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初中政治開卷考試的若干問題進行了討論,從政治考試開卷考試的發展說起,相繼介紹了開卷考試的特點、認識誤區、優化策略和發展方向。幫助教師和相關研究者更全面得了解初中政治開卷考試。
關鍵詞:開卷考試;初中政治;新課改
我國在初中教育階段開展政治課程的歷史由來已久,這與我國教育所處的意識形態、社會性質有很大的關系。初中生所處的年齡階段也要求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對提升學生品德修養,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提供幫助。正式由于政治學科的特殊性,它的考試方式才和其他學科有較大的區別——開卷考試。
開卷考試是一種特殊的考試形式,考試過程中學生可以攜帶參考資料進入考場。考試過程中,學生可以借助參考資料獨立作答。作答過程中不能與他人交流。與閉卷考試相比,開卷考試在試題形式、考試內容等方面更加靈活,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因此,早在1998年我國就有地區開始了初中政治考試的開卷測試試點。
一、初中政治開卷考試的發展歷程
我國最早開展初中政治開卷考試實踐地區是上海,1998年上海在全國率先試點初中政治開卷考試。兩年后教育部印發了《關于2000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改革的指導意見》,標志著我們開展了新一輪的初中思想品德課考試改革,也標志著全國范圍的政治考試改革正式實施。在之后的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上,國務院對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工作進行了部署,當年有多個省份的中考開始采取開卷形式。當年中考政治實施開卷考試的省份有:山西、山西、寧夏、遼寧等。發展到今天,幾乎全國所有省份的中考政治考試都采取了開卷形式。
和開卷考試形式一起發展的還有命題工作。開卷考試與閉卷考試不同,對考題的題型、時間甚至允許攜帶的考試資料都有特殊要求。早在2000年《關于2000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改革的指導意見》中就提出:思想品德應著重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和分析社會生活的能力,學生日常品種狀況應逐步列為考核內容。考試以主觀性試題為主,適當控制客觀題比例。應設計一些開放性試題,鼓勵學生有自己的見解。隨后,開卷考試的要求不斷明確,考試管理、命題管理都越來越詳細。
各地的教育基礎、命題團隊、社會經濟差異較大,所以各地考試內容、考試管理和命題管理之間仍存在很大的差異。
二、政治開卷考試的特點
(一)開卷考試命題的開放性
開卷考試最大的特點是開放性,這與初中政治教育的目的相契合,但所謂的開放性并非漫無目的。開放性可以從考試形式和命題兩個方面來理解。
考試形式上,考生進入考場時可以根據考試要求攜帶參考資料和教材。但在考試過程中,學生必須獨立完成答題,不能與其他考生交流。學生攜帶的參考資料和教材也不是完全自主選擇的,有些地區的政治開卷考試指定了可攜帶的參考資料范圍,超出范圍的參考資料同樣不能帶人考場。
命題形式上,開卷方式已經為學生提供了創新的思維空間,為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能動型,題目以開放題為主。同時,政治考試多基于案例展開,這些案例來源非常廣泛,題目的時效性、可讀性都比閉卷考試高。同時,考察的內容也更加靈活,學生必須發散自己的思維,結合政治課程中培養起來的結題思路作答。作答過程中要求學生挖掘資料中的信息,拓展和遷移自己的知識。初中思想品德課開卷考試往往是題在書本外,理在課本中,答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結合,需要學生將材料與課本理論知識有效地結合起來,根據自己對試題的理解組織答案,而試題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
(二)考試內容的外向性
與其他科目不同,政治考試注重結合生活實踐,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讓每名學生都能綜合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或社會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如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上會受到科學文化、社會主義建設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理論性較強而且大多比較抽象,學生很容易與課本知識產生距離感,而初中思想品德課開卷考試將課本知識和生活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思想品德課程學習的趣味性、重要性,進而也端正對思想品德課學習的態度,并在開卷考試的訓練中,不斷加強自己積極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對政治開卷考試的錯誤認識
開卷考試是一把“雙刃劍”,對于初次接觸開卷考試形式的學生來說,這種考試方式比較新穎。他們對開卷考試的認識較為單一,認為可以帶參考資料的考試都非常簡單,學習、復習都不需要下太大功夫,反而導致考試成績不理想。這是因為開卷考試雖然對背誦、識記等低認知水平能力不做要求但對應用、辨析等高認知水平能力有很高要求。開卷題目并不意味著簡單抄寫,而是要求更具邏輯性、更發散的思維。
另外,太依賴課本的答題方式也不是開卷考試提倡的。這一點在有些地區對參考資料的要求上也有所體現。在有些地區,開卷考試指定的可攜帶入場資料中甚至沒有政治課本。學生答題時太依賴課本往往不能得到一個較高的分數。一方面是過度依賴課本,查找知識點的時間太長,占用了審題答題時間。另一方面是沒有從課本知識中走出來,不能結合更廣闊的社會知識作答,答題質量較差。
四、政治開卷考試的優化策略
面對開卷考試中出現的誤區,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當以提高認知能力為主,倡導學生轉變思路。開卷考試提高了對認知能力的要求,從這一角度來看,開卷考試非但不是降低難度,反而是增加了難度。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倡導學生結合課本外的信息作答,通過典型題目的示范,培養學生的解題思路。
既然開卷考試允許攜帶資料進場,原本需要識記、背誦的知識就不再需要占用學習時間了。節省下來的時間不應當用到其他學科或更高能力要求的知識點上,而是要關注課本以外的知識。如時事政治、解題技巧等。這些無形的知識往往是開卷考試考察的重點,在考試中的作用和地位比課本知識還重要。
即使是開卷考試也對答題時間有限制。學生要學會對每個單元的知識點總結和概括,抓住重點,采用畫樹干,填樹枝,后找樹葉的方式將每個單元的知識點根據自己理解的方式記憶起來,保證在答題時不要每個都翻書本,對自己有把握的題目直接解答,遇到自己實在沒把握的知識點時,方可查閱課本,合理有效利用考試時間,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內做完客觀題。
五、政治考試的發展方向與應對
結合我國新課改和考試制度改革的時代背景,我國的初中政治考試還將以開卷方式開展,且進一步堅定考察的形式。初中政治課程開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但并不意味著將知識性與思想性分裂開。社會變革速度原來越快,政治課也開始加入一些知識性內容。這就要求學生即懂得放飛思想還要懂得回歸課本。
開卷的形式取代了傳統閉卷考試的形式,這不僅是考試方式的變革,同時也帶動教師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這就要求教師變革自己的教學方式,用新思維來思考教學,用新方式來組織教學。這是當前政治教師面臨的一個大的挑戰,唯有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技藝才能良好應對。
有些省份將政治考試成績納入了中考考察范圍,雖未計入總分,但卻可能影響學生錄取。有些省份直接將考試成績納入中考總分。這些都要求學校根據政治考試和中考的特點制定相應的評價機制,以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
【參考文獻】
[1]石可偉.對初中政治開卷考試的認識誤區和優化策略[J].求知導刊.2015(17):98.
[2]易文琪.芻議初中政治開卷考試的可持續性發展[J].吉林教育.2013(13):70.
[3]張治升,陳國鋒.近三十年初中政治開卷考試研究綜述[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09):119-122.
[4]劉曉寧.初中思想品德課開卷考試方法淺析[J].神州.2013(34):82.
[5]崔麗.初中思想品德課開卷考試發展與對策研究[D].河南大學,2013.
[6]李琦.初中思想政治課學生評價現狀及改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
作者簡介:李勇,男,1972——,本科,山東聊城冠縣實驗中學業務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