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公共藝術課程成為中職學校學生的公共基礎課程。我校開設公共藝術課程已經有近兩年的時間,在教學方法,學習方法以及課程設置等方面有一定的經驗累積。本文主要針對中職學校《公共藝術(美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問題,教學方法以及課程設置等進行研究與討論。
關鍵詞:中職學校公共藝術教育;美術教育;學習方法;教學方法;課程設置
一、中職學校《公共藝術(美術)》課程的教學現狀
如今,在我國,教育已經成為社會發展中備受關注的一項內容,特別是隨著社會進步,人們生活水平改善,學校與家長越來越注意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愛好。現階段,美術教學日益受到重視,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也順應時代的要求,開設相關的藝術類課程。
《公共藝術(美術)》課程要求結合學生過往與現在的生活經驗和專業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選擇不同美術類型的經典性、代表性和時代性的佳作,從自然、社會、文化和藝術表現、發展演變進程等角度賞析,幫助學生了解美術以及應用美術的基礎知識,熟悉其基本審美特征,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與人文內涵,感受社會美、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統一,獲得身心愉悅與欣賞經驗,豐富人文素養與精神世界,拓展審美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發展創新思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綜合素養,提升生活品質和文化品位。
二、現階段中職學校《公共藝術(美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公共藝術(美術)》課程在我校從開始實施至今已經將近兩年的時間,我們一直在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嘗試,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前進。但與此同時,在公共藝術——美術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這幾個方面:
(一)學生普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公共藝術(美術)》課程在我校的開設,主要面對的教學對象為中等職業學校非美術專業的學生,如數控專業,電子商務專業,物流專業,汽車維修專業等等。此類專業并非美術相關專業,學生的美術基礎相對不穩定,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在這以前很少正規地接觸美術,也沒有相關的美術基礎,加上公共藝術——美術的課程中,美術歷史以及一些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他們來說比較枯草,因此在上課期間難免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缺乏動力,沒有積極性,上課開小差,作業不準時交或者不交。學生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么要學習公共藝術——美術這門課程,心中沒有目標,沒有思考。在課堂中,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單單依靠一些強制的課堂紀律管理學生,強迫學生認真聽課,這樣的教學與課堂嚴重影響學生培養相關的美術素質,影響課程的進步。
(二)《公共藝術(美術)》課程教學方法單一
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一種有效的,合適的教學方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校在現階段的《公共藝術(美術)》課程的教學方法實施中,教學方法相對單一,主要是運用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這樣子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失去了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環節,失去了主動在自我實踐,群體合作實踐中沉淀與提煉的機會。然后繼續生硬地聽課,死記硬背地應付考試,這樣的課堂并不生動,也不能將學生應有的創新,創意,靈氣等等發揮出來。
(三)《公共藝術(美術)》課程設置思路不夠清晰完善
課程設置是教學的核心。如果把“課程設置”僅僅理解為學科課程的開設,這是不夠全面的。現階段,在我校《公共藝術(美術)》作為一門課程,對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指導與要求下,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來設置《公共藝術(美術)》課程。然而,目前《公共藝術(美術)》的課程設置思路并不夠清晰完整,其中包括課程分布的比例以及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相互關系與分配。
三、解決現階段中職學校《公共藝術(美術)》課程教學存在問題的有效措施
(一)對于學生普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原因在于學生對此內容缺乏興趣,以及學生對學習的目的不明確。因此,想要在這個現狀上作出改變,在上課過程中,可以從課程內容、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以及更接近學生思維方式的方法等等這幾個方面入手,找到其中的關系,進行教學。正如在西方美術歷史,西方名畫欣賞的課程內容中,如果直接按照書本講述,難免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可以適當找到名畫與當代藝術,電影,音樂等相結合的切合點,從學生相對感興趣的話題中引出其中與名畫的聯系,讓學生的思維被調動起來,緊跟老師的思路。再者例如在講到原始繪畫的時候,準備好相關的視頻資料:當下正熱播的動漫電影《瘋狂原始人》中主角每天晚上給他的家人們一邊講故事,一邊用原始的材料在洞穴的墻壁上進行繪畫情境的相關片段,以此告訴學生,原始繪畫就是在洞穴中,用原始的材料進行繪畫的;又如通過西方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對當代時尚時裝流行風格哥特式黑色蕾絲元素的影響,讓學生知道,生活的靈感也來源于藝術。
(二)避免采用單一的教學法。可以根據課程需求,適當變換教學法,找到創新點和突破點。傳統的教學法是老師講授,學生聆聽,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公共藝術(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作出嘗試,適當加入新的教學法,例如:
情境教學法。在講到中國象形文字欣賞的時候,教師可以引用象形文字情境動畫播放給學生看,通過圖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使學生自身于動畫情景中,感受這個動畫根據象形文字的特點以及內涵,創作出一個具有情境的識字故事,學生頗感興趣。與動畫結合的情境教學法,使本來學生覺得乏味的象形文字,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讓學生記憶深刻。再例如在一些名畫的講解中,可以通過語言描述情境進行講述,如名畫《最后的晚餐》,教師通過語言對畫作進行情境,故事的描述,加以渲染,語言描繪提高了感知的效應,情境會更加鮮明。還有表演體會情境,在美術畫作欣賞課程中,以學生表演課程內容中的情境為主,將整個班的學生適當劃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根據自己的組織,模仿一幅名畫,讓沒一個表演者都融入畫作中的情境,包括名畫中的人物,有特色的物件等等,可以以名畫為基礎,配以音樂,造型,對話,情境。在這當中學生自己進入情景,參與角色,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一定的親切感、幽默感與新奇感,內心有了不一樣的體驗,因此會更加專注,更加積極,更有興趣地去欣賞,去學習,去沉淀。
情景式教學法在一定的程度上對學生有獨特的啟迪作用,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適應能力。
(三)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美術)》課程設置應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清晰規劃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比例分布,充分發揮實踐檢驗真知的真理。例如在中國美術賞析課程中,實踐性多與理論性的運用,我們挑選了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和軟陶雕塑制作這兩個主題,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踐活動。這兩種藝術表現形式的制作過程都非常簡單易懂,不需要太過專業的手法和技能就能表現出來,對于不是美術專業的學生來說,只要掌握其中的技巧,就能較容易地制作出成品,從而體會到中國美術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學期的美術課程教學中,我們盡量做到從實踐中滲透理論,讓學生在美的感受中慢慢接受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和創造藝術的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針對中職學校《公共藝術(美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問題,教學方法以及課程設置等進行研究與討論。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學模式和創新的教學理念進行《公共藝術(美術)》課程的教學,達到教育部關于推進藝術教育的發展及提高中職生藝術素養的目的,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問題。這需要我們中職教育工作者積極的探索實踐,不斷地通過研究與交流更好地明確課程的教學方向。
【參考文獻】
[1]崔秀敏.當前高中美術欣賞課教學的若干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09,(04).
[2]劉佳.中職藝術教育課程在課程體系中地位初探[J].佳木斯教育學院,2011,(02).
[3]段鵬.開放的藝術及其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11.
[4]孫軍.新疆地區高等師范院校美術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現狀與對策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2.
[5]班守英.廣西民族美術資源在普通高校公共美術教學的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3.
[6]姚旻辰.小學電腦美術有效教學策略探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7]賀鑫.美術類院校教學空間的設計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3.
[8]趙亮.美術教育課堂互動教學的有效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
王喆昕(1989年9月),女,漢族,海南瓊海。廣州市番禺區職業技術學校,職務:教師。研究方向: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