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通過分析中職計算機教學現狀以及對教學經驗的反思,發現當前計算機教學中最理想的教學方法是任務驅動法。本文對任務驅動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教學現狀 "任務驅動 "教學效果 "計算機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0-0072-02
計算機教學既要適應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又要顧及現階段中職生的素質。中職計算機教學要明確培養目標,深化教學改革,開發一種合適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學以致用,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
一 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現狀
1.教學目標定位寬泛
當前,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教學分為計算機專業與非計算機專業兩大部分。計算機專業的教學目標基本定位于培養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全方位地掌握計算機應用、管理知識,并能進行軟件開發;非計算機專業的教學目標則要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應用知識,并能使用相應的知識分析處理專業問題。寬泛的目標定位,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方向不明確。例如:專業性較強的專業(醫護衛生類)并不要求掌握很多軟件知識,更多的是應對醫療單位的醫信技術有一定的掌握,如果醫學信息知識只限于了解、熟悉,沒有達到精通的程度,在今后就不能很好地投入實習實訓中。這就要求教學目標要有針對性,讓學生所掌握的計算機知識很好地適應市場的需求,幫助學生順利擇業。
2.課程設置重理論
現在大部分的中職學校除計算機專業以外,其他專業所開設的計算機課程都是重理論的課程,中職學校的學生則是對書本理論不感興趣,他們的興趣點在動手實踐上。在課程設置上理論與實踐的比重要進行有效的調整,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同時不能缺少對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不能與市場需求相背離,要強調個性化、具有創新精神的實用型人才的培養。
3.教學方法存在不足
除了在課程的設置上要調整比重外,教學方法的豐富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方面。滿堂灌輸早已不能成為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的方法了。要培養實用型人才,就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見得多、思考得多,具有動手能力以及創造力,能讓學生在工作崗位上很快進入狀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有所創新,情景教學、項目教學、任務教學、游戲教學等都是很有效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4.教師與行業對接不足
教師長期在學校進行教學工作,掌握了扎實的理論知識,但是對市場及行業需求了解不足。計算機技術瞬息萬變,長期在學校教學的計算機教師嚴重缺少與行業對接、市場對接、崗位對接的機會。這就要求計算機教師要以身作則,定期向對口行業的計算機專家請教,增強實踐操作的能力及經驗,不斷拓寬個人的知識面、提升實訓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投入崗位工作時有較強的實踐能力。
二 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當前計算機教學中使用最頻繁、最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能通過一個或幾個小任務,讓學生在學習中對舊知識進行回顧,對新知識進行學習,更增強了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種教學方法中教師要做好組織、引導,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技能,而學生在創設的情景下,學會了互助協作,真正達到知識—技能—溝通的高效合一。
三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及效果
1.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具體實施步驟
第一,教學設計。
設計環節:依托學案,以情境創設為前提,圍繞問題驅動,向學生展示主題,學生圍繞主題展開學習,查閱資料,實現對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應用和設計的構建。
設計過程:(1)情境創設。根據專業實際構建情境,情境中包括所有知識點,讓學生無形中對知識點有所思考。(2)創設問題。依托學案內容,圍繞情境中設置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觀察、創新。(3)問題查詢。學生會圍繞學習主題上網搜集信息,分析、辨別,加以歸類、整理。(4)查詢重組。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批判,創作新的作品,真正實現“溫故而知新”,在新知識的基礎上再創新。
第二,實例:Word圖文混排教學。
情境創設:“5·12”護士節宣傳海報。
任務按三個層次設計:第一層次是基本任務,第二層次是進階任務,第三層次是開放性任務。第一層次是讓學生掌握新知識,教師給出一個具體實例,學生通過實例初步掌握新知識點;第二層次是教師只給出具體要求,學生可依托學案的內容上網去查找資料,結合組內討論進行創作;第三層次是學生自主創作,將收集的資料通過合理安排,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技能進行創作。
要求知識點:重點有圖(圖片、剪貼畫)、有文、有藝術字、有分欄的插入及設置,難點是版面的合理布局及審美情趣的培養。
過程:學生分組進行。
首先,通過前期的學案以及教師給出的具體實例,在完成基本任務的前提下,提出制作宣傳海報的對象設置及版面設置要求。其次,對于進階任務,學生根據教師的具體要求,在網上收集相關素材并進行整理,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完成。最后,對于開放性任務,學生收集資料后討論、交流,限定時間。教師參與討論,學生提出觀點。對難點問題,教師演示進行講解,使學生有直觀的認識。
2.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效果及反思
整個任務完成的過程使學生處在一個自覺、興奮、專注的狀態,當帶著問題完成基本任務時,學生看到成品后,就由被動轉為主動,網上資料的收集、組內交流、組間合作、教師的引導使學生對知識點有了深層次的思考,不僅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創新的能力,更增強了學生寬容、協作的精神。
課后評價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評判,課堂評價分為:小組自評、小組互評及教師評價,評價的內容要圍繞知識點的運用及掌握情況展開。
課后評價環節對所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統計,見下表。
在教學的1023名學生中掌握并完成基本任務的占58%,掌握并完成進階任務的占30%,掌握并完成開放性任務的占12%。
任務驅動法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激發了興趣,層層探究,實現分組討論、組間合作;而學習過程中,教師是學習活動的設計者,提供學習資料、有針對性的指導。任務中情境、問題、知識點有效結合,使教與學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黃國興、周南岳編.計算機應用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張凱、劉益和主編.現代教育技術任務驅動教程[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