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德嬙
【摘要】本文針對高中政治教學的要求,對《文化的多樣性》一課的電子白板教學進行總結和反思,探討了電子白板在情景教學中的一些使用情況,總結出的得與失給人啟發。
【關鍵詞】案例教學 電子白板 興趣 突出重點和難點 講練結合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058-01
【設計理念】
1.運用分組探究問題的教學法。使用電子白板展示材料,通過教師引導,讓同學自己思考找到本教學任務和問題,然后再通過探討自己解決問題。
2.通過分析“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引導學生思考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以及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培養學生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自豪感,樹立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懷。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生以“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為材料,結合課本探討,了解文化的多樣性的意義和正確的態度,以及文化的交流與傳播的途徑、手段、意義和態度。
能力目標:學會透過社會現象認識文化的作用和力量。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清文化在中國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感悟中國“文化強國”的治國方略,樹立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理念,增強愛國意識和民族情感。
【教學重難點】
文化的多樣性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學生活動:分組,查閱關于本課的考試要求及標準,通過信息技術了解“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
2.教師活動:搜集“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的圖片、文字及視頻材料,制作電子白板教案。教案中精心設計留給學生展示探究成果的電子白板頁面。準備學生人手一份學案。
二、導入復習課
問題探討導入:
教師問題一:同學們在下面都了解了“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的哪些情況?
學生回答略。
觀點總結:通過電子白板展示“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海報,及相關介紹。2013昆明亞洲藝術節是經國務院批準的我國唯一的區域性國際藝術節,主題是,“魅力亞洲、文化中國、七彩云南、美麗春城”。
教師問題二:通過這些了解同學們對“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有了初步的感受,那么你們能用一個詞來描繪藝術節嗎?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依次上講臺在電子白板上寫下詞語。教師根據同學們寫出的詞語,總結出今天課程的主題,以及引導同學們回答出本課要點。
觀點總結: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1.異彩紛呈交相輝映;2.透視文化多樣性;3.尊重文化多樣性。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傳播,1.生活中的文化傳播;2.大眾傳媒,現代文化傳播手段;3.文化交流,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
教師問題三:2014年云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中要求我們主要掌握其中的哪些知識呢?
學生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上講臺在電子白板上書寫考試要求。
觀點總結:考點要求有“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文化的傳播”“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
探究問題一: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教師使用電子白板展示材料:展示“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上朝鮮的《長鼓舞》、印尼的《星星索》等11個國家各具特色的藝術作品圖片。
結合材料,請你運用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的知識,分析以上材料體現了什么現象?我們該用什么態度對待這一現象,為什么?
學生分組探究,回答略。
觀點總結:(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不同民族、不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色。(2)態度是—尊重文化多樣性。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3)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探究問題二: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
教師使用電子白板展示材料:展示“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開幕式視頻。視頻簡介了亞洲的柬埔寨、尼泊爾等11個國家組派了藝術團出席本屆亞州藝術節活動。活動各具特色,異彩紛呈。
結合材料,聯系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知識,思考為什么文化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說明了什么?
學生分組探討,回答略。
觀點總結:(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間經濟的、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不同,導致了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2)文化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有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因為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所以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規律。
探究問題三:文化的傳播
教師使用電子白板展示材料:展示“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開幕式視頻。視頻回顧了為期5天的藝術節活動。
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文化的傳播知識的理解。
學生分組探討,回答略。
觀點總結:(1)文化傳播的途徑,有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等。(2)文化傳播的手段,有口語、文字等,當今的主要手段是現代傳媒。(3)文化交流的意義。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發展和進步,也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展。(4)文化交流的態度。要更加熱情地環游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探究問題四:課外拓展,實戰演練,課后作業。
教師使用電子白板展示材料:展示昆明市呈貢新區低碳規劃理念的整體城市設計規劃圖,十八大三中全會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結合材料思考,在昆明市呈貢新區的建設中,我們家鄉能利用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做什么?
觀點總結:該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教師要鼓勵每一個同學認真觀察,積極思考,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教學后記】
本節課有四個特點:其一,是嘗試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自我解決問題,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二,是嘗試擺正教師主導的地位。教師備課做了大量的工作,基本實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其三,是嘗試引導學生用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其四,是嘗試電子白板在復習課中的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有助于教師多種方法展示材料。
本節課在探究環節,存在幾個問題需要改進:1.材料欠借鑒性。搜集的材料主要是“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該事件有時效性,不適宜長期使用;2.設問方式需要更科學,符合高考設問習慣; 3.答案需進一步規范。
總的來說,本節課基本實現了教學目標,但在一些細節上還需要斟酌,雕刻,真正實現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從而帶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