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懷特海的代表作,其深刻的思想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并影響深遠,閃耀著永恒的智慧光芒。他從過程哲學理論出發,將人的智力發展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浪漫階段、精確階段和綜合運用階段。認為不同階段應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教授不同的科目。他的這種教育節奏理論不僅具有深刻的內涵,對我國解決現階段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有重要的啟示。
【關鍵詞】《教育的目的》" 教育節奏" 周期性" 懷特海
【中圖分類號】G40-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0-0003-02
埃爾弗雷德·諾思·懷特海(1861~1947),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哲學家和教育理論家。他是過程哲學的創始人,他創立了20世紀最為龐大的形而上學體系。懷特海多年從事教育實踐工作,《教育的目的》是他從具體教學實踐中得到的經驗總結以及基于這些經驗的價值思考。此書圍繞著教育目的及其實現方式,論述了他對舊教育的批評,闡發了他的教育主張。不僅深入探討了教育的目的,還涉及大學教育、技術教育、古典文化教育、數學教育等特定領域的教育,提出教育要踏著生命的節拍按照一定的節奏進行。書的開篇就提到:我們的目標是,要塑造既有廣泛的文化修養又在某個特殊方面有專業知識的人才。這是對舊教育弊端的批評與反駁,也是其教育理論的終極目標。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尊重生命的周期性,遵循智力發展的節奏進行教學是必不可少的。
一 懷特海的教育節奏理論的思想內涵
“所謂教育的節奏,我指的是一個為每一個有教育經驗的人所熟悉、并在實際中要用的原則。這個原則其實就是——在學生心智發展的不同階段,應該采用不同的課程,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他認為人的生命是有周期性的,它包含很多智力發展的周期,它們循環往復地出現,每一個循環周期都各不相同,每個循環周期都有其附屬的階段。他的教育節奏理論包含三個方面:
1.人的智力發展具有節奏性、周期性,強調在不同的智力發展階段進行相應的教育
智力的發展過程顯示出一種節奏性,這種節奏包含著一種互相交織的循環。他認為人從嬰兒到成年是一個大的循環周期,智力的發展包含著若干這樣的循環,例如幼兒期的循環、青春期的循環,每個循環都包括浪漫、精確和綜合運用三個階段,教育應該是這些周期的持續不斷的重復。
第一,領悟的浪漫階段。浪漫階段是開始有所領悟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兒童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具有創造潛力和主動精神,面對各種各樣豐富的知識、事實既不知所措又異常興奮。他們對世界的認識主要是直接接觸,是單純認識,獲得的是活躍的而又雜亂無章的思想,其智力的外在表現形式是把自身行為和心理感知協調起來。教育應該為兒童提供自由,使這種潛能得到自由發展,要鼓勵兒童獨自領悟、獨自探索,讓他們通過自身的實踐經驗挖掘世界的奧秘。
第二,專注的精確階段。精確階段主要是知識的積累,是通過掌握精確的知識細節進而領悟原理的階段。這一階段注重文法和規則的學習,包括語言的文法和科學的原理。在這一階段教師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細節的、精確的、科學的原理,與之前的知識相結合,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條理化、系統化的梳理,建構知識框架。
第三,主動的綜合運用階段。綜合運用階段相當于黑格爾的綜合,是對浪漫階段的否定之否定。這一階段出現了“回歸浪漫”的情形,其本質是脫離那種被訓練的比較被動的狀態,進入到積極主動應用知識的自由狀態。大學教育是綜合運用階段,“在中學階段,學生伏案專心于自己的課業,而在大學,他應該站起來環顧四周”。大學教育可以看作是效果的呈現,應該注重研究性課程的學習,教師要重視學生能力的發展,將知識轉化為力量,將所學原理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各個階段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肯定每一個階段的重要性
懷特海按照側重點和特質的不同將生命循環周期分為三個階段,他認為不能過分夸大三個不同階段的差異,三個階段交替占據主導地位,一個階段應逐漸過渡到另一個階段。浪漫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獲得活躍的豐富的事實,沒有對事實的廣泛且普遍的模糊的認識,之后的分析就會變得毫無意義。精確階段是知識的積累階段,在這一階段要形成系統化、層次化的知識體系,培養抽象的邏輯思維方式,為綜合運用階段打好基礎。另外,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識是相當有害的,我們要重視綜合運用階段的學習,使受教育者做好準備,迎接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經歷。
3.在不同的階段要有所專注,重視各門學科的整體性
懷特海在論述其教育節奏思想的同時,特別提出要注意專注,強調要避免在同一循環周期的同一階段不同科目的競爭,要“在合適的季節收獲合適的作物”,智力發展的不同階段應有不同的側重點。舊教育的弊端就在于它開設的各門學科互不聯系,知識被分解到不同的科目中。他提出,成功教師的秘訣是:他十分清楚學生需要精確學習的知識范圍,他不讓學生記住一些不相關的次要的知識。成功的秘訣就是速度,速度的秘訣是專注。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牢牢地掌握知識,并得心應手地應用。
二 我國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忽視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提前“搶跑”現象嚴重
目前,我國“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嚴重,面對激烈的競爭,家長和老師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提前“搶跑”。幼兒園階段就開始采用類似于小學的教育管理、教育模式及內容。這樣的教育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沒有關注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直接向幼兒傳授小學階段才應該接受的具體教科書知識,忽視了兒童在游戲中主動的、探索性的學習,忽視了語言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等的發展。這種教育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錯過了幼兒教育的“關鍵期”,遏制了其智能的全面發展。
2.忽視想象力和創造力,過分強調知識積累
我國傳統的教學體制過度延長了精確階段的教育,忽視了另外兩個階段,導致教育生產出大量的書呆子。學生幾乎沒有機會經歷浪漫階段,小學已經開始各種知識的積累,整個中學階段更是要埋頭苦干,力爭上游,到了大學仍以教授理論知識為主,學生也已經習慣作為接受知識的“工具”,獨立思考、充分想象的能力已被“扼殺”,只能培養出“高分低能”的人。
3.忽視教學科目的整體性,缺乏每一個階段的專注
懷特海認為之后諸多發展循環與第一個周期相比總是“失敗”,其原因就是受到現行教育模式的影響,任務設定不合理,沒有節奏,沒有鼓勵,沒有專注集中。我國學校普遍采用分科教學,學科之間分科過細,聯系不緊密,缺乏整體性,因而學生學到的知識也是支離破碎,難成體系。做事情講究聚精會神,“心靈同時從事幾件事情的時候,它是不能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面的”。因此,教育應讓學生在不同階段專注于不同的學習。
三 懷特海的教育節奏思想對我國教育的啟示
1.遵循身心發展規律,尊重智力發展的節奏
缺乏對智力發展的節奏和特征的認識是我們的教育呆板無效的主要原因。智力的發展具有節奏性,其有效反映了學生學習的一般規律,教學活動必須適應學生智力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要對學生的心理給予應有的重視和關注,在學生心智發展的不同階段,設置不同的課程,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給予不同的教學指導,切實將學生智力發展看作是一個不斷前進、螺旋上升、循環往復的過程。
2.明確三個階段的地位,協調三個階段的發展
智力發展的三個階段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要重視每一個階段的發展,促進其協調、平衡發展。浪漫階段對于人的健康成長是至關重要的,要給予兒童充分的自由,使其享受快樂、發揮創造性和培養主動精神。精確階段在知識積累的同時也要注重能力的提高、思維方式的訓練。綜合運用階段是解決我國教育理論與實踐脫節的最好時期,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實踐能力等的培養,使其所學能夠回歸生活。
3.合理設置科目,使每一個階段有所專注
專注的精確階段是必要的,教育培養的應是一種整體的智慧。在對學校的教學內容進行安排時,要注意在每一個階段學生應集中專注于某一重點學科領域,其他學科內容應圍繞它進行設置,有機整合統攝于重點科目之下,使之形成一套系統性的科目體系,關注各門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注重教學科目的整體性。
教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懷特海的教育思想對我國當代教育來說無疑是一塊瑰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參考文獻
[1]〔英〕懷特海.教育的目的(莊蓮平、王立中譯)[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2
[2]付殿英.遙遠而有震撼的回音——懷特海的教育思想及其深遠意義[J].外國教育研究,2004(12)
[3]〔捷〕夸美紐斯.大教學論(傅任敢譯)[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