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娟
【摘要】語文課堂由于其開放性特點,內容的靈活較強,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一方面學生能夠很好的理解知識點,另一方面學生容易天馬行空的去想象,分散了課堂注意力,影響了課題教學質量。從教學實踐來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注意力既要發揮教師的作用“治標”,也要從學生層面上進行“治本”,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學生注意力 調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043-01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思維能力的發育并不全面,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很多小學生的并不能完全投入,小動作多,注意力分散。語文課堂由于其開放性特點,內容的靈活較強,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一方面學生能夠很好的理解知識點,另一方面學生容易天馬行空的去想象,分散了課堂注意力,影響了課題教學質量。因此,提高小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注意力顯得非常重要。從教學實踐來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注意力既要發揮教師的作用“治標”,也要從學生層面上進行“治本”,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1.深諳小學生思維規律,在關鍵時間點上提醒學生回歸課堂
每一個教師都接受過教育心理學培訓,然而很多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并不遵循學生的思維規律,甚至漠視學生的思維現狀。不遵循學生思維規律的語文課堂教學只能是教學的無效和學生的思維渙散、注意力不集中。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心理學素養,并提高運用心理學理論發現課堂問題、分析學生表現的能力,時刻關注學生的課堂反應,在學生思維出現渙散的時間點上及時提醒學生回歸課堂。首先小學語文教師要把握整個班級學生的思維共性,比如三年級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為22分鐘左右。教師掌握了這些特點,就能夠在適當的時間里采取相應的措施調節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師要掌握每個學生的不同思維特點,只有知道了每個學生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特點,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個別提醒。第三,教師要準確把握時間節點,只有在必要的時間采用合適的提醒,學生的注意力才能有效地集中起來。以《大地的話》為例,本課是一首詩歌,文章語言本身就比較晦澀,學生在理解過程中需要經過大量的朗讀和教師的深刻講解以及引導,很多學生會失去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抓住課文中的激趣點進行及時的提醒,教師設置了“如果你是種子、飛鳥、游魚、小草,或大地體內的其他生靈,聽了大地母親的話,你有什么想對大地母親說的?你能說給你的小組成員聽聽嗎?”這個問題,讓學生從“聽”的狀態切換到“說”的狀態,學生的學習思維發生轉變,注意力自然集中起來。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思維規律進行提醒,在課堂教學進行二十分鐘之后,教師可以適當的轉換學生的思維狀態,或者通過語句提醒,或者用動作提醒,同時可以對個別注意力已經分散的學生進行提醒,從而達到集中注意力的作用。
2.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用各種方式提醒學生集中注意力
小學生的學習的驅動力為興趣,由于學生的課堂學習能力和興趣點并不相同,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也不盡相同。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容易被寬泛的回答和部分優秀學生的理解蒙蔽,忽略部分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造成課堂教學的無效。基于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好兩項工作,一是在知識講授過程中和學生充分互動,有效地互動不僅能提高課堂生產的精彩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督促學生長時間的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二是教師在知識傳授過程中要觀察學生的舉動,一個積極思考的學生其注意力必然是集中的,教師一旦發現有學生反應遲鈍或者干脆沒有反應,就必須通過動作或者語言進行提醒,促使其保持注意力。當然,提醒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方式多種多樣,除了語言和動作,還可以用眼神、學習氛圍等進行。很多學生都能夠在教師進行了提醒之后保持整節課的積極學習狀態。例如,《語言的魅力》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根據本課的語言特點和故事情節設置了兩個討論活動,一是語言變動之前的情節,二是語言變動之后的情節,分組討論過程中有些學生注意力分散,不能有效地參與到討論之中,教師在巡視過程中發現有學生呆坐在座位上,于是走過去詢問他是否閱讀了課文,并參與到本組討論之中,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引導其他同學給這位同學創造出發言機會,引導他積極的思考,不僅有效的提升了小組合作的質量,也激勵所有學生都集中注意力、參與到學習之中。
3.只有教師的課堂非常精彩,小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徹底集中起來
經常聽到一句話: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乍看起來這句話似乎有武斷之嫌,但是教師深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會發現精彩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最集中,如果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則課堂中死氣沉沉,學生的思維十分渙散。由此可見,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將每一節課都打造成精彩的課堂。一堂精彩的語文課,首先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有些課文本身就非常有趣,有些說理性課文、說明文等則需要教師進行深加工,找到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點。如《秉筆直書》一課,由于課文的故事背景比較復雜,很多學生并不能很好思考和理解,教師把古代的官職和現代官職進行對等轉換,給學生加以說明之后,課文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距離拉近,在學習時能夠更好的和已有知識經驗對接。其次,教師在組織課堂時不能過于死板,尤其是在處理課堂生成時,要因勢利導,不能用生硬的判斷正誤式的課堂語言。課堂生成是每個學生思考之后的成果,能夠表達出來說明學生的注意力是集中的,教師可以做積極的評價,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甄別正誤,并進行二次思考,提高思考的有效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如《春潮》一課,課文本身辭藻華麗,學生理解起來比較難,學生的發言都是自己的有效思考,在探討“春天在進攻”這一句話的表現力問題時,有學生提出“溪水淙淙”的景象也印證了大江的變化,如果死板的從文章中摳字眼,不僅會抹殺學生的豐富想象力,而且也會打擊學生的思考積極性,教師此時加以肯定,并將溪水與大江做關聯性解讀,課堂會更加精彩和豐富。毫無疑問,只要課堂是豐富多彩的,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中獲得成功感,那么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注意力自然集中起來。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方法多種多樣,每個教師都會有不同的策略。但是無論方法幾何,教師的出發點都是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促使學生的成長。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思考,在課堂教學中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方法和手段才能越來越豐富。
參考文獻:
[1]薛文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注意力的培養[J].新課程(下),2012,06:112.
[2]李政.農村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注意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3,48:44.
[3]劉敏.抓住新生注意力使小學語文課堂更高效[J].生活教育,2014,S1:222.
[4]王小芳.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