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琎
摘要: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立黨立國的指導思想,是引領黨和民族前進的旗幟,在當今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大學生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高校必須大力加強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確保高校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使大學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關鍵詞: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理論素養;培養
一、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要求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西方敵對勢力采用各種形式和手段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方面的滲透。為確保大學生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性,一定要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武裝大學生的頭腦,讓他們認識到“我們黨把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作為自己的最終目標。不僅因為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美好的理想,更重要的還在于它反映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必然趨勢”。其次,國內形勢發生的新變化要求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隨著對外開放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進而導致人的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在這種文化多元化和價值多樣化的環境中,必須幫助大學生在多種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中進行比較和選擇,通過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念,樹立起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遠大理想。第三,大學生的身心特點要求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在社會轉型的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目標追求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問題上趨于急功近利。他們只注重專業學習,缺乏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常識,從而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和成才。高校必須大力加強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幫助他們提高理論素養,形成完美健康的人格。第四,大學生的社會使命要求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大學生是青年中擁有現代科學知識的人才群體,他們肩負著民族復興的偉大任務,他們有沒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和民族的興亡。胡錦濤同志指出:“要把偉大事業全面推向新世紀,青年就必須高舉偉大旗幟,堅定科學信念。因此,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至關重要。
二、新形勢下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要內容
首先,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必須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學生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和原理,同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是中國共產黨人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而得出的理論成果。這些理論成果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對于大學生把握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方法論體系的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給大學生提出了實事求是的根本方法論原則,而且還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認識方法,尤其是歷史分析方法、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利益分析方法、歷史和邏輯相統一分析方法等,這些方法是指導我們洞察歷史、總結經驗的重要思想工具。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要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通過理論聯系實際,使大學生注重科學思維方式的指導,注重科學思維方式的運用。
三、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培養途徑與對策
(一)加強制度建設,構建素養教育的長效運行機制。制度建設是提高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重要保證。首先要成立理論學習指導小組,充分發揮黨委的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作用,結合當前新形勢,從目標體系、組織體系、運行體系、評價體系等方面著手,建立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培養方案。其次要健全學習制度、規范學習內容和要求,經常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教育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有針對性地深化學習研討活動并建立檢查、評比制度,把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成效納入評估工作中。
(二)發揮理論課主渠道作用,理論聯系實際,豐富教材內容。兩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教學能力,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各門課程的教學之中,增強課程教學的實效性,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不斷增強。在加強主渠道建設的同時,要把各種形式的課外學習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機延伸和補充。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充分利用黨校、團校等陣地定期舉辦各類學習班、培訓班和理論研討班,開展演講辯論、座談、討論、征文比賽、知識競賽等活動,抓好讀原著、聽錄音輔導、看錄像報告、參加社會實踐、交流學習體會、寫調查報告、開展科研活動等。通過舉全校之力形成教育合力,調動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興趣。
(三)引導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途徑。讓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在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中得到檢驗,在內化和升華中形成。組織大學生到改革開放的前沿去考察,讓大學生了解國情、了解現代化建設中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困難,激發他們為民族振興而奮斗的熱情,進一步堅定他們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決心。組織大學生到革命老區和展覽館參觀。大學生通過參觀革命老區和展覽館,對中國革命先輩們的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有更加具體的理解和感受,對中國革命的來之不易有更深刻的認識,認識到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激發他們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熱情。
(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外部條件。一是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講座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豐富多彩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講座可以充分利用校園資源,發揮名人的作用。二是抓好校園政治性文化建設。校園政治性文化建設主要是通過組織各種活動,培養大學生堅定的政治立場和優良的政治品質,為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打下堅實的政治基礎。
(五)充分發揮網絡媒體宣傳教育平臺的作用。通過網絡平臺、廣播站、報紙等媒體來宣傳普及馬克思主義,建設馬克思主義主題網站,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文獻資料、研究著作、研究課題、研究動態、學術活動等內容上網,為大學生的學習和資料查閱提供方便。網絡媒體宣傳教育平臺的搭建,加強了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學習的氛圍,將網絡平臺同引導學生成人、促進學生成才、幫助學生成功有機地結合了起來,也使學生充分發揮了自身學習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充分利用網絡等陣地,把集中性宣傳和經常性宣傳結合起來,廣泛深入地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宣傳,讓大學生了解其重大意義和深刻內涵,形成思想共識,進一步提升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瑞芳.對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新認識[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01)
[2]陳志倫.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教學的探索與創新[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0(03)
[3]王元珍,林巧健.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創新的若干思考[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