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班級的管理頭緒眾多、事務繁雜,要花去班主任許多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有時甚至為此疲于奔波,一有疏忽就會出現漏洞。為此,本文主要談談班級自主積分管理的實踐及其思考。
【關鍵詞】積分管理 "實踐原則 "研究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7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0-0150-03
一 問題的提出
1.班主任工作現狀
班級的管理頭緒眾多,事務繁雜。教室、宿舍、公共衛生區等幾大塊的衛生打掃,學生的學習紀律、就寢紀律、出操紀律等會花去班主任許多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有時甚至為此疲于奔波,一有疏忽就會出現漏洞。因此,我校一些老師寧愿多上一兩個班的課,也不愿當這個“主任”,可見班主任工作的艱辛和責任。記得我剛剛擔任班主任時,自己就像消防隊員到處滅火,不是這里出問題就是那里出問題,往往剛處理完一件事另一件事又出現,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忙”。從早上5點40分學生起床,到晚上9點30分學生睡覺,自己就一直在處理學生留下的麻煩事,有時一聽到電話鈴聲心里就發麻,整天都處在高度緊張的狀態。
2.問題的思考
如何科學地管理班級,把自己從繁雜的班級瑣事中解放出來,改變“教師一人管”的被動管理局面?
我想,只有把班級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管理班級,才能事半功倍。因此,在幾年的班級管理中,我逐漸引入和完善了班級自主積分管理制度,并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教訓。
二 班級自主積分管理的概念
所謂班級自主積分管理就是讓學生自主參與積分管理的評比,自主地組織實施與管理評價,自主地進行監督與反饋,從而讓學生成為班級積分管理制度的主體,把班級真正還給學生。
三 在班級管理中實行自主積分管理的實踐
1.實踐原則
第一,階段性:在班級里實行自主積分管理不能一蹴而就,而應該循序漸進。我主要分三個階段來實施,第一階段:在實施學生自主積分管理的最初階段就需要班主任親自抓,目的有兩個,一是要讓學生逐步適應班級的自主積分管理;二是要培訓班干部和值周學生。第二階段:在自主積分管理試行一段時間后,逐漸過渡到以班干部和值周學生抓日常管理為主,班主任指導和定期抽查為輔。在這一階段班主任要注意發揮全體班干部和值周學生的模范帶頭作用和檢查督促作用。第三階段:完全由學生自主管理,班主任不定期抽查,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第二,自主性:班級是學生的班級,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班級的管理,才能把 “教師一人管”變為“學生人人管”。
第三,目標性:人的行為的重要特點就是具有目的性,人的行為總是有目的的,都是朝著一定的目標努力的。目標是引發行為的最直接動機,設置合適的目標會使人產生達到該目標的成就需要,因而對人有強烈的激勵作用。班級自主積分管理中,每個學生都有成為優秀學生的機會和可能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促進了班級管理總目標的實現。
2.實踐流程圖
3.具體實行
第一,充分發揮班級民主,制定評比細則。評比細則絕對不能是班主任獨自制定出來的,它必須建立在廣泛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經歷班級全體學生討論——制定草稿——試行兩周——全班學生再修改,最終形成符合班級實際的初稿。
在制定班級自主積分管理的評比細則前,先組織全體學生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學校值周組及年級組的各項常規檢查標準。在學生全面準確地把握學校、年級組的檢查標準的情況下,經過全體學生討論,共同制定自主積分管理的評比細則。
教師點評與反思:(1)細則的制定宜粗不宜細。太細的細則只會遏制學生個性的發展,使得班級失去靈氣和活力,會讓學生覺得在班級里像生活在“白色恐怖”之中。比如,在最初的時候,學生制定了這樣的細則:“每講一句臟話扣1分”“每丟一張紙屑扣1分”“浪費糧食每次扣1分”。在實行一段時間后,慢慢認識到過細的細則在實際操作中是無法做到的,所以細則的制定,只能是粗線條的。(2)細則的制定要有側重點。學生在制定評比細則時,涉及班級管理中的方方面面,就一個評比細則就有100多條,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參與班級管理是非常積極的。我認為班級管理的地方主要是學校、年級組不能管理到位的“真空地帶”,該學校管理的地方就要讓學校值周組來管理,該年級組管理的要就讓年級組值周組來管理,該班級管理的就要班級來管理。因此在制定評比細則時就要突出重點,比如寢室的紀律和衛生是學校和年級組管理的重點,那么就把寢室的紀律和衛生完全交給學校和年級組,班級只需要有人來反饋情況就行。班級的評比細則就可以側重于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考核,比如三操、自習課的紀律、教室的衛生保持、學生胸卡管理等學校、年級組很難管理到的方面。(3)細則的制定應以加分為主。班級的積分評比是先給每個學生100分的基準分,如果都是一堆扣分標準,最后再點綴幾條加分標準,這樣的細則是無法真正鼓勵先進、樹立正氣的。尤其我校后進生面比較廣,被扣分的人多了,扣分自然而然也就成了無所謂的事情了。比如在細則中制定“沒交作業一次扣1分”的細則,還不如制定“按時上交作業每次加1分”;制定“不認真做好值日工作每次扣1分”,還不如制定“認真做好值日工作每次加1分”。讓學生從害怕被扣分到主動爭取加分的機會,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提高。
第二,組織實施,監督考核。
組織結構圖:
自主積分管理的實施與考核應在學生中選派監督、檢查的專項負責人。設計值周小組制度,每一個值周小組由一名班干部和四名學生代表組成。
四名學生代表由全班學生公開選舉產生,并實行定期輪換。這樣就是要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班級的積分管理,同時也讓每一位值周成員能取得全班學生的信任。
四名學生代表的職責:負責檢查學生是否戴胸卡;檢查晨跑、課間操的出勤情況、眼保健操的紀律;檢查教室衛生保持情況;檢查晚自習紀律等。
值周組長則由班干部擔任,其主要職責就是負責根據《班級自主積分管理的考核細則及評分標準》對每位學生的分數進行統計,并張貼在班級較顯眼的地方;認真做好值日記錄卡的記錄,將當天違紀較突出的同學告知班主任。
教師點評與反思:(1)值周成員的選聘要公平公開。堅持公開、公正地選聘值周成員是教師對全體學生的尊重,也使班級的積分管理更具有說服力。(2)值周信息要公開透明。各種管理信息要在班主任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公開、反饋。
第三,總結反饋,進行有效調控。(1)每周安排班會課。由值周成員分別對本周的紀律、衛生、兩操等情況進行小結,指出班級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值周班長對四位值周成員的工作給予恰當的評價,好的方面給予肯定,對不足提出新的要求;根據班級日記記錄,統計上周個人得分,當堂宣布,對上周表現較好的同學給予表揚,對表現較差的同學及時提出批評,對取得進步的同學及時進行鼓勵,激勵優秀者,警戒落后者。(2)根據學生一周的積分情況,在教室的公告欄公告。公告的形式:在每一位學生的名字后面,分別設置藍牌、綠牌、黃牌、紅牌等幾種類型。
加分10分以上的設置藍牌,藍牌表示學生表現很好。班主任要進行表揚,并進行一定的物質獎勵。獎品上班主任要親自寫上幾句鼓勵的話,在班會上進行頒獎。
加分在0~10分的設置綠牌,綠牌表示學生表現不錯,處在正常狀態。需要班主任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表揚。
扣分0~5分的設置黃牌,黃牌表示學生表現不好。需要班主任和學生談心,用正面的教育方法激勵、鼓舞學生。同時要求學生查找原因,寫出情況分析,給學生修正錯誤的機會。
扣分在5~10分的設置紅牌,紅牌表示學生表現差。需要班主任嚴肅地批評并要求學生深刻分析原因;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再一次給學生爭取進步的機會。
扣分10分以上的設置兩個紅牌,表示學生表現很差。需要通知家長來校協助教育。
第四,學期期末考核、考評。學期結束時,統計學生的積分并根據積分評選出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和各類積極分子(如學習、勞動、體育、文娛等);在積分管理中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進步較大的學生同樣給予獎勵。實踐證明,采用積分管理后,班級90%以上的同學在行為規范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時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了較大的進步。
教師點評與反思:(1)善待學生。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犯錯誤,班主任應該給予學生犯錯的權利,應該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在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不應僅僅用扣分的方法解決問題,而應耐心分析學生犯錯的原因,并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鼓勵學生改正錯誤。采用“積分管理細則”對班集體進行管理,是以“法”治班的一種體現,但片面地強調“法”治,忽視情感教育,容易使學生形成逆反心理,影響教育效果。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善待學生,更利于“積分管理”的實施。(2)持之以恒。一個人的良好習慣和一個集體的良好風氣的形成,要長期的堅持,所以積分管理一經實施,就要認真落實、堅持到底。
四 研究反思
在班級管理中實施“學生自主積分管理”后,學生的精神風貌和班級面貌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觀。自己也能從繁雜的瑣事中得到解脫,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學科教學,這是自主積分管理積極的一面。當然這樣的積分管理也存在著一些消極的因素:
1.阻礙行為自律
獲得一個好的評價是學生的共同愿望,而要想得到一個好的評價,就必須贏得積分。久而久之,由原來參加活動被內在興趣所推動,逐漸為贏得積分所取代。一旦某項活動不再記分,學生也就不再積極參加此項活動,學生的行為完全由外在力量——積分來調節控制。學生行為調控總是停留在他律水平,無法轉化成一種自覺的行動。
2.容易形成雙重人格
積分管理的實質是以加分、扣分為手段,達到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的控制的目的。大量的實例說明,學生在一定時期表現出某種行為(如主動擦黑板),不做出某種行為(如上課說話、看課外書等),并不一定是基于認識基礎之上的自覺行為,而是立足于贏得積分的被動行為。積分高的“我”,并不是“真實的我”,一旦積分環境消失,馬上就會“新貌換舊顏”。
五 結束語
任何一種管理方法都不是萬能的,都不能解決班級里的所有問題。我想只要能讓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就是值得我們研究和嘗試的。只有在實踐中以人為本,不斷總結,才能不斷提高班級管理水平。
〔責任編輯:林勁、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