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書,是教師上課時在黑板上書寫文字、符號以傳遞教學信息的一種言語活動方式。教學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是師生之間最簡易的利用視覺交流信息的渠道。設計精巧、運用恰當的板書對于教學過程及教學效果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從某種程度上說,板書能放大語篇教學的智慧。
在“生本好課堂”評選課堂現場,有老師啟發提問: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y e-friend?很明顯,老師的設計意圖是想將學生的答案作為展開教學的提綱。學生們發言很積極,可惜有些答案和老師事先準備的課件順序不相同,有些內容課件中根本沒預設。于是,這位老師靈機一動,拿起粉筆,在黑板上逐一記錄(如下圖)。隨后用了“…”省略號,為板書“留白”,給學生話語拓展的空間。在每個小提綱下,老師還畫了一條橫線,給予學生合適的黑板板書空間,在鞏固新知環節,老師讓學生上臺板演。板書,成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者,雙方共同合作活動而創造出的“設計”。學生和教師的距離拉近了,語言知識和話題知識被突顯在黑板之上。
一、突顯重點,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
每一個語篇都包括了新的話題、功能、詞語和新的語言表達。這樣的語篇生詞多,對話篇幅長,牽涉到的人物關系復雜,重難點相互交雜。凸顯重點、突破難點的板書,馬上使學生有了撥云見日、豁然開朗的感覺,它既能使學生較準確地從整體上理解語篇,又能在第一時間加深理解甚至把握語篇的語言難點,從而提升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增強語篇教學的有效性。
牛津小學英語(譯林版)6A Unit 4 Then and now一課,把“一般過去時”和“一般現在時”兩種時態放在一起對比呈現,是一個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啟發學生通過觀察、對比等方式,讓學生總結歸納兩種時態的用法,并結合板書,嘗試在正確的語境中使用(如下圖)。
該板書并沒有單純地呈現語言點,而是緊扣語篇話題,在呈現時間狀語等細節信息基礎上,通過情態動詞can和could的對比,很好地闡述了重點內容“一般過去時”和“一般現在時”。學生雖然剛剛接觸“一般過去時”,但能在理清語篇思路的過程中理解它的基本語言意義,難點也因此突破了。該板書把重難點的“攔路虎”掃掉了,學生也就有信心學習了,學習效率也自然提高了。
二、蘊含德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小學英語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英語語言、文化知識,還要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道德影響和真、善、美的熏陶,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因此小學英語語篇滲透著豐富的德育內容。教師在語篇教學時會注重德育的滲透,德育因素因教師教學風格的不同,往往出現在教學的開篇導入、情境創設、拓展引申等各個環節中。很多教師一味挖空心思、想著在教學中如何出奇制勝引入德育,卻忘了最實用的工具——板書。以板書呈現德育內容,直觀、立體、形象,可以深深地刻在學生頭腦中,加深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6A Unit 7 Protect the Earth一課為例,教師為了激發大家“保護地球”的責任意識,直接以一幅海報為板書背景,設計了如下板書。
海報中的綠傘等圖片信息,配以“Protect the Earth”的醒目標題,很容易激起學生們的保護地球的責任意識;教師分別呈現“We should...”和“We shouldnt...”等句式,引導學生明白“保護地球,該做些什么,不該做些什么”;最后添加“We should love and protect the Earth!”點明了本課的中心思想,也很好地進行了環境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三、聚焦話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譯林版小學英語每單元的Story time是情景會話板塊,它的語篇往往圍繞一個話題展開。所有的細枝末節都是在為話題服務,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有效的板書應該以“話題”為“焦點”,在“焦點”的基礎上衍生出直觀、立體、清晰的形象圖,使語篇中諸多零碎的信息因相互關聯而成為一個整體,從而使得語篇的形象更飽滿。小學英語(譯林版)六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 ?Story time有四個段落構成,教師通過導入、揭題、開展語篇學習等活動,集中呈現文中所談及的4個話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如下圖)。
該板書較為完整地涵蓋了語篇的主要信息——分別介紹地球上的淡水、石油和煤炭、樹木和塑料等資源或材料的用途及使用情況,并根據它們各自的現狀提出了保護地球的一些建議。由上可知,整堂課的教學活動都緊緊聚焦在話題“Protect the Earth”上,語篇段落有條理,學生對整個語篇的宏觀及微觀方面也了然于胸,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語篇。這樣的板書簡潔、直觀,有效凸顯了話題,思路也清晰明朗,使得語篇的教學效果更好。
四、板塊分明,增強學生的識記能力
有的語篇教學中,老師把一節課的內容加以羅列,形成知識框架,通過鮮明強烈的視覺刺激,將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線索、層次關系等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對學生鞏固知識和深入理解知識具有重要作用。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8 Our dreams一課時,整節課就結合板書分為三個環節(如下圖)。
學生在逐步增加的板書中,逐步深入理解文本,教學內容中的人物和知識點建立聯系,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這種圖文結合的板書,鮮明直觀,便于學生對知識進行比較和記憶。
板書,是透視語篇的示意圖,也是把握語篇重難點的輻射源。板書,是知識的凝練和濃縮,是老師的微型教案,能點亮學生英語思維的火花。我們在實際的語篇教學中,應做個有心人,根據學生的需要,依據教學的原則,細細分析,精心設計出有效實用的板書,使之成為語篇教學的“點睛之筆”。
(余曉霞,句容市郭莊中心小學,212434)
責任編輯:趙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