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的開端,也是基礎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教師作為教學中的重要組成成分,其隊伍結構是否合理關乎著學生的健康成長、教育教學的質量以及小學教育事業未來發展的水平。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小學教師隊伍結構的合理建設,優化小學教師隊伍結構,促進小學教育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小學教師隊伍 "結構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51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0-0125-04
教師作為學校的重要主體之一,合理的教師隊伍結構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教育教學的質量以及小學教育事業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教師隊伍結構是指在教師這個群體內部,其成員在知識、性別、年齡、地區、學科、職稱等方面的組合和構成。本文主要從年齡結構、職務結構、學歷結構、師生比例、教師性別比例這五個方面來分析小學教師隊伍結構存在的問題,以求提出幾點合理的建議來優化小學教師隊伍結構。
一 小學教師隊伍的結構問題
教師作為學校的主體之一,他們是素質教育的實施者,肩負著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使命,教師隊伍結構的合理程度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當前,我國小學教師隊伍的結構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合理之處,主要表現為:
1.職稱結構不合理
就目前來說,小學專任教師取得專業技術職稱的情況雖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小學教師的職稱結構仍然存在著不合理之處。
從宏觀層面上來看(表1),我國教育部的數據顯示:
2014年全國小學專任教師人數相對于2010年來說約增加2萬人。但在不同職稱級別上的教師人數具有小幅度的變化,中學高級職稱的教師人數和未定職稱的教師人數不斷增加,增幅較小。而其他職稱教師人數與之相反。總體說來,小學高級職稱的教師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小學一級,未定職稱教師人數排在第三位,中學高級教師人數排在第五位。因此,由宏觀角度可得出,小學教師職稱結構不合理。
moe/s8494/index.html
從中觀層面上來看(表2),對2014年的六個省市(上海、江蘇、安徽、河南、甘肅、新疆)的數據進行比較得出:各省市小學高級和小學一級的教師人數居多,而未定職稱的教師人數也較多,其教師人數排在第三位,中學高級、小學二級教師人數較少,小學三級教師人數僅有幾百人或者幾十人。因此,由中觀角度可得出,小學教師職稱結構不合理。
從微觀層面上來看(表3),從對鳳臺縣A小學調研的基本情況看出,鳳臺縣A小學有142人是專任教師,其中取得小學高級職稱的教師為8人,121人取得一級職稱,其他13人取得二級職稱。其他職稱的教師人數為0。因此,由微觀角度可得出,小學教師的職稱結構不合理。
2.年齡結構不合理
近幾年,小學專任教師的年齡結構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我國教育部的數據顯示(表4,表5):2012年全國小學專任教師總人數相對于2009年來說大概減少了5萬人。而2014年全國小學專任教師總人數比2012年約多5萬人。2009~2012年,30歲及以下年齡段的教師人數不斷減少。31~40歲的教師數量有所增加。總體上看,處于26~50歲之間的教師數量最多,而25歲及以下以及51歲及以上的教師數量相對來說較少,尤其是60歲以上的教師僅僅只有幾千人。2013~2014年,處于30~44歲之間的教師數量最多,而29歲及以下以及45歲及以上的教師數量相對來說較少,尤其是60歲及以上的教師僅僅只有幾千人。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小學專任教師的年齡結構不合理。
3.學歷結構不合理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國小學教師的學歷結構雖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仍然存在著諸多的不合理之處。
從宏觀層面上來看(表6),我國教育部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小學專任教師人數相對于2010年來說大概增加2萬人。其中,本科學歷和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數量在不斷增加,本科學歷教師人數的增幅大于研究生學歷教師人數的增幅。其他學歷教師的人數與之相反。但整體來看,專科學歷的教師人數仍占據總人數的最高位置,而研究生學歷的教師人數排在第四位。因此,由宏觀角度可得出,小學教師的學歷結構不合理。
從中觀層面上來看(表7),筆者選取了東部、中部、西部六個省市做比較,越是發達的地區,擁有高學歷的教師越多,越是不發達的地區,教師的學歷就相對較低。同一省市,高學歷教師相對較少,低學歷的教師較多。因此,由中觀角度可得出,小學教師的學歷結構不合理。
從微觀層面上來看(表8),經過對鳳臺縣A小學教師學歷的調研,可知鳳臺縣A小學共有142人為專任教師,其中81人擁有本科學歷,33人擁有專科學歷,其余為中師。因此,由微觀角度可得出,小學教師的學歷結構不合理。
4.師生比例不合理
近年來,我國小學的師生比例有所改善,但在某種程度上,小學的師生比例還存在著不合理之處。
從中觀層面上來看(表10),我國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海、江蘇、安徽、河南、甘肅、新疆這六個省市的小學師生比處于合理范圍內,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各個省市的師生比存在著一定的區域差距,所以還存在著區域間的不合理。
從微觀層面上來看(表11,表12),同屬于鳳臺縣的兩所小學在教師人數和師生比例方面相差很大,尤其是鳳臺縣B小學的師生比例為1∶30,嚴重超過了小學師生比例的標準。因此,由微觀角度可得出,部分小學的師生比例仍然處于不合理的狀態。
5.教師性別比例不合理
很長時間以來,我國小學男女教師人數一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幾年來,雖然小學男女教師比例有所改善,但還是存在著不合理之處。
從宏觀層面上來看(表13),我國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小學男女教師比例為1∶1.64。因而,由宏觀角度可得出,我國小學教師男女比例失衡。
從中觀層面上來看(表13),筆者主要選取了2014年上海、江蘇、安徽、河南、甘肅、新疆這六個省市的男女教師人數進行比較。我們可以看到:上海男女教師比是1∶1.64;江蘇男女教師比是1∶4.29;安徽男女教師比是1∶1.73;河南男女教師比是1∶1.71;甘肅男女教師比是1∶0.93;新疆男女教師比是1∶0.93。很明顯,由中觀角度可得出,部分省份男女教師比例處于失衡狀態。
從微觀層面上來看(表11,表12),鳳臺縣A小學共有142人為專任教師,男女教師比為1∶3.40。鳳臺縣B小學共有30人為專任教師,男女教師比為1∶1.70。因此,由微觀角度可得出,小學男女教師比例處于失衡狀態。
二 加強小學教師隊伍結構建設的對策
針對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小學現在的教師隊伍結構還存在著不合理之處。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吸引優質教師
偏遠地區和貧困地區為什么吸引不到優質教師,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工資偏低。因此,提高小學教師的工資待遇,不僅可以吸引大批的畢業生來學校工作,而且可以縮小各地區間教師人數的差距。首先,從國家的角度出發,通過國家教育部的推動,以及國家財政部的支持來縮小區域之間的教師工資差異,從而縮小各地區教師人數的差距。一方面,國家財政部門可以加大對貧困地區和偏遠地區的教育經費支持,吸引優秀教師,促進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各地區政府和學校也要加大對小學教育經費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其次,各個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薪酬福利政策,給教師提供良好的養老、醫療、住房等條件,滿足其基本生活需求,從而穩定已有的教師隊伍,同時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
2.優化教師隊伍結構,穩定教師隊伍
要想促進小學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持續發展,各小學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優化教師隊伍結構。首先,協調各個職稱之間的人數比例,引進更多高水平、高質量的教師,平衡教師職稱結構,提高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其次,協調好各個年齡層次的教師人數。保留老年教師,他們是小學教育教學的引導者;穩定中年教師隊伍,他們是小學教育教學的中流砥柱;吸引大批優質青年教師,他們代表著小學教育教學未來發展的潛力。最后,協調男女教師比例。通過提高小學薪酬福利,大量引進教師,平衡男女教師的比例。
3.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知識水平
職業素質低、專業知識不完善、學歷低是部分小學教師存在的問題。因此,政府和各小學要大力加強小學教師的職前職后培訓,完善小學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首先,國家應加大對各個小學教學實踐基地的投資,為小學教師建造教學實踐平臺;同時,加大對貧困地區和偏遠地區小學教學實踐平臺的建設,平衡各地區小學實踐平臺的數量。其次,加強教師職前職后培訓,其關鍵在于對教師職業素質、專業知識、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能的培訓,從而完善小學教師的知識結構。最后,政府和各學校可以為教師提供大量的學習、進修、留學和深造的機會,把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學歷層次相互結合起來,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
4.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每個個體脫離了組織和群體都無法長久生存下去,教師脫離了教師群體也無法生存。加強教師與教師、教師群體與教師群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當前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首先,加強區域與區域之間教師的交流與合作。不同地區之間教師的交流與合作,有利于擴大教師的視野,使教師更加容易掌握本地區以外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狀況,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其次,加強城市與城市小學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樣有助于各城市小學教師之間相互補缺補差,各自取長補短。最后,加強城鄉小學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樣有助于帶動農村小學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縮小城鄉小學教育之間的差距,促進小學教育事業的平衡發展。
總之,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個主要成分,小學教師是小學教育事業的引導者。當前小學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加強小學教師隊伍結構的合理建設。因此,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努力優化小學教師隊伍的結構,從而更加有效地促進小學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夏業柱.安徽省小學教師隊伍結構問題初探[J].安徽教育,1996(Z1)
[2]朱正仙.青島市農村小學教師隊伍現狀與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
[3]黃金泉.以人為本、優化結構,提高農村小學教師隊伍素質[J].中小學校長,2008(12)
[4]高璐.安徽省小學教師隊伍狀況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04(8)
〔責任編輯:林勁、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