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宏 葉文峰
【摘要】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在高職院校進行大學生創業教育,有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的需要。通過進行大學生創業教育,不僅可以挖掘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生的創業潛力,順應國際潮流,而且對于解決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的就業問題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本文闡述了創業教育的科學涵義及重要意義,分析在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及存在問題,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 創業教育 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003-02
高校大眾化教育時代,隨之而來的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使高職院校首當其沖,在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更新就業和擇業觀念的同時,實現由被動就業向自主創業的轉變,提高就業競爭力就顯得更加突出和更有意義。因此,如何在高職院校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實施大學生創業教育刻不容緩。
一、大學生加強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創業教育是為了培養具有開拓性的個人,包括首創精神、冒險精神、創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養。在高職院校加強對大學的創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是順應國際潮流的必然趨勢
創業教育在歐美等先進國家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一直深受重視,至今已頗具規模。在美國上百萬名學生從小學開始即接受企業教育,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涵蓋了從初中、高中、大學本科甚至研究生的正規教育。在澳大利亞,大學里的創業教育已經進行了40年左右??夏醽喸趯嵤﹦摌I教育、推動小企業發展方面也探索出了一些比較成功的經驗。日本、新加坡從小學開始實施創業教育,而法國從中學開始鼓勵學生嘗試創辦企業。德國人更明確地提出高等學校要成為“創業者的熔爐”,這說明實施創業教育已被國際社會高度重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學習的第三本護照,加強創業教育已經成為世界現代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新趨勢。
2.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
與國外相比,我國創業教育剛剛起步。2002年4月教育部才開始啟動創業教育試點工作,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9所院校確定為開展創業教育的試點院校,關注的仍然是少數人的“創業活動”而不是多數人的“創業教育”,大多只在學生畢業前進行一些相關培訓,把創業教育當成講座來講,如怎樣寫簡歷、面試技巧、就業政策等,缺乏系統性,沒有形成體系,影響創業教育的實際效果。2006年2月份,聯合國青年就業網絡和國際勞工局將大學生創業教育項目引進中國,以在校大學生為對象,通過教授有關企業和創業的基本知識,幫助大學生樹立企業家精神。該項目通過選修課的方式,強調創業態度和實際創業能力的培養,強調師生互動、學生參與和團隊合作。
3.是實施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
《職業教育法》第四條指出:“實施職業教育必須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傳授職業知識,培養職業技能,進行職業指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質”。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明確指出:“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加強創業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從中可以看出,創業教育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多年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社會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在高職院校引入創業教育,無疑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二、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1.市場就業形勢壓力的迫切需要
學校作為教育系統中基礎性的環節,應當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如果大量的學生不能就業,就會制約高職教育自身的發展。創業教育就是要改變傳統就業教育的思維模式,讓大學生有意識和有能力創造屬于自己的產業,使高職畢業生不僅是求職者,也是就業機會的創造者。就其重要性來說,創業教育的重要性遠比就業教育大。就社會職業發展趨勢來說,需要越來越多的人去創業,就社會對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來說,高職院校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實現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緩解學生就業壓力。
2.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內在需要
創業教育的目標不是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能實現創業,而是普遍地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素質,教育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鍛煉創業能力,學習掌握必要的創業知識和技能,訓練其市場開發和經營能力,錘煉培養其創業心理品質。所以,創業教育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素質教育。大學生的創業素質不僅需要在創業教育課中重點培養,還需要在學科教育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和養成,讓大學生以積極、主動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參加社會實踐,有意識地培養、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3.高職教育改革完善的本質需要
從職業教育在當今時代的任務來看,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不僅只是增加某些教育教學環節和內容,而應首先是一種教育理念,這種理念可以有力地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的整體改革。通過更新教育觀念,調整培養目標,由傳統的就業教育模式向創業素質的創業教育模式轉變。充分挖掘大學生的個性潛能,塑造大學生開拓進取的精神。故高職必須進行課程體系與教學方式的改革,要將創業教育融入課程體系。通過課堂創業教育強化大學生創業意識,完善大學生知識結構。
三、高職院校創業教育中的主要問題
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相對于國外水平來說,起步晚,推進慢,水平低,在某些高職院校更幾乎是空白。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中的問題,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業教育思想觀念落后僵化,認識不統一
許多學校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認識不足,多數還停留在畢業就業指導上,忙于幫學生推薦工作,而不是引導學生去自主創業,甚至還有學校還沒開設創業教育相關課程,導致學生對國家在對學生創業方面的方針政策知之甚少,創業技能等方面知識和能力欠缺,缺乏創業意識和精神,認為自主創業是少數學習優秀、創新能力強的學生的事情;世俗的影響也使很多大學生認為畢業選擇自主創業,是沒本事、沒出息、沒有單位接收的表現。
(二)創業教育實施機制不完善
1.創業教育模式封閉,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落后
大多數創業教育僅局限于校內和課堂內,還是一種較為陳舊,封閉的教育模式:在教學內容上,專業面偏窄,知識結構單一,學生不能根據自己需要選擇學習內容,組建知識結構;在教學方法上,以教師為中心,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沒有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2.制度不健全,創業氛圍不濃郁
良好的文化環境是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如美國硅谷、我國上海創業園等就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一個有利的文化環境,讓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有效提升學生創業素養。大多數高職院校卻苦于本身經濟基礎、辦學環境等方面的不足而陷入困境,不能提供良好的創業文化環境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和實踐。
3.師資薄弱,缺乏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創業教育對師資要求相對較高,既要求他們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又要擁有一定的創業經驗,而目前高職創業教育教師大多不具備這兩種素質,簡單的照本宣科很容易陷入“紙上談兵”的尷尬局面,使得創業教育活動無法順利展開,現有的創業教育課程目前尚無統一、科學的教材。
(三)政府對創業教育支持力度不夠
地方政府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大。主要表現在政府不能為高職提供一個良好的大學生創業園區,開展創業教育與實踐活動。在政策上也沒有明顯地表現出對大學生創業的更多優惠政策,如稅收優惠、創業融資等措施。另一方面,也不能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良好的創業培訓和創業政策指導,在優化創業環境中政府未能給予更好的支持和幫助。
四、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有效實施
權威數據顯示,21世紀全世界將有50%的大中專學生走上自主創業道路,年輕人將成為未來創業的主體。受全球創業熱潮的影響,我國目前也正處于創業活躍期,平均每百人中有12.32人在創業。現在,我們對大學生不僅要進行必要的就業指導,還要適當拓展到以創造、創新、創業為主題的創業教育。
(一)創新創業教育理念
大學生就業難題是我國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雙刃劍,暴露出高等教育質量、結構、體制等方面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發展要求的弊端。因此,高職院校必須以市場經濟為條件,樹立科學發展觀,轉變辦學指導思想,把滿足社會需求作為發展的動力。創新教育理念,樹立新的人才觀,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轉變擇業觀念,加強對大學生畢業、就業、創業教育,使畢業生不僅是求職者,更是工作崗位的創造者。
(二)豐富創業教育內容
1.創業意識的培養
創業意識支配著創業者的態度和行為,是創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創業意識是大學生能動地掌握創業知識并具有創業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就應該培養他們積極探索、開拓創新的改革意識,銳意進取、敢為天下先的競爭意識和勵精圖治、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2.創業心理品質的教育
創業心理品質是指對創業者在創業實踐過程中的心理和行為起調節作用的個性心理特征,在創業教育中尤其要注意培養大學生的獨立性、堅韌性、克制性、適應性等心理品質,為他們日后自主創業打下堅定的心理基礎。
3.創業能力的培養
創業能力包括專業職業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和綜合能力。通過創業教育讓大學生掌握創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職業技術和經營管理能力,懂得與創業有關的國家政策法規,同時具有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尤其是市場調查和預測市場走向的能力。
4.創業知識結構的建構
一個人的知識越多,知識面越廣,結構越合理,創造力也就越大。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是創業的必要條件。在大學教學計劃中,除了安排系統的專業職業知識外,還要針對性地開設一些文化課、創業課,形成多元化課程體系,不斷擴大學生的知識結構。
(三)推進創業教育實施
1.改革課程,使課程設置指向創業人才培養。高職院校要建立與培養目標相吻合的“能力中心”模式,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加強對創業理論、創業實務和創業實踐的培訓,尤其要突出對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課程設置上要做到必修課、選修課相結合,加強與創業密切相關的公共職業素質和能力的課程。
2.改革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改變以教師為核心、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培養以學生為主體,“學會學習、學會應用、學會創造”的現代教學,積極采用“探討式教學”、“體驗式學習”,使學生學到的內容更具有實用性、針對性。
3.加大投入,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是實施創業教育過程中應迫切解決的問題。學校應該積極為教師進修、科研、參與企業咨詢創造條件,提高教師的實踐工作經驗。還可以聘請創業成功人士和企業家、投資家到學校進行演講,開設創業論壇,走創業教育師資多元化道路。
4.積極探索創業教育的實踐模式,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通過舉辦一系列的創業計劃大賽、模擬大賽、創業論壇等,在開展創業教育實踐活動中,有效地將創業實踐活動與創業課堂教學相結合,形成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促進大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和潛能的全面提升,為以后自主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和精神準備。
創業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業人格。大學生創業是一項開拓性的事業,需要來自各個方面的支持,尤其是來自家庭、社會等方面的幫助。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既有利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有利于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順利推進,更有利于培養知識經濟時代所需要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趙志生.《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內蒙古社會科學
[2]李天真.《在高職院校學生中實施創業教育的探索》
[3]夏春雨.《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踐與思考》,江蘇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