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平 張煒文 袁靜


摘要:“教、學、做”合一是陶知行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是教育教學思想的精髓之一,是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教學以“教、學、做”合一模式理論為指導,從教材編寫、教學活動安排、教學實施保證等方面的個案性實踐表明,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適應地方產業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藥學專業;“教、學、做”合一;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5)05C-0029-04
藥學職業教育專業培養的是面向醫藥行業一線工作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天然藥物化學》是藥學專業的必修課程,其涵蓋的專業知識涉及藥物的研發、生產和監管的各個環節,特別是在創新藥物分子的發現、中藥及民族藥物現代化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以來,我們習慣采用“以教師為主體,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結果必然導致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不能馬上適應工作環境,工作很難上手,這與我們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應用人才的目標相背離,也不利于為地方醫藥產業服務。為此,針對《天然藥物化學》這門課,筆者以“教、學、做”合一理論為指導,從教材編寫、教學活動安排,到教學模式的實施保證等方面進行個案性實踐應用的研究,意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適應地方產業發展的需求。
一、“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的內涵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是教育教學思想的精髓之一,是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為一體的教學模式。他說過:“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他的基本主張就是: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師在做上教,學生在做上學;做既是教的中心,也是學的中心。可見,“教、學、做”合一是以“做”為中心,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只有堅持以“做”為中心,教師在“做”上教,學生在“做”上學,才能使職業教育緊扣生產一線,實現教育與生產、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也才能使學生在知識結構、動手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另一方面,生產一線技術應用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識、技術和能力,只有在生產一線、在一定的職業環境中才能獲得。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譬如游水的事,應當到池沼里去學習,不應當在課堂上教授。倘若只管課堂的教授,不去實習,即使學了好幾年,恐怕一到池里,仍不免要沉下去的。”
二、“教、學、做”合一
教學模式在《天然藥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事怎樣做就怎樣教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先基礎知識后專業知識再實踐教學,教學內容始終擺脫不了以學科知識為中心,教師為知識而教,學生為知識而學的格局。這種以知識體系為主線,課堂教學為主要手段的教學模式,必然導致理論與實踐的脫節,知識與能力的不匹配。以《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教學為例,原先的教學內容僅停留于理論知識的教學和實驗室的實踐,研究性很強,對學生而言既難學又不實用。為了貼近實際,便于教與做的有機結合,我們在《天然藥物化學》學習的基礎上,編寫校本教材,增加了《中藥提取與分離技術》課程,在編寫校本教材時,遵循“事怎樣做就怎樣教”的原則,具體做法是:
1.考慮到“學習”和“工作”的充分融合,在編寫教材時由“工作”決定“內容”。如我們在工作中接觸到中藥代煎技術、中藥配方顆粒,而這些內容現有教材基本涉及不到,于是就將它們添加進去,做專門介紹,諸如“什么是代煎技術”、“代煎技術與傳統煎煮技術比較”、“什么叫中藥配方顆粒”、“中藥配方顆粒有哪些特點”等內容。
2.考慮到“必需夠用”。課堂內容選擇上不求多只求實用,選擇中藥加工崗位所必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作為課堂內容。
3.考慮到知識的“連貫性”。在內容的組合上,增加了中藥提取前的預處理,并將原有知識外延到中藥生產中的工藝流程、使用的設備,以及生產一線廣泛推廣使用的新技術、新工藝。如微波輔助萃取技術、CO2——超臨界萃取技術、生物酶解技術等,充分展現天然藥物化學的誘人前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關注天然藥物化學的研究(見表1)。
(二)事怎樣做就怎樣學
以往的實踐教學是以“基礎實驗→技能訓練→臨床見習→頂崗實習”模式進行,實踐教學活動以校內實驗、實訓為主,缺少與行業企業間的緊密聯系與互動。以《天然藥物化學》課程為例,一般都安排在第四學期開設,等到學生見習、實習,已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所學知識大部分已經遺忘。針對這種現狀,我們采用“現場教學法”,即將課堂搬出去、理論與實踐交替進行的形式,讓學生帶著任務和問題,到醫院、到企業、到生產一線,通過觀察、調查、實地操作,獲取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如學完中藥材預處理章節的內容后,去南通三越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實地參觀中藥飲片加工的全過程,并讓學生親手進行中藥的稱重、切片、干燥、包裝等操作;學完浸提、蒸餾、蒸發等內容后,去南通中醫院湯劑加工部,觀看中藥煎煮全過程及所用的設備,鞏固理論課上學過的相關原理;學完萃取、離子交換等內容后,去南通精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看生產設備,了解工業流程、工作原理、機械操作等(見表2)。這種在“做中學”的現場教學形式,將抽象的理論變得直觀可信,將枯燥無味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用腦能力和動手能力都得到了鍛煉,促進其平衡發展。
三、“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
(一)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實施中,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將課堂拓展到工廠車間,在真實的職業氛圍中進行學習,沒有了黑板,沒有了固定座位,使學習變得更加靈活,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學生在學習手記中紛紛寫道:“學到了許多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受益匪淺”,“百看不如一練,自己動手,終身難忘”,“感謝教師的精心組織,希望更多地走出校門”等。同時,我們也看到,“現場教學法”帶有松散性,課堂難以控制,我們的教師要有預見性,事先要做好功課,精心設計、策劃,使每位學生都動起來,都有收獲。
(二)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社會接觸少,對企業生產、藥品經營、行業的發展趨勢了解甚少,缺乏在一線操作的經歷和經驗,從而動手能力不足,進入社會后不能馬上適應,對工作不能很快上手。在“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下,學生現場觀看且實地操作,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舉一反三,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在與人合作的過程中,他們學會了團結協作,培養團隊意識,使專業理論知識、藥學服務技能、專業操作能力同時得到提高,從而提升了綜合能力。
(三)拓寬了學生就業渠道
以往學生就業主要是靠學校組織招聘會,用人單位來學校宣傳這一渠道,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了解不多甚至雙方都很陌生。現在由于“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的嘗試,學校增強了主動為企業服務的意識,摸清用人單位的“脈搏”和“興奮點”,實現了與企事業單位的全面互動與深度接觸。目前,學校已經與南通精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南通三越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國藥控股南通有限公司、南通濟生堂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蘇中醫藥物流、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等20多家單位成為合作伙伴。“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的實施,學生綜合能力明顯提高,并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有的用人單位提前來校預定畢業生,有的單位在實習結束后直接就將學生留下來繼續工作。
四、“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的實施保證
(一)培養教師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則是設計師、總導演,除了具備較高的素質、能力外,還要有超前的理念和豐富的教學、工作經驗。隨著“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的不斷深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界限在逐漸淡化,教師僅僅熟知單學科的教學內容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熟悉相關專業的知識,甚至更多的學科知識,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實施“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的關鍵是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筆者所在學校已配備了一定數量的“雙師型”教師,同時安排專業課教師定期到企業、事業單位參加實踐活動,每學年累計不少于1個月,并且聘請有經驗的一線技術人員作為學校兼職教師,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有效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知識積累和動手能力的提高。
(二)編寫教材
沒有配套教材,“教、學、做”合一模式的實施就猶如“空中樓閣”落不到實處。傳統教材多是以知識點作為要素,按照知識點的重要程度分為掌握、熟悉、了解三個層次,教材內容無法滿足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職業能力和綜合能力的要求。因此,我們在編寫校本教材的過程中,遵從“實用”“有用”“夠用”的原則,在內容的編排上跳出了學科體系的框框,以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職業能力要求為依據,以學生今后在工作過程中用到的基本操作能力作為主線組織教材內容,幫助學生獲得企業關注的崗位知識和工作經驗,滿足用人單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同時,還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把握本專業最新信息,這樣才能保證知識不陳舊、不落伍。
(三)打造教學場所
國外很多職業學校已經采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將教室和車間連在一起,目前國內的職業學校正在向這個方向努力。藥學專業與純工科、理科不一樣,有它的特殊性:一是工作場所要有特定的職業氛圍;二是醫藥實驗設備更新速度快;三是教學場所多樣性,可以是工廠,可以是公司,也可以是醫院等。陶行知先生強調“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課程”,教學場所是圍繞“教、學、做”合一模式開展的,哪種場所有利于“教、學、做”合一,就將課堂搬到哪里。《天然藥物化學》課程采用的是“現場教學法”,也可以是“廠中校”、“校中廠”的教學模式。
(四)建立考核評價體系
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考核學生的知識點,考核手段也比較單一,這種模式束縛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限制了學生知識、能力的發展,不利于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因此,必須建立“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下的考核評價體系。
1.考核方式多樣化。
傳統的考核方式以理論考試為主,實驗考核也只是停留于實驗室里操作。“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下的考核方式應是多樣化的,筆試、機試、產品展示、市場調研報告、現場解決問題或考試等都可以作為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手段。
2.考核內容能力化。
要想改變傳統的考核模式,在考核內容上就不要以知識點選取為重點,應考察學生“做”的情況,突出學生的實際職業能力的培養。在考核范圍上,不要僅限于操作技能的考核,要增加職業綜合能力的考核,如社會適應能力、與人合作能力、團隊精神、獲取知識的能力及責任心、課堂參與度等,都可以作為考核的內容。同時要貼近行業標準,引入國家考證考級內容和項目,可以證代考,學生通過國家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參加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核、職業技能大賽等都可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依據。
3.考核主體多元化。
對學生的評價要改變以往由任課教師“一言堂”的做法,可通過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也可請企業、用人單位參與考核評定,使考核主體多元化。
通過以上的嘗試和思考我們體會到,“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一是突破了對學生實踐能力要求的局限性,把以“做”為中心貫穿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二是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性,根據職業崗位的需求確定教學內容,使學生學習內容與實際工作崗位相一致,實現專業教育與行業教育、崗位教育的有機結合,讓學生與行業、崗位、社會“零距離”接觸;三是突破了實踐課在時間上的局限性,使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全面互動,進一步拓寬學校與企業間的合作空間與領域。總之,“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體現了高職教育的職業性、開放性和實踐性,對培養高素質、技能型藥學專門人才發揮著重要作用,滿足了地方醫藥產業發展的需求,值得我們去大膽實踐與研究。
(責任編輯:張志剛)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Mode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in Pharmaceutical Specialty
XU Ping & ZHANG Wei-wen & YUAN Jing
(Jiangsu Nanto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of Health, Nantong 22601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is the life education theory of Mr. TAO Xing-zhi and one of the essence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oncepts, which integrates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e. Guid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the curriculum of Natural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proves to be advantageous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with practice from textbook development, teaching activities arrangement and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guarantees.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specialty;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practice;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