂教室,每間音樂教室至少應該有一架鋼琴。當然其他方面的硬件,比如電子器材等方面的投入也應該增加,本文不再贅述。
(二)音樂教育與校園文化相結合
各個學校都在搞自己的校同文化生活,分別建起r文化墻、文化長廊等等設施,以彰顯學校生活的文化底蘊,這樣做非常有意義。既使孩子們寓教于樂地暢游在文化長河巾,又能使孩子們隨時能r解歷史體會文化,還能使孩子們加深對母校的感情。讓孩子們即使畢業離校了,也能深深懷念自己的母校。我想這恐怕就是興辦校同文化的理論依據之一吧。當然,校同文化的興辦還對外宣傳學校形象,學校的學習氛圍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作為最容易被廣大民眾接受的藝術形式卻游離于校同文化之外,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和欠缺。一個學校應該凝聚一種精神,而音樂是最能體現這種精神的藝術形式,各個學校和音樂教師是否可以在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以豐富校同文化的內容呢?比如,創作一首屬于自己學校,充分體現本校特色和精神、氣質的校歌等等。
(三)提高中學音樂教育的師資水平
中學音樂教師應具有較高的音樂修養。比如,對于音樂的發展史、基本樂理知識、經典音樂的賞析、各種樂器的使用、旋律和節奏的把握、聲樂方面的基本功等業務能力都應該具有一定水平。對經典音樂欣賞應該具有較高的感受、感知力。同時中學音樂教師入職后還應不斷主動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增強自身的業務能力。
(四)基本樂理知識和技能訓練要加強
基本樂理知識的講授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如果連基本的樂理知識都不懂的話如何理解音樂。如何知道旋律是怎么回事兒?節奏又是怎么回事兒?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基本樂理知識的培養,學生們將來就不會真正的聽懂音樂。音樂教師,尤其是中學音樂教師應讓我們的學生學會通過音樂調整自己的心理與心情,讓我們的社會更和諧更陽光。
(五)音樂作品的欣賞演唱與審美教育相結合
讓孩子們學會欣賞音樂,孩子們在中學階段對于經典音樂的認知肯定是不足的,如何讓孩子們正確的理解這些經典音樂的優美與內容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能在課堂上進行教授,并傳達一定的美學知識與觀點,逐步讓孩子們走進經典音樂(當然也應該包括那些內容健康,曲凋優美的通俗歌曲)的圣殿。這就是音樂作品賞析方面課程的教育、教學目的。
三、結語
總之,我們中學音樂教師要有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我們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與學校要本著對民族高度負責的態度充分認識劍開展巾學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認真組織好中學音樂教育的教育教學工作。為中華民族的民族素質的真止提高做出積極、高效的努力;為民族的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