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云紅
【摘要】藝術歌曲是聲樂課程中的重要內容,是教師教學中必需教唱的一類歌曲。但是現階段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很多教師和學生未能充分認識到中國藝術歌曲的重要價值,教師需要增加對藝術歌曲的進一步認識,并將其融入教學之中,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教學效果。本文就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價值進行了研究探討。
【關鍵詞】中國藝術歌曲;高校聲樂教學;價值解讀
前言
中國藝術歌曲是音樂和詩歌的結合,具有藝術性較強、表現形式多樣等特點。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對學生基本功的訓練有著重要促進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藝術涵養,能夠提升學生對聲樂課程的學習興趣,實現教學效果的提高,對高校聲樂教學具有重要的價值。教師應充分注重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使其價值得以充分發揮。
一、中國藝術歌曲相關概述
中國藝術歌曲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代表人物為青主、黃自等。中國藝術歌曲在創作初始便借鑒外國藝術歌曲的表現手法[1]。同時,歌曲中結合了我國的情感表達方式、民族語言等特點的結合,是開拓者為我們留下的優良傳統之一。至今,中國藝術歌曲中已經出現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如陳田鶴的《山中》、黃自的《花非花》、賀綠汀的《秋水伊人》等,包含了多種多樣的藝術體裁、豐富的材料和藝術手段,并從多個角度對中華民族的奮斗歷史進行了表現,為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價值發揮現狀
受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影響,歌曲演唱方法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同時對高校聲樂教學產生了一定的沖擊。現階段,除了美聲唱法外,通俗唱法和原生態唱法也成為了歌唱選手在比賽中展現自我的方法,并在經過眾多歌唱家對唱法的挖掘與創新后,跨界唱法的地位也逐漸在眾多唱法中突顯出來,如國際聲樂大師帕瓦羅蒂、中國著名歌唱家譚晶等。再加上網絡歌曲的逐漸興起,使中國藝術歌曲備受冷落,很多學生無法充分了解其重要價值。
高校聲樂教學中,中國藝術歌曲未能得到充分的宣傳,甚至一些教師對中國藝術歌曲的價值也未曾進行深入理解,在布置作業時往往根據自身或學生的喜好進行,使藝術歌曲的價值難以得到切實的發揮。
案頭分析工作不扎實,只為唱而唱[2]。學生在學習中國藝術歌曲演唱時,通常不會深入了解作品的內涵、背景、風格、細微變化等,學生難以體會到作品內在的精神主旨,導致在表演過程中無法將其中蘊含的情感充分展現出來。
目前的高校聲樂教學中,中國藝術歌曲的教學相對薄弱,很多學生對中國藝術歌曲不感興趣,再加上音樂會曲目中中國藝術歌曲所占比例十分有限,使其在教學中的價值難以得到理解和發揮。
三、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價值
(一)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在多元化的環境中,中國藝術歌曲在借鑒了歐洲藝術歌曲創作經驗,并與歐洲文化的不斷碰撞中,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歌曲創作規律。例如黃自所創作的中國藝術歌曲,藝術性和思想性都相對較強,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演唱技巧和音樂素養。教師在聲樂教學過程中,需要對音樂、歌詞等分步驟耐心講解,要求學生在演唱時能夠將西洋唱法和中國咬字相結合,是學生不僅擁有良好的演唱技巧,同時具備一定的文化底蘊。
中國藝術歌曲在創作時雖然對國外表現手法進行了一定的借鑒,但是也充分結合了我國的民族文化和情感表達方式等,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學、音樂技法等。歌詞大多以古典詩詞和現代詩為主[3]。并在音樂中融入了中國傳統音調,結合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內涵,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歌曲。這也對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繼承前輩音樂經驗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聲樂演唱技巧
中國藝術歌曲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其中包含了豐富的聲樂演唱技巧,尤其很多藝術歌曲結構短小、音域適中,十分適合高校剛入學的新生進行吐字發聲和呼吸的練習。
例如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為了訓練學生的喉頭穩定性、協調共鳴器官、克服發聲障礙,教師可以運用中國藝術歌曲,趙元任的《聽雨》對學生進行訓練。這一歌曲的歌詞格式屬于四句七言,歌詞雖然直白,但是意義深遠,將客居北地之人的江南情結表現得淋漓盡致,且其音域只有10度,十分適合新入學的學生練習演唱。
再例如蕭友梅所創作的中國藝術歌曲《問》,這首歌曲結構十分簡單,教師可以在高校聲樂教學中運用這一歌曲訓練學生的發聲,使學生對演唱技巧中的共鳴、呼吸等問題進行深入理解,有效解決學生演唱中的吐字咬字問題,為下一階段的聲樂學習奠定基礎。
(三)提高學生藝術修養
中國藝術歌曲對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有著重要作用。例如在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教唱歌曲《清晰的記憶》提升學生藝術修養。這首歌曲主要采取敘事性的語言,運用第一人稱,將在紅旗下成長的青年美好記憶充分展現出來,口語化明顯。歌曲的前奏作為主旋律,音調激昂,后一部分中高潮再現并與前奏相呼應。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演唱過程中充分理解歌詞含義和所要表達的感情,在二度創作中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通過內心的獨白,使情感隨旋律起伏而變化,利用清晰準確的咬字和適度的聲音力度,將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充分展現出來。
通過對歌曲的展現,學生對中國藝術歌曲的背景、歌詞含義、蘊含情感得到了充分理解,并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經過對中國藝術音樂的學習,不斷感悟、積累在歌曲中所感受到的美,進一步加深了對歌曲感情性的理解,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藝術修養,對其今后在演唱風格特征的把握方面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結論
中國藝術歌曲是聲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師應加強對中國藝術音樂重要性的認識,科學解讀其價值作用,分析影響其價值發揮的因素,在教學中進行合理的運用,以提高學生藝術修養、聲樂演唱技能,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推動我國聲樂藝術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夏小玲.論中國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音樂創作,2012,3(3):192-194.
[2]李小虎.中國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4,1(1):119-120.
[3]趙春美.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作用及意義[J].中國西部科技,2010,8(8):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