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對高中地理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地理學科涉及較多的地圖內容、人文知識與自然環境等,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學科之一。但地理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仍占據較大比例,使學生綜合能力難以有效提高,其中學生設計問題的能力是教師教學中容易忽視的問題所在,不利于地理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對此,本文將以人教版“田納西河流域的治理”為例,對地理教學中學生設計問題能力培養的可行性、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以及設計問題能力的具體培養措施進行探析。
【關鍵詞】田納西河流域的治理 "設計問題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0-0084-02
古人曾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其揭示的道理為學生學習中應注重自身問題意識的不斷培養,是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的關鍵所在。然而當前大多中學的地理教學中,對學生在設計問題能力方面的培養仍處于缺失狀態,不僅難以做到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更無從談及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事實上,中學許多地理教學內容中都可挖掘到提升學生設計問題能力的資源,達到促進教學質量與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如“田納西河流域的治理”。因此,對學生設計問題能力培養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 地理教學中學生設計問題能力培養的可行性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各學科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全面提高學生問題意識。以中學地理教學為例,其涵蓋較為豐富的信息源如符號、數據、圖形圖像等,且可揭示許多自然界中的地理現象與變化規律。實際教學中,學生通過對直觀的地圖進行分析能夠尋找到問題,如著名地物學家魏格納生病臥床時通過對地圖的觀察,發現大西洋兩側海岸線能夠吻合,在此基礎上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理論。因此利用地理教學培養學生設計問題能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時,從學生心理發展特征看,高中階段學生具有思維敏捷、活躍等特征,好奇心較強且樂于適時地表現自己。教師只需結合地理教學內容做好引導工作便可激發學生問題設計與提出的興趣,如給定“田納西河流域圖”,要求學生進行觀察,學生很容易在此過程中產生問題意識并提高探究知識的欲望。所以,從學生心理特征角度提出設計問題能力的培養具有可行性。另外,從新課程改革要求的角度看,教育部門近年來下發的許多文件都明確提出,教師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創新點,即課后的問題研究板塊,通過引導學生對問題的發現、分析與解決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得以培養,為地理教學中提高學生設計問題的能力提供重要的指導思想。
二 以“田納西河流域的治理”為例的教學過程設計
關于學生設計問題能力的培養,首先應做好教學過程的設計。以“田納西河流域的治理”為例,其知識內容主要集中在河流的相關概念,包括流域、內流區與外流區、水系特征以及水文特點等,在此基礎上結合綜合開發治理的案例對地理環境要素的聯系、人與環境關系的認識以及流域發展條件與開發整治的方法進行講授。為使課堂學習效果得以有效提高,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并將相關流域治理的成功經驗如三門峽水利樞紐等資料向學生展示,引導學生從案例中進行問題的設計。
課程設計中可將該教學內容劃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教學目標在于明確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相關背景知識。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相關的教學資源如地形圖或氣候資料圖等使學生對自然地理環境要素進行判斷,引導學生從中提出如氣候可能對農業產生的影響、流域航運條件以及礦產資源情況等。在此基礎上可將田納西河流域周邊經濟發展資料向學生展示,使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原因直接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疑問。第二部分,教學過程的設計旨在將田納西河流域的治理與開發向學生講授。該過程中教師可將田納西河流域梯級開發示意圖進行展示,確保學生在讀圖與分析資料時進行信息提取并設計相關的問題。第三部分,教學設計時需注意地理基礎較差的學生很可能無法在讀圖過程中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可以引入相應的案例調動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如引入學生較為熟知的三門峽水利樞紐,以案例遷移的方式使學生在知識運用中形成具體的問題,強化對知識的理解。
三 學生設計問題能力培養的具體路徑
在教學過程合理設計的基礎上,教師應注意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價值資源,確保無論從文字信息或圖形圖像信息等方面都可培養學生設計問題的能力。具體的培養思路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從文字信息中培養學生設計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活動開展前,教師便可組織學生自行學習關于田納西河流域的知識,并將疑問點與重點進行記錄。如教材中提及的田納西河在年徑流量上為254億立方米、面積為10.5萬平方千米且全長為1600千米。該信息便可作為學生設計的問題,如“田納西河流域的流程長、流域面積、流量以及流速分別為多少?”這樣可使學生充分掌握河流水文水系的基本信息。同樣,對于其他流域基本信息包括資源、氣候以及地形等都可采取同樣的方式,要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便結合獲取的信息進行設問。需注意大多學生在設計問題方面并不具備較強的優勢,往往在頭腦中形成問題思路卻難以表達,對此教師可適當提出相應的問題設計關鍵詞如概括、對比、簡述等,有利于使問題的重點凸顯并幫助學生正確掌握地理術語的應用。
2.從景觀圖形中培養學生設計問題的能力
關于景觀圖形,從教學過程設計中可發現,要求教師將田納西河流域具體圖像向學生展示,如其中的水庫或大壩都可作為問題設計的知識點。若教師直接向學生講授很可能產生平鋪直敘的現狀,所以可引導學生通過對景觀圖的閱讀進行問題設計。由于地理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學生問題設計很可能存在水平不一的情況,教師據此可采取由簡至繁的思維引導方式,如關于大壩建設前后的實際情況,學生很可能針對河谷景觀設計出“建壩前流域景觀特征如何?”或對于建壩后水力發電問題可提出“建壩后可能帶來的效益?”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引申出如流域周邊經濟發展情況等內容,使學生聯想到如利用水庫發展漁業、利用水上運動發展旅游業以及如何實現其灌溉功能等問題。事實上,景觀圖中許多內容都可作為設計問題的重點,實際教學活動中除做好課前預習外,也可適時開展小組討論等活動,通過小組形式進行問題的設計并由其他小組回答,既可達到設計問題能力培養的目標,也有利于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
3.從示意圖中培養學生設計問題的能力
關于田納西河流域相關示意圖,教師可利用坐標軸構建的方式將梯級開發的形式進行展示,途中可分別將諾克斯維爾、查塔努加、設菲爾德、薩凡納以及帕迪尤卡設計其中。此時教師可進行角色扮演的活動,要求學生以水電開發設計師的身份,結合剖面圖進行水壩設計。學生在整個過程中便可能針對各點間的落差情況提出疑問,并提出壩址選擇以及相關原因等問題。整個教學過程既可保證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也可在問題中學習示意圖描述等核心地理知識。
4.從分布圖中培養學生設計問題的能力
地理教學中分布圖的應用多集中在對空間地理事物位置的具體描述,旨在幫助學生習得空間分布相關規律。為使學生設計問題能力得以培養,教師可將田納西河流域水庫與電站分布圖向學生展示,引導學生通過對分布圖的觀察提出疑問,如“水庫分布特征描述”“火電站與核電站分布特點分析”,使學生在問題中習得相關地理知識。
結論:學生設計問題能力的培養是地理教學需考慮的重要問題。實際培養過程中應正確認識地理教學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方面的可行性,在教學過程合理設計的基礎上,通過對文字信息的閱讀以及對景觀圖、示意圖以及分布圖的觀察提出相應的問題,在問題中習得地理知識,既可保證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得以激發,也可強化對知識的記憶理解。
參考文獻
[1]郭芳英.課改十年,高中地理課堂改變了什么——以中圖版“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的治理”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3(4):16~18
[2]劉紅艷.同課異構教學設計——“流域的綜合治理與開發”教學設計1[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10):45~48
[3]何永德.從中圖版“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的治理”談信息能力培養[J].地理教育,2015(5):58~59
[4]王敏、吳中博.從反面案例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以程序設計基礎Access課程為例[J].計算機教育,2013(22):12~15
[5]韓金榮.談學生地理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5(1):33~35
[6]曹書銘.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地圖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7]余鑫鵬.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歸納和演繹能力的教學內容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
〔責任編輯:林勁、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