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篇擬探討如何整合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構建計算機輔助大學英語寫作多元交互系統。從語言學和語言教學的視角構建大學英語寫作環境,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整體英語學習、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習作的評估和修改;學生的寫作成果與教師對習作的評估可共同構成寫作語料庫,適用于分析學生寫作中的常見錯誤;語料庫上傳互聯網,便于學生、教師以及相關研究人員等三方進入系統,使其利用效率最大化。
【關鍵詞】英語寫作 計算機輔助 互聯網 語料庫
【基金項目】湖北工程學院2014年度教學研究項目“網絡技術環境下英語寫作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編號 2014A09)。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111-02
1.引言
得益于計算機和互聯網的廣泛運用,各行各業和領域的自動化、系統化管理與收益成本得以大幅提高,CALL(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便是其中最好的例子。本研究擬整合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從語言學和語言教學的相關理論和概念出發,構建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寫作系統和環境。該系統支持學生、教師和相關研究人員三方的進入,不僅有助于教師評閱學生習作和打分,更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訓練和培養學生寫作中的創新思維能力。
傳統的計算機輔助英語寫作軟件,比如word,提供了文本拼寫編輯以及語法檢查等工具,不過僅限于使用本地計算機的資源。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本地計算機的功能可以加入到至在線系統以便促進外語學習進程。例如,FTP和Email的使用便加強了師生交流,學習者可使用互聯網提交作業并接受老師的評閱和修改,但這兩個工具卻不能完全整合網絡和計算機的能力,尤其是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經驗不能收集起來供所有參與者共享和利用。基于此,我們設計了一套基于互聯網的英語寫作系統,綜合考慮了教師、學生和研究人員的要求。一般而言,但凡與CALL有關的互聯網的使用根據交互式模式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兩大類。其一,學生和教師利用互聯網獲取資料,如檢索聽讀材料或者瀏覽網上的交互式課件,學生與計算機之間的關系跟傳統的CALL應用模式很相似;其二,讓使用者(包括教師與學生或者學生與學生)之間展開互動,即這些計算機輔助英語學習模式是將互聯網技術作為交流或者信息提取的工具。
筆者探討的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機輔助英語寫作多元交互系統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角度。其基本思路是通過互聯網不僅能提取信息,還能在信息互動過程中建構信息。再者,互聯網所構建的信息對學生、教師和研究人員三方都非常有用。信息只有以對使用者有用及容易獲取的方式存在,其潛在價值才能被實現。
依據CALL建構有用信息這一理念,信息可區分為三類:(1)由學習者產生的目標語,即學生所寫的英語文章;(2)教師對學生習作的評閱和修改;(3)學生依據教師的評語和修改所作的修正。
筆者設計的大學英語寫作多元交互系統有以下四個特征:(1)基于互聯網的交互界面和傳輸機制;(2)在線教師評閱及修改工具;(3)學生錯誤統計和錯誤分析工具;(4)學習者英語數據庫。筆者將這幾個特征整合起來,形成了能提高學習者寫作和減少教師評閱修改瑣碎程度的計算機系統基本思路。
2.計算機輔助大學英語寫作多元交互系統的構建
按照要求,筆者設計的英語寫作交互系統包括網絡架構和數據庫設計(如圖1所示),學習者利用互聯網進入系統,命令傳輸給服務器,進行查詢、檢索和數據儲存工作,有機地整合計算機與互聯網,使用Active數據庫技術,將待檢索的信息都儲存在數據庫,包括學生的習作,教師的評閱修改等。系統使用者與數據庫的關系見圖2。
圖1 系統網絡
圖2 系統使用者與數據庫之間的關系
2.1學生界面
寫作過程包括寫作、修改和完成三個階段。其間系統為學習者提供了提交習作或檢查之前的習作、將習作提交給同學、檢查同學發給老師的習作、搜索所有習作的所有評閱和修改、進入討論區、查看有用鏈接、檢查個人信息等功能。
2.2教師界面
此界面提供選擇班級及檢查作業、檢視評改庫、搜尋學生習作、進入討論區、查看有用鏈接、檢查個人信息、連接語料庫、退出登錄的功能。教師將該部分選定、輸入相關評論,可以加入個人喜歡的評語到評改庫中,這樣就不能重復輸入同樣的評語,節省了時間和精力。
3.計算機輔助大學英語寫作多元交互系統的主要功能
3.1統計典型的中國學生寫作錯誤
外語學習者由于語感不足時常在寫作中產生很多錯誤卻渾然不知,教師的主要困難在于傳統的紙和筆的寫作模式帶來的弊病,故很難把握哪個學生犯了何種錯誤,或者在一段時間內哪個學生常常犯哪種錯誤。因此,我們設計了具有特殊功能的評閱批改分析工具。該工具能夠記錄并將每個學生所犯錯誤分類并顯示在查詢結果上,查詢結構所列出的錯誤類型與所有這些錯誤的發生相連接。這樣,學生能非常容易地檢查到錯誤,教師也能夠看到分類結果,統計出學生最常見的錯誤。教師使用這些信息來調整教學過程中所關注的領域,并針對不同的學生給予個性化的指導,研究人員也能利用該統計資料做進一步的分析,用于學術研究。
3.2查詢關鍵詞
對于外語或者二語學習者而言,某些特殊的表達不太容易掌握,關鍵詞查詢這一功能能使研究人員和教師調查學生對某些特殊表達的使用,通過仔細研究其結果,對錯誤的原因形成假設并予以檢測。
4.計算機輔助大學英語寫作多元交互系統的優點
這里所描述的計算機輔助大學英語寫作多元交互系統,或者基于互聯網的英語寫作教學環境,由一系列先進的功能構成,與傳統的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CALL)軟件有所不同。其主要優點如下:(1)基于互聯網的使用者界面有助于學生和教師登錄系統;(2)錯誤統計與分析能夠突出學習困難;(3)將習作歸檔存入語料庫有助于查找二語或外語學習者常犯的錯誤并支持中介語研究;(4)該系統的使用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并不斷提高寫作本身的趣味性和寫作的質量。
該系統系不同系統的跨學科合作,尤其是構建學習者數據庫。目前,建立學習者數據庫的最大障礙來自當數據轉換成機讀形式。通用公式有三種:一是直接用鍵盤輸入數據,二是掃描,三是從學生手中搜集含有習作的磁盤。這些工作耗時費力且繁雜,在輸入過程中還有可能會出錯。我們設計的模塊化系統能夠克服這一缺點,寫作系統將語料庫與基于互聯網的語言學習環境連接起來,當學生通過互聯網提交習作時,其備份會自動加入至數據庫中,每篇習作的基本數據(如性別、年級)會自動加入。
綜上所述,計算機輔助大學英語寫作多元交互系統將學生、教師和研究人員的需求有機地整合起來。該系統在多媒體及互聯網時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其在線英語寫作質量,緩解教師的壓力和負擔,且有助于提高外語學習者的語言意識,使學習效果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陳堅林. 從輔助走向主導: 計算機外語教學發展的新趨勢[J].外語電化教學,2005 (4).
[2]蔣學清,丁研.現代教育技術下的新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理論框架初探[J].外語電化教學,2012(6).
[3]魯苓,李哲匯.多媒體英語教學:建構主義理論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融合[J].外語電化教學,2003(3).
[4]岳曉東.批判思維的形成與培養:西方教育實踐對我們的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0(8).
[5]曾用強.基于語料庫的診斷評估系統[J].外語電化教學, 2003(3).
作者簡介:
余敏(1980-),湖北安陸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