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寒
【摘 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人全面發展的需要,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終身學習。教師的教學工作只有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簡單闡述了初中數學在新課改理念下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新課改;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的學習,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使學生發現數學、喜歡數學,并讓學生置身于問題情景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發現并主動獲取知識,才能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素質。我相信,在教學中給予學生足夠的重視,并不斷地進行培養和訓練,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定會得到發展。努力做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的興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應當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開始,恰當地選用貼近生活的問題,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把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和數學緊密聯系起來,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數學知識對其進行思考、解釋、闡述,讓學生認識到平時學習數學知識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從而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比如,學習了相似三角形和函數等知識后,測量樹的高度。問題可以這樣設計:怎樣測量一棵樹的高度?試針對各種不同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的測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積極性很高,想到了許多老師不曾想到的問題:如樹不高用竹竿直接測量;樹高可利用勾股定理計算;天氣好可利用影子長與樹高的關系計算;部分影子被房屋擋住怎么辦?沒太陽光樹的頂部或底部又不能直接到達,咋辦?這樣學生就復習運用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比例關系及三角函數的計算等等方法。
學生通過親自參加探究性實踐,在“觀察”、“做”、“思考”中體驗、經歷、感受,形成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的、實踐性的學習方式。學生們在實踐的過程中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水平,克服了眾多的實際困難,按照自己的思考設計方案,這樣就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數學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的本質是交往,教師應樹立“教學活動”的觀念,圍繞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設計教學、開放教學,切實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數學教學中常常根據教材內容設計一些新穎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待解決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
二、強化學習技能策略傳授
教育實踐學認為,學習技能、學習策略,是學習對象深入高效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的“保障”。自學能力較強的學生個體,都掌握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具備良好的學習技能。但部分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經常會忽視學生主體技能方法的傳授,“知之不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導致實際運用時“手足無措”,效果不佳。因此,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將學習技能策略傳授作為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關鍵環節”,強化對學習技能、學習策略的講解,并提供學習實踐的活動載體,組織學生開展動手實踐、思考分析等“體驗”活動,做好學習方法、學習技能講解活動,明晰解決問題的方法內涵,使學生對解決問題策略方法深刻理解,科學掌握,為有效自學活動開展提供方法論。
例如,“轉化思想解題方法”是初中生數學解題活動中經常運用的一種解題策略。教師為傳授此種數學解題策略,先對該解題策略進行初步講解,向學生指出轉化解題思想方法的定義以及特點,讓學生對此解題方法有初步認知,然后利用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之間的關系,設置該方面的問題案例,組織學生開展自主探析解答活動,初中生分析問題條件以及解題要求后,根據教師解題策略的講解內容,認為該問題解答時應該: 利用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在數與形方面的練習,進行有效轉化。教師對學生探析思路進行指導補充,并在學生解決問題活動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所思、所想、所解,歸納該問題解答的一般策略,學生總結歸納認識到解決這類問題應運用轉化思想。此時,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回顧總結解題全過程。學生在此期間,對“轉化思想”的解題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掌握,為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打下了技能基礎。
三、提供反思辨析實踐時機
構建主義學者指出,反思辨析是學習對象自學能力的重要組成“要素”,同時,它較好地呈現了學生主體能動特性。反思辨析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素養。在學生自學能力培養中,初中數學教師應重視學生反思辨析實踐時機的提供,針對教學重點、學習難點、認知易錯點、解析疑難點等,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反思、辨析、評判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認真思考、深入研析、全面闡述、展現觀點、提出意見、科學指導,深刻整改,從而形成和樹立更加科學、更加高效的解析方法和解題習慣,促進初中生自主學習活動高效、深入開展。
例如,在講“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時,學生經常會忽視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不結合問題條件,想當然地開展解析活動。教師可以設置“半徑為20的圓⊙1和半徑為15的圓⊙2相交于A和B兩點,已知A與B之間的距離為25,求這兩個圓的圓心的距離”問題,組織學生開展解析活動,教師有意識的展示某一學生忽視圖形的位置關系的解題過程,組織學生開展反思評析活動。有的學生認為解題無誤,有的學生認為解題過程中,只考慮了圓心在公共弦的異側,而忽視了圓心有可能在公共弦的同側情況,并說出其解題過程.教師組織全體學生討論解析,學生由人及己,深刻反思,切實整改,從而得出此類問題解答的正確方法。
四、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力
(1)自主學習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清晰、具體的目標可以讓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從認識自我開始,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長、愛好、學習優勢與劣勢,表現真實的自我,靜心反思在向目標沖擊過程中的得失,并不斷修正計劃,修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方法與習慣、修正價值觀,達到知、情、意、行的統一。
(2)自主學習要幫助學生確立爭先意識。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總有自己的特長,自主學習的本質目的就是不斷提升自己,沒有爭先意識、成功的欲望,就會陷入得過且過,不求上進的惰性之中。學習目標與爭先意識是相輔相成的,適當的目標本身就是爭先意識的體現,爭先意識必定要外化為一定的目標。自主學習有利于學生培養競爭心理。競爭是一種比較,與自己比是不斷超越自我,與他人比就是不斷超越他人,競爭推動學習目標的不斷提高,它可以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差異。
(3)自主學習要幫助學生提高探究能力。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圍繞自己喜歡的現代技術、生產、生活等某一領域的某一前沿課題進行探究,拓寬知識面和學習視野,初步形成較強的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學習能力和較強的選擇能力,初步確定自己將來的發展方向,并打下一定的基礎。
總之,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進程中,教師要按照新課改要求,通過情感激勵、方法傳授、能力培養等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深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