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三種方式

2015-04-29 00:44:03馮建華
教學與研究 2015年2期
關鍵詞:學術史研究

馮建華

[關鍵詞]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當代中國哲學史;1949年以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吏;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學術史

[摘 要] 近幾年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范式研究的特點是聚焦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孫正聿的當代中國哲學史研究、何萍的1949年以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任平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學術史研究是三種代表性的研究方式。雖然存在共同的研究領域、根本宗旨、基本目標,但是三者各具不同的學術特色,在總體特點、針對的問題和提問方式、基本原則和書寫方式、具體使用的二級范式都存在差異,因此,三種研究方式各有其獨立的學術價值,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都具有獨特的創新意義。

近幾年,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以下簡稱當代中國馬哲史)這一斷代史領域有三種代表性的研究方式:孫正聿教授為代表的“當代中國哲學史”研究、何萍教授為代表的“1949年以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以下簡稱“1949以來中國馬哲史”)研究、任平教授為代表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學術史”(以下簡稱“當代中國馬哲創新學術史”)研究,前者開始于2011年,后兩者起步于2013年,三個有影響的學術團隊同時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聚焦于這一斷代史研究領域,使之成為一個學術熱點,是近年來我國馬哲史研究的一大特點。三種研究方式首先有著共同的研究宗旨:繁榮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其他領域的發展,推動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整體創新,建構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為中國深化改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好的理論依據和理論指導。雖然有著共同的目標、根本宗旨、研究領域,在一些內容上也會相互交叉,但是作為各自獨立的、路徑不同的研究方式,三者在總體特點、針對的問題和提問方式、研究原則和書寫方式、具體采用的二級研究范式之間明顯不同,凸顯著不同的研究特色,各自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和理論創新意義。

一、總體特點

關于“當代中國哲學史”屬于馬哲史研究范式的性質,筆者已做過論述,此不贅述。當代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基本特點是全面性、整體性和均衡性。這些特點體現在五個方面:其一,政治性和學術性的均衡性。作為一部國家規劃的教材,這一研究首先體現了政治性特點,胡錦濤、習近平等政治領導人的講話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等重要政治文獻,是這一研究的政治依托,黨的領導集體的哲學思想,特別是毛澤東哲學思想、鄧小平哲學思想、“三個代表”的哲學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哲學思想是這一研究的政治基礎。同時,這一研究又突出學術性,它不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簡單注解和輿論宣傳,而是努力揭示黨的領導集體思想背后的學理依據,以黨的政治思想為指導.深層探討各個時期的重大學術爭論、重要哲學理論成果、哲學八個二級學科重要哲學家、哲學學者的學術成果,以學術的方式呈現中國發展的歷史邏輯和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理論邏輯。在具體歷史分期問題上,必然秉持政治事件和學術樣式的復合標準,比如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教科書、教科書改革、后教科書等標準。其二,形式和內容的總體性。當代中國哲學史的研究體現出形式和內容的統一性,理論方法和理論形態的統一性,而且無論形式和內容都是整體性呈現。一方面,它不是拘泥于形式研究、也不是拘泥于內容研究,而是在形式和內容的統一中進行研究。另一方面,無論是形式方面還是內容方面,都是整體性研究。在形式方面,它不拘泥于某一種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研究路徑,而是整體性包含各種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范式、路徑、方法。在內容方面,它全面涵蓋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各個時期、各種哲學形態和理論體系的內容,甚至囊括了哲學所有二級學科發展的理論內容。其三,研究內容和論域的全面性。在內容上,全面涵蓋哲學八個二級學科各自的發展歷程及其成果。在論域上全面包括“歷史研究、領域研究、問題研究和體系研究”。問題研究是統帥,主要提煉、概括、梳理和回答當代中國哲學史的重大問題;領域研究是重點,主要概括、探討和評價哲學八個二級學科的各個時期的研究狀況和研究成果,具體研究各學科發展的典型代表、標志性成果、思想源流、經驗教訓;歷史研究是基礎,主要分析當代中國哲學史與當代中國史的具體的內在關系,以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方法揭示當代中國哲學史發展的內在規律,以及它和當代中國歷史演變的邏輯關聯;體系研究是結果與綜合,它是在內容研究的基礎上,對問題研究、領域研究、歷史研究的成果進行總體性和整體性的研討。其四,史與論統一的全面性,史料與邏輯的均衡性。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史與論的統一是其自覺的敘述方式,這種研究更體現出史與論的全面性。“史”全面涵蓋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史、中國哲學的爭論史、中國哲學史,還包括現實的中國史。這里的“論”和“邏輯”全面體現在中國當代哲學爭論史中的邏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理論邏輯、中國歷史發展的現實邏輯。

“1949以來中國馬哲史”研究的特點是個性化,研究范式和框架的專一性。與傳統研究范式(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范式)相區別,它使用新的專一研究范式——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范式進行個性化創新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系列新觀點。其一,認為這一斷代史研究的創新之處,不在于內容,而在于研究形式、研究框架創新,即研究范式創新,不是采用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范式,“提出研究1949年以來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其新意不在于內容的更新,而在于書寫方式的更新”。“研究1949年以來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絕不是要復述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著作中已經論述的內容,而是要創造一種新的書寫方式去重組這些內容,以此揭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條件下的發展規律和內在轉化機制,闡發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新觀念、新理論”。“1949年以來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研究只有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研究范式中才有意義,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研究范式中就沒有意義”。其二,把這一斷代史定位為中國哲學思潮的一個部分。作者認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的一個階段,而是中國近現代哲學諸思潮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1949年以來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課題只能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研究中提出。而不可能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研究巾提出”。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理論框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傳統和哲學形態,它所突出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背景,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的理論框架是中國近現代哲學,它所突出的是中國哲學和中國社會的背景”。其三,在學術性和政治性的關系上,強調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這一研究范式基礎上,實現學術性和現實性的統一,反對脫離政治性、意識形態性的單純學理性研究、認識論研究。“書寫1949年以來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必須把政治的因素納入其中,在學術和政治的張力中探究1949年以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術結構及其變化”。其四,在內容上,雖然與“當代中國哲學史”一樣,都把這一斷代史的性質看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但是它并不全面論述哲學各個二級學科的理論成果。只是著眼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的內容,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中同傳統哲學的改造、中國傳統哲學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吸納并創造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民族化形式的內容。

“當代中國馬哲創新學術史”研究的基本特點是專題性、系統性。這一特點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其一,“當代中國馬哲創新學術史”不同于一般的馬哲學術史、馬克思主義學術史研究,它專題性地集中于馬哲方法論、研究路徑和視野問題,不去直接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形態、原理體系,因而屬于一種專題史。筆者之所以把它納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作為斷代史看待,是因為這一專題史非常特殊,方法論創新在理論創新中起決定作用,是理論創新的前提,它內在規定了不同理論形態的范同、方向、功能,方法論的創新史是整個馬哲學術史的靈魂,內在決定了整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術創新圖景。因此,“當代中國馬哲創新學術史”是一種具有馬哲斷代史意義的專題史,甚至可以說,一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就是一部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創新的學術史、是一幅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創新的圖譜。其二,在學術性和政治性的關系上,它突出表現為學術性的一面。馬哲研究范式創新、學術圖景轉換的歷史突出學術史這一特點,學術史就是學術研究的歷史,即各專業領域的學理性知識發生、發展的歷史。它不是歷史事件、事例、事實的堆積,不是經驗性描述這些歷史事實的流變過程,而是將其提升為學術理性,建構學理性知識、形成學術問題和學術觀念。書寫學術史就是梳理、建構學術觀念之間的內在聯系,重構學術問題演變中的邏輯關系。哲學史和學術史的區別是,學術史舍去了作為外史的社會歷史,也舍去了沒有提升為哲學學術理論的經驗觀念,以及僅僅作為輿論宣傳的觀念,集中呈現提升為學術思想的哲學觀念及其發展和演變的內在邏輯。雖然它并不排斥政治性、意識形態性.但其只是作為每種學術范式產生和發展的研究背景,作為一個間接因素,而不是作為正面內容直接出現。在歷史分期的標準上,其學術性表現在不直接把政治因素、政治事件作為分期標準,而是重視某一軸心范式的形成、對其他研究范式的帶動作用、構造的階段性范式結構,以這種學術性的范式結構作為分期標準。其三,在形式與內容的關系上,這種研究屬于形式研究,而舍去了眾多具體內容。與其他馬克思主義學術史研究不同,它不重點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外其他馬克思主義學科的理論創新、其他相關學科的理論創新,這些內容都是某一研究范式的結果,屬于附屬性內容。各種歷史事件、事變、事實等社會歷史內容,黨的決議、路線和政策等直接政治性內容,具體的人物、著作、會議、活動等學術性史料不是其研究對象,這些只是作為這一研究的背景。與“當代中國哲學史”研究小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成果中,這一研究不直接包含各種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理論的內容、原理,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更不全面研究哲學各二級學科發展成果的具體內容。它聚焦于各種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研究路徑、方法、框架,即作為哲學方法論的研究范式,研究范式是各種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核心,是各種馬克思主義學科理論的靈魂,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其四,方法論研究的總體性、系統性。與“1949以來中國馬哲史”研究不同,它不局限于采用某單一范式進行研究,而是總體呈現當代中國馬哲各種主要學術范式的產生、發展、存在的問題、形成的成果,同時它不是外在羅列各種學術范式各自的發展,而是力求揭示各種學術范式之間的內在關系,深入闡釋由主導范式轉換導致學術圖景轉換的內在規律。雖然“當代中國哲學史”研究包括形式研究,也應該包括馬哲研究中的各種范式,而不是局限于單一范式,但是,各種范式是隱含的、潛在的,不是作為書寫的邏輯線索、主導內容,沒有形成完整的范式體系、范式圖譜,也不會深入研究各種范式的歷史發展,它們之間的內在關系、范式轉換的歷史階段性和規律性。其五,強調這一斷代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性質。雖然在對待這一斷代史的馬克思主義性質、中國哲學性質上,三者并不存在根本矛盾,都認為二者是統一的,但由于研究方式的不同,因而對二者關系和地位的看法不同。前兩種研究首先強調其中國哲學史性質,馬克思主義哲學性質是第二位的。這一研究的根本性質則定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史,而非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學術史,其中國哲學史性質是第二位的。

二、針對的問題、提問方式

“當代中國哲學史”研究直接針對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是基于我國哲學學科內部二級學科發展不平衡,兩方哲學處于強勢話語,馬哲學者普遍對西哲研究較為深入,而對中哲了解比較薄弱;另一方面,在哲學教學中,全面反映當代中國哲學學者理論成果和內在發展邏輯的教材還是空白,極大影響了哲學教學和學科建設。這一研究的直接宗旨是撰寫具有系統、權威的當代中國哲學史教材,推動哲學學科建沒、滿足教學需要,也促進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更好走向世界。

“1949以來中國馬哲史”研究針對的問題、提問方式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范式與馬哲史研究范式的區別,采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作為新的研究范式,認為只有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范式作為提問方式才能提出這一斷代史問題。“1949年以來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研究只有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研究范式中才有意義,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研究范式中就沒有意義”。新范式的提問方式是解答馬哲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馬哲與當代中國社會實踐的關系,論證馬哲在中國近現代文化創造中的合法性、馬哲對當代中國實踐道路的重要意義。因而認為“1949以來中國馬哲史”屬于中國哲學思潮的一個部分,是中國近現代哲學的轉折點。它的研究宗旨是揭示中國哲學的當代形態及其發展,展示中國人的新精神、新的價值理念和新思維。第二方面是立足于近30余年中國馬哲研究,基于兩種研究范式的比較而進行歷史追溯,從而提出這一研究課題。“要說明研究范式的更新就必然要進行新舊研究范式的對比,而要對比新舊研究范式,就必須返回到以往的研究范式,這里所說的以往的研究范式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建立起來的,這就把30多年來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擴大到對1949年以來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研究,從而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的新課題。”第三方面,這一研究針對中國馬哲史研究中存在任意套用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象,結合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深入研究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點和內在機制,把握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特殊規律,思考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狀和未來發展。

“當代中國馬哲創新學術史”研究針對三方面的問題:第一方面是針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史研究對象、研究類型中存在的問題。目前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史研究方法中存在多種類型:有通史、斷代史、專題史、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史、中國馬克思主義禮會主義理論史、政治學史、法學史、新聞史、傳播史等,而多種類型的研究之間關系混亂、主次不分。研究對象上存在多種理解:有的以馬克思主義二級學科領域的歷史為對象,有的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政治經濟學史、社會主義理論史為對象,有的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禮會科學總體發展史(包括歷史學、社會學、文學、法學、政治學等)為對象。第二方面是針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史研究方法中存在的問題。目前這一研究基本采用歷史描述性研究方式,收集整理所有的學術史料,使用“剪刀十漿糊”的方法,列舉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史重要的人物、著作、學術活動、學術事件、學術關系,然后按照時間順序和學術編年方式將其轉化為首尾一貫的通史描述,這一學術史成為“人名十書名”的匯集,結果陷入黑格爾所說的時間性的“外史”,只能達到馬克思所說的“完整的表象”或“感性的具體”,而無法真正到達“理性具體”。而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也失去了主導地位和前提性質,思想的流動邏輯淹沒于分列的學術史描述之中,隱而不彰,被嚴重遮蔽。第三方面是針對當代中國馬哲研究中的“學科壁壘”問題。改革開放后30余年,中國學術空前繁榮,馬克思主義哲學出現了多種創新理解、多種研究領域、多種創新理論形態、理論體系。但同時帶來許多新問題,各種研究領域、理論形態、理論體系自說自話,彼此之間相互沖突、抵觸,存在較為嚴重的“學科壁壘”,難以進行有效的對話。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失去了統一性,出現一定程度的失序,現實實踐也陷入某種迷茫。

針對上述問題,作者在提問方式上實現相應變化:第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學術史的研究對象應當是一個有層次的概念。最內在的核心和靈魂應當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第二層次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史和中國社會主義理論史;第三層次才是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的社會學史、政治學史、法學史、文學史等。因此,深刻闡釋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如何引領中國學術創新、建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學術體系,才是這一領域研究的提問方式。第二方面,針對目前這一領域歷史性描述研究方式的弊端,作者認為歷史描述研究是必要的,但卻是相對初級的研究方式。學術史的本質是思想史,應該按照思想的邏輯(“內史”)而不單純是時間的邏輯(“外史”)來理解和闡釋,需要穿透“完整的表象”和“感性具體”而達到“本質性結構”,然后才能從“抽象上升到具體”,將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說史當作一個由若干本質性規定綜合而成的“理性具體”來把握,把馬克思主義學術史作為思想創新邏輯在時間中的出場史。第三方面,針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作者提出,為擺脫理論形態創新中的無序狀態,需要理論主體的方法論自覺,打破各種研究范式的差異造成的“學科壁壘”,川統一的方法論研究統一各種理論研究,深度追問各種創新的馬哲理論形態的方法論前提、研究路徑和研究方式,揭示不同的方法論和研究方式對多種理論形態、體系的制約、規范作用,在范式創新的歷時性結構變化中,實現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各種理論創新的統一把握。

三、研究原則、書寫方式

在當代中國哲學史研究中,與作為同家規劃教材的角色、全面性的研究特點相適應,其研究的基本原則是客觀性,即以當代視野客觀呈現建國以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原貌,具體描述不同階段中國哲學論爭、理論建構、學科建設的成就和問題,突出當代中國哲學史的性質是在上述成果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歷史。在研究內容和寫作體例上,以改革開放為界,前30年的成果與后30余年的成果講均衡呈現,不會過分失衡,這一書寫體例和書寫內容不同于后兩種書寫方式,后兩種研究方式都是站在后30余年馬克思主義哲學成果的基點上,其內容都集中在這一時期,前30年的成果不會占有相同的比重,而只是作為附屬內容。

“1949以來中國馬哲史”研究和書寫方式體現出高度個性化特點,這一個性化原則表現在三方面:其一,由于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范式、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范式相并列,認為前者是獨立于后者的范式,因而在當代中國馬哲史的性質上,認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的一個階段,而是中國近代哲學諸思潮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把1949年以來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作為一個特定的對象加以研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的結果,而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結果”。這一定位否定了傳統研究對此斷代史的定位,也不同于“當代中國馬哲創新學術史”的定位,后者首先強調其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史性質。雖然這一定位初看起來有些片面,但由于作者強調這一定位是歸屬于研究框架、研究范式,而不是研究內容,因而在內容上,并不會否認其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根本性質,由于視野轉換還能夠作出一系列新發現、新結論,彰顯出新特色。其二,具體比較了兩種范式在當代中國馬哲史研究中的不同。研究任務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任務是探討馬克思主義哲學傳統的形成和歷史演變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的任務是解答中國社會發展和中國文化傳統更新的問題。研究重點、學術理路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研究重在解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形成和發展的問題;在學術理路上,著重探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和發展的內在機制。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研究,沿著思考中國問題的方向發展,重在解決中國社會發展和中國文化變革的問題;在學術理路上,著重探討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變革中的作用,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其他思潮之間的關系。作者最后認為,二者區別的本質不是在內容上,而是在形式上、理論框架上。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理論框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傳統和它所突出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背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的框架是中國近現代哲學,它突出的是中國哲學、中國社會、中國文化的背景。其三,以學術結構及其走向作為具體書寫方式,實現學術性和政治性在某一研究范式中的統一。學術結構是凝結于學術成果中的理性,是一定的知識結構、價值體系和社會職能構成的有機整體。作者認為價值體系是學術理性的精髓,是學術理性的內核。在近幾年馬哲史研究中,存在一種因循西方馬克思主義傾向,把認識論研究與意識形態研究割裂開來,把認識論研究視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而把意識形態研究當作應用哲學,造成理論研究與馬哲教育脫節,學院派與講壇派相互背離,馬哲的認識論研究與意識形態問題研究脫離。理論研究一味追求邏輯嚴密性和文本的精深解讀,排斥中國的政治和意識形態問題,政治和意識形態問題則淪為操作技術。作者提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術結構并非將意識形態排除,而是把意識形態納入學術理性的知識結構之中,以認識論來說明意識形態。“書寫1949年以來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絕不能舍棄了中國的政治和思想變革運動,必須把政治的因素納入其中,在學術和政治的張力中探究1949年以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術結構及其變化”。

“當代中國馬哲創新學術史”研究的提問方式內在規定了其研究方式、書寫方式,其書寫方式具體包含三個方面:第一,“從后思維”的書寫方式,與時間性描述方式不同,這一研究采取馬克思倡導的“從后思維”的敘述方式。改革開放30余年中國學術空前繁榮,涌現出來的各種學術觀念背后都伴隨著創新的哲學觀念,并且現實中的每一重大歷史進步,也首先由哲學觀念的解放作為先導,因此,這一時期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史,本質上就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影響和指導下的學術創新史,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斷創新的歷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成為改革開放、社會發展、思想解放、觀念進步、學術繁榮的思想動力和方法論前提。站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這30年發展的高點上,能夠更好地揭示中國學術史近百年發展的內在機制和規律。第二,本質邏輯的書寫方式,哲學范式是各種馬克思主義學術理論的本質規定,是時代思維方式的集中體現,是哲學見解、觀點和理論創新的根基和靈魂,規定了各種理論創新的方向和功能。馬克思主義各種創新理論是由各種哲學范式作為本質規定而獲得支撐,它們之間的關系也是由哲學范式間的聯系而得以關聯,各種哲學范式之間的出場邏輯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邏輯,就是馬克思主義創新學術史的真正邏輯。以哲學范式這一本質規定作為研究對象,以范式之間的出場邏輯作為書寫方式,才能穿透時間中依次出現的其他馬克思主義學科的具體理論成果,超越歷史描述研究這一“感性的具體”,達到了對馬克思主義創新學術史的“理性具體”。第三,范式圖譜構變的書寫方式,它是這一研究的總體書寫方式,這一書寫方式要求揭示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史譜系,揭示與時俱進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創新邏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存在著多元研究范式,各種研究范式作為各種理論研究的方法論前提,是各種理論研究的本質結構,規定了各種理論創新的方向和功能。書寫馬克思主義學術史,并不是簡單列舉出多元范式,而是總體呈現各種范式組成的有機系統——范式圖譜:從共時性上看,在各個時期,存在著一個由某種軸心范式決定、由其他相關范式共同組成的范式結構,這一范式結構構成了該時期理論創新的學術圖景;從歷時性上看,在不同時期,由于時代變化,由于多元創新范式之間既競爭又互補的關系,造成軸心范式轉換,帶動其他范式變化,實現范式結構的轉換,學術圖景的轉換。范式圖譜構變的書寫方式既能具體研究每一研究范式的基本特征、創新功能、歷史成因、發展歷程、存在問題和學術地位,又可以深入揭示多元范式相互作用而生成的學術譜系,總體呈現各個時期范式結構、學術圖景及其轉換的內在機制,找到中國馬克思主義創新學術史的本質結構和發展規律,揭示與時俱進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創新邏輯。這一書寫方式還具有強烈的當下性、生成性、發展性,可以同步、同態、同構地描畫并助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創新。

四、具體使用的二級研究范式

所謂二級研究范式,是區別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根本范式,即根本路徑、方法、視野,根本范式接近于獨立學科意義,我們認為迄今為止,共存在八種根本研究范式(如無特殊說明,本文所使用的范式都屬于根本范式——筆者注):原理研究與教科書改革范式、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范式、文本—文獻學解讀范式、與西方思潮對話范式、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范式、反思的問題學范式、部門哲學范式、馬克思主義出場學范式。二級范式是指在某一根本研究范式中存在的具體研究范式,在地位上它從屬于根本研究范式。在內容,它不僅指研究路徑、研究方法,還可以包由相同的提問方式、解答方式、視野、規范乃至一些相同的觀點和見解構成的整體,它接近于學術思潮、學術派別的意義。中國馬哲學界有影響的二級研究范式有:本體論范式、認識論范式、實踐哲學范式、生存論范式、實踐人學范式、文本邏輯與歷史分析范式、文化哲學范式、政治哲學范式、經濟哲學范式等。

在當代中國哲學史研究中,由于其具有全面性特點、形式和內容統一的特點,當然不會排斥形式、路徑、方法論研究,但是由于這一研究不將其作為邏輯線索,因而并不屬于某種特殊的范式研究,也不秉持某種特殊的研究范式,只是將不同的研究范式隱含于其中,所以,也就不存在某種二二級研究范式。

在“1949中國馬哲史”研究中,其根本研究范式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范式,區別丁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范式。在具體的二級范式上,持文化哲學研究范式,其對立面是科學理性的研究范式。文化哲學認為,傳統的科學理性研究范式注重邏輯知識建構,它以能否正確地反映外部世界為前提和標準,以外部世界的必然性限定人的自由、人的實踐的實現,影響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和發展,傳統的馬哲教科書屬于這種科學理性范式的代表。人的文化創造活動是第一性的,人的文化創造活動的成果——人類的生活世界和歷史規律是人類文化創造活動的基礎。這樣就顛倒了人的實踐、人的自由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外部世界不是人的實踐、自由的限定和尺度,而是人的實踐、自由的表現,人的實踐、人的自由的客觀性應該在人所創造的文化史中得到說明。文化哲學視價值因素為學術理性的精髓,重視意識形態作用的分析。

“當代中國馬哲創新學術史”研究具體采用出場學研究范式。前文已述,這一研究的對象是馬哲方法論——作為各種馬哲創新理論靈魂的哲學范式,是作為馬哲方法論系統的范式圖譜,其書寫方式是描畫各哲學范式之間的出場邏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邏輯。這一研究提升到學科高度、提升到對方法論研究的研究這一原問題反思的高度上,就產生一種學理性的理論——“出場學”研究范式,即“范式學”。這一研究范式的本質是以學理方式全面揭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俱進的出場邏輯。出場學研究范式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不屬于某一種特殊范式,而是范式學的元理論,它涵蓋所有的中國馬哲研究范式,總體描畫中國馬哲研究的各種類型、各個階段范式組成的范式圖譜;另一方面,就其范式觀立場面言,就其與其他馬哲研究范式的區別而言,它持有一種特殊的范式觀,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采取一種特殊的研究方式,即從“出場”的特殊角度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不同歷史語境中在場的可能性,它也得出許多不同于其他研究范式的結論,因而又屬于一種特殊的研究范式。

與三種當代中國馬哲史研究方式的不同特色相一致,三者的命名方式也正是基于各自的提問方式、書寫方式、研究特點、二級研究范式,準確反應了三種研究方式的差異,并非隨意命名,不能相互混淆、相互替代。三種各自獨立而又相互補充的研究方式將會共同推動當代中國馬哲史這一斷代史研究的繁榮,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范式的發展。

猜你喜歡
學術史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苗族頭飾研究的學術史梳理與回顧
玩具世界(2022年3期)2022-09-20 01:46:30
吐蕃王權研究海外學術史鉤沉①
中國藏學(2022年1期)2022-06-10 05:55:08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思想史與學術史的融合互補:晚清公羊學研究百年回眸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02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學術史是學術研究的第一道門檻——以《紅樓夢》新近失范研究為例
紅樓夢學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50:00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 欧美无专区|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国产精品女主播| 欧美日一级片| 精品91视频| 色天天综合|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激情视频综合网| 福利国产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亚洲天堂色色人体| 久青草网站| 亚洲h视频在线|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丝袜国产一区|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午夜免费小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伊人操| 国产亚洲第一页|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免费高清a毛片| 成人免费一级片| 91黄色在线观看| 婷婷丁香色| www.91中文字幕|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91在线|日本|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911亚洲精品|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日本www色视频| 日本免费精品|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国产青榴视频| 亚洲综合专区| 国产一级裸网站|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最新国产成人剧情在线播放 | 嫩草国产在线| 国产一级特黄aa级特黄裸毛片| h网站在线播放|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 亚洲乱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