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萍
【摘要】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使教學目標順利完成,對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那么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如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呢?
【關鍵詞】語文教學 課堂氣氛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049-02
一、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決定課堂氣氛的因素有多種:老師、教學設計、學生、環境、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等等,但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是老師,只有老師具有創新能力和較高的專業素質才能實現良好的課堂氣氛,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把握最佳的教學心態。
老師在教學時的狀態,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情緒,老師有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關鍵在于老師是否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在教學中,老師要做到胸有成竹,保持最好的上課狀態。首先,老師要做好備課工作,課前認真研究教材,深刻挖掘教材,做到對教材內容的整合和創新。教學環節要有層次性,教學活動設計要合理、教學方法要新穎、能準確把握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只有老師做好了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才能在課堂上擁有最好的心態,所以,做好課前準備是上好語文課的基礎和條件。其次,在課堂上,老師要做到全身心投入,老師只要走進課堂,就要拋棄雜念,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用自己的激情和對語文的熱愛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能充分運用語言藝術和肢體語言去吸引學生,和學生一起探究,一起成長。因此老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及時對自己的情緒進行調節,避免把不良的情緒帶進課堂,影響課堂教學氛圍。
(二)鑒定課堂心理氣氛的現狀
鑒定課堂心理氣氛是衡量課堂氣氛的最好評價方法,我們可以通過對學生和課堂教學的觀察,采用問卷調查等方法與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根據課堂氣氛的內涵可以分為四個方面:學生敢為,學生不適,學生交流,學生態度。學生敢為主要指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參與意識,學生敢不敢質疑、發言,不怕出錯等傾向。學生不適指的是學生在課堂上有沒有厭煩和焦慮的情緒。學生交流主要調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沒有和別人主動探究合作的愿望。學生態度指的是學生在完成學習目標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情緒和感受,通過這四方面的調查和了解來衡量課堂心理氣氛的狀況。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離不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學生和老師心靈相通,彼此信任和尊重,會使學生和老師都感到精神愉快,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就會情緒高漲,繪聲繪色,學生也會學得聚精會神,興趣盎然。否則,不和諧的師生關系會使學生和老師之間產生距離和壓力,學生學習沒有興趣,老師講課也沒有激情,課堂教學氣氛壓抑。所以,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營造和諧課堂的前提,作為老師要努力和學生做朋友,在課下,老師可以深入到學生中間,經常和學生溝通,通過相互了解,彼此信任,學生和老師就會建立深厚的感情,就會把老師當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在課上,老師要用真情去打動他們,感染他們,老師對學生的一個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讓學生感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和幫助,從而消除了和老師之間的距離,很多時候學生的自信來自于老師,老師允許學生犯錯誤,鼓勵他們暢所欲言都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要十分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我們都意識到了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只要老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才能活起來,所以,老師要在語文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他們探究的熱情,才能營造更加活躍的課堂氛圍。
(一)讓學生保持最佳學習心態 。
學生的情緒和學習效果有很大的關系,學生心理狀態好,就會表現為上課注意力集中,發言積極,愿意學習和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就會活躍而輕松。因此,老師需要注意:1.給每一個學生成功的機會,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要考慮到學生個性差異,進行分層次教學,課堂教學活動訓練要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比如在課堂達標訓練時,針對不同的學生,達標訓練的難易程度和題量的多少都要有區別,使學生都的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從而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形成一種會學、樂學的最佳心理狀態。2.在課堂上,老師要注意自己的儀表和行為,作為老師儀表要做到大方得體,行為要規范,因為,小學生最容易模仿和崇拜老師,老師的一舉一動都要給學生留下好的影響作用,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更加熱愛自己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教學任務順利完成的目的。
(二)讓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新知。
在語文課堂上,學生不僅要學到知識,還要提高各種能力,因此,老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讓學生有所收獲,有所啟發,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語文學科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魅力,因此,老師要創設情景把語文的魅力展現給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自主探究發現真知,讓學生在語文知識海洋中自由探索,獲得更多的收獲和快樂。
(三)教師要合理利用信息傳遞。
老師傳授的內容要具體有趣,教學手段運用要豐富多變,老師的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教學活動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等等,這樣的信息傳遞給學生,學生對教學內容才會感到容易理解和接受,這都對和諧的課堂心理氣氛起到積極的作用。
(四)注重課堂中的多向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課堂上的多向交往,指的是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和老師的互動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合作,多向交往具有有趣性、自主性、多面性等特點,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符合因材施教的要求,所以,課堂多向交往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參考文獻:
[1]鐘曉雨.問題與對策,中小學語文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魏所康.主體教育論,河海大學出版社,1999.9.
[3]楊清.簡明心理學辭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8.
[4]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所主編,課堂教學藝術,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