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姝媛
【摘 要】
目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與實施,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高中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以有效的理念為指導,在具體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加強有效性教學,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興趣點,制定出有效的教學方案,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落實到實處。
【關鍵詞】
新課程 高中語文 有效性教學
1.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
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語文教學在課堂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中心,使一切教學活動圍繞學生而進行。因此,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并公正、準確的評價學生。目前,很多高中語文教學都普遍存在低效率,勞而無功,事倍功半的教學現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師與家長帶給學生的壓力太大,認為高中是沖刺大學的重點階段,不能懈怠半步,從而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造成心理緊張,情緒波動的現象。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入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并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消除學生的緊張感,使學生愉快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不僅如此,語文教師還要擅長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例如,當學習到清新爽朗的課文內容時,教師應該也以愉悅歡快的情緒去感染學生;當學習到悲傷哀怨的課文內容時,教師應以深沉凄涼的講授語氣去影響學生,使學生不自覺的被教師不同的情緒所感染,通過形象的意境語言,體會到課文內容中主角的真實情感,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內容。
2.注重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來源。只要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感興趣,就會產生探究欲望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習效率也自然而然得到提升。因此,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地去探索、去發展、去實踐,這樣才能夠充分的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沁園春·長沙》一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如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向學生展示出生動形象的深秋景象,使學生感受到自己如同詩人一樣站在橘子洲頭,眺望湘江碧水,從而感受到詩人愛國、憂國、報國的情結。通過教學實踐證明,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在語文課堂中精心設計各種教學情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精選教學內容
目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課堂時間已經結束,可是教師還滔滔不絕的在講課;教師在課堂上已經把每個部分都講到了,可是學生卻還是如同沒聽懂一樣。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現象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控制好課堂節奏以及沒有把握好教學重點內容。一篇課文哪部分能夠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需要考慮,哪里能夠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也需要考慮。因此,教師在講課時不需要對課文的每個環節都做到面面俱到,對于不是重點的段落可以適當略過,教學的時候要將時間放在選取精華和要點的內容上,這樣才能夠合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創造出無限的教學價值。
例如,在學習《邊城》一文時,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對重點部分做好標記,在講授時只針對重點內容設計兩個大問題:主人公翠翠愛哭,課文中翠翠哭了幾次?這幾次哭的原因是什么?唱歌也在課文中出現了很多次,它是如何推動情節發展的?將這兩個問題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不僅能夠讓學生帶有目的的進行學習,同時也能夠隨時提醒教師圍繞重點內容進行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適當點撥,引導學生針對問題進行自主思考和討論,最終學生們很好地掌握了課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巧妙的寫作手法,不僅完成了教學目標,同時也提高了教學效果。
4.把握課堂關鍵環節
4.1導入:精心設計,引起學習興趣
精彩的新課導入環節能夠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的參與性,并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從疑問和驚異開始”。因此,導入環節設計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整堂課的聽課效率。首先,教師要明確導入環節的主要作用,“導入”顧名思義指的就是通過這一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迫不及待想要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學好新知識創造良好的氣氛。若想要學生從一開始就對語文課堂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教師在導入階段就應該著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熱情,同時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樣才能為整堂課創造出良好的開端。
4.2講解:啟發引導,激發創新思維
語文課堂重要的教學過程就在于教師的講解和積極引導,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因此,在講解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到學生的思維特點,巧設問題,啟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思維能力。在教材重點和難點方面提出具有價值的問題,并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找出答案,或安排學生之間進行小組討論,通過合作得出討論結果。學生思維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因此教師要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優化講解過程,當學生遇到不明白的問題時,適時提出一針見血的問題,使學生茅塞頓開;當學生思維產生定勢時,提出具有討論性和爭議性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時刻處于活動狀態中,這樣才能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4.3練習:溫故知新,舉一反三
課堂練習過程是鞏固與溫習所學知識的過程,也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課堂練習能夠有效啟迪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智力。因此,教師在安排學生進行課堂練習時,要注意挑選既能夠鞏固舊知識,又能夠掌握新知識的習題,使學生通過思考習題能夠強化思維,舉一反三。
【參考文獻】
【1】林菊. 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解析【J】. 教育教學論壇. 2010(21)
【2】顧旭清.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中語文的有效教學【J】. 中國校外教育,2010(S2)
【3】張立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語文有效教學的幾點思考【J】. 考試周刊,2009(17)
【4】魏雋毅. 高中語文有效教學模式初探【J】. 文教資料,2009(11)
【5】林秀娥. 關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 中學語文,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