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摘要】幼兒園音樂教育在幼兒園課程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一部分,其根本目標就是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也就是說,幼兒園音樂教育是一種以音樂為手段來進行的人的基本素質教育。在幼兒園中實施良好的音樂教育,對幼兒的音樂發展以及全面發展都有較大的積極影響。“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見藝術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幼兒身心發展的不成熟,使得幼兒園教育是最迫切需要回歸生活的。只有生活化的幼兒園教育,才是適合幼兒的教育;也只有生活化的幼兒園教育,才能更加適宜地促進幼兒的生命成長與發展。而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就是要在幼兒園專門的音樂教育活動中融入生活元素以及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環節中滲透音樂元素,既要選取生活內容作為幼兒音樂活動的內容,又要以音樂的形式促進幼兒一日生活環節的開展;將音樂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促進幼兒整體、全面與和諧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
一、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存在的問題
筆者通過對某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以及一日生活環節的開展進行觀察,發現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在實施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音樂教學內容的選擇偏離幼兒生活
筆者在觀察和調查中發現,在幼兒園專門的音樂教育活動中,內容的選擇往往局限于專用教材中的音樂活動,很少考慮到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也較少關注到幼兒的生活實際,與幼兒的實際生活是分離的、沒有聯系的,呈現一種“音樂是音樂、生活是生活”的狀態。比如,教師在幼兒園大班進行歌唱活動《數鴨子》時,很多幼兒都在說“我已經會唱了”、“媽媽教過我”等等,可是教師仍然按照原定的教學方案再進行一遍教唱。可想而知,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對于音樂活動的興趣就會大大降低,因為沒有從幼兒的生活需要出發。其實,教師只要轉變一下思路,既然幼兒都會唱了,那么肯定還不會表演,將這樣一個歌唱活動轉變為表演活動,幼兒就會對這個音樂活動表現出高漲的興趣,因為這樣的音樂活動是從幼兒的生活需要出發的。
(二)音樂活動組織方式偏離幼兒生活
在幼兒園目前的音樂教育活動中,大多數教師還是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把幼兒當做一個接受音樂知識的容器,采用“教師教、幼兒學”的方法,卻較少站在幼兒角度考慮幼兒喜歡的音樂教學方式,也較少關注幼兒的生活需要和主體地位。比如在傳統的歌唱教學中,教師往往習慣于先教幼兒學習歌詞,直到幼兒對歌詞非常熟悉后再將歌詞帶入旋律,進行旋律的學習。但其實幼兒在初次聽到一首歌曲時,往往是對旋律,尤其是節奏感很強的旋律特別感興趣,很少關注到歌詞的內容,這一點卻常常被教師忽略,只是一味地按照傳統歌唱教學法進行。這樣的音樂活動組織方式是呆板的,背離幼兒興趣和生活的。
(三)生活環節中不能充分挖掘音樂元素的價值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幼兒園在一日生活環節的實施中在有意識地采用音樂的方式促進生活環節的開展,但是運用于其中的音樂元素數量很少,教師只是在重復這些音樂元素,久而久之,幼兒就會對這些音樂元素失去最初建立起來的興趣,音樂教育生活化的作用就無法有效發揮。比如,在喝水環節中,教師為了避免部分幼兒在喝水時嬉戲、打鬧,就會在大部分幼兒喝水回到座位之后,用鋼琴彈奏一段有節奏變化的簡單旋律,以此來督促幼兒盡快完成喝水活動。這時已經喝完水的幼兒會跟著教師的旋律做相應的身體動作,沒喝完水的幼兒在聽到鋼琴聲后會停止打鬧,完成喝水活動回到座位。
二、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過程設計貼近幼兒生活
德國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Karl Orff)“原本性音樂”中的觀點認為:“原本的音樂決不只是單純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種人們必須自己參與的音樂,即: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間。”他強調“兒童在其中不是被動的聽眾,而是音樂創作的積極參與者。它簡單易行,沒有認為的附加物,沒有繁贅的結構,近于生活、自然及兒童的天性。它是兒童的良師益友。”
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調的學科,生活化的音樂教育內容更是如此,只有在音樂教育活動中讓幼兒親自用口、手、身體等進行練習與實踐,才能獲得對于教育內容的最直接的感知與體驗,切實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這就要求教師要為幼兒盡可能多的提供參與和實踐的機會,把更多的教學活動時間放給幼兒自己的操作,而不是教師的講授。在奧爾夫看來,“音樂出于動作,動作出于音樂”兩者從“原本性音樂”的存在方式上講,就是不可分而互為作用的。
例如《幼兒園里好事多》就是一首與幼兒一日生活緊密聯系的歌曲律動,歌詞的內容“小桌子誰擦的,小椅子誰擺的,一排排手絹誰洗的,一件一件好事誰做的……”所描述的就是生活內容。筆者發現,在幼兒園大班年齡段中,這首歌曲憑借著其所描述的幼兒生活內容和好聽的旋律受到了幼兒的一致歡迎。在教師配上生活化的律動之后,幼兒積極表現這首歌曲的欲望就更加強烈。因為歌詞的內容貼合幼兒的生活實際,而且比較容易掌握生活化的動作,同時這種邊唱邊做律動的形式可以將他們從座位上解放出來,使得他們全身心的參與到音樂活動中。
(二)以游戲的方式開展音樂活動
在幼兒園中,游戲是幼兒生活中的主要活動,也是活動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它是由幼兒內在需要引發的愉快活動,對幼兒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用游戲的方式進行音樂教學,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的音樂學習興趣,培養幼兒的音樂情感;同時用游戲的方式進行音樂教學也會融幼兒的生活節奏、生活情感于一體。因此,游戲應該成為兒童的生活本身。
參考文獻
[1]周琴.回歸生活的兒童音樂教育芻議[J].教育教學論壇,2013(20).
[2]劉太金.芻議幼兒教育生活化[J].新課程(小學),2012(12).
[3]王華芬.音樂滲透于幼兒園一日生活[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2(03).
[4]施雪花.生化教育理論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2(04).
[5]王華芬.音樂滲透于幼兒園一日生活[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2(03).
[6]張衛民,陳金平.芻議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的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1(35).
[7]王慶生主編.文藝創作知識辭典[M]長江文藝出版社,1987.
[8]吳文青.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中的教學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