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高中新課程教學中,“問題驅動”教學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在教師問題的中進入數學的新天地;在問題的解決中有指導地“再創造”數學;在反思中,多向交流問題,總結提煉,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埋下伏筆。
【關鍵詞】問題驅動 ?教學 ?再創造 ?反思
一、“問題驅動”學生進入數學天地
數學家哈爾莫斯曾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著名科學方法論學者源普爾曾提出:“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發展知識,去實踐,去觀察。”教師在課的開始就應該激活學生,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因此,新課程教學中,很多新課都從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實際問題出發,進而圍繞問題開展新課的學習。教師要善于在創設的情境中尋找學生的關注點、興奮點,讓學生身臨其境,再設置懸念,點燃起其好奇之火,讓他們設身處地地思考。在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中,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案例1:在選修2-3中《數系的擴充》這一課,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驅使學生地去思考:
問題1、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數?
學生會回答:自然數、整數、分數、有理數、無理數、實數等。
問題2、常用的數集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
學生會回答:N、Z、Q、R,它們之間是真包含的關系。
問題3、上面的真包含關系式中,后面的數集比前面的數集多了哪些數?
學生會回答:整數集比自然數集多了負數,有理數集比整數集多了分數,實數集比有理數集多了無理數。
問題4、回顧歷史,從自然數集到實數集的擴充過程,自然數、負數、分數、無理數分別是怎樣產生的?
此時學生開始展開討論,根據各自已有的知識,分別對數的擴充過程提出自己的見解。有學生提到自然數是古時候人們結繩記事產生,是生產生活的需要。無理數是由于正方形的對角線度量來發現的等等,看來學生的知識面還是很廣的。已經了解了不少數學史的內容。
問題5、請分別在自然數范圍內解x+4=0,在整數范圍內解3x-2=0,在有理數方位內解x2-2=0。
此時會發現這三個方程都無解,所以數系隨之擴充進了負數、分數、無理數。至此數系已經擴充至了實數。那么引入新課,產生第六個問題。
問題6、實數集還有擴充的可能嗎?如果有怎樣擴充?
此時學生覺得數系的不斷發展的,實數集應該還能擴充,但是如何擴充卻不知如何下手。
問題7、根據問題5的經驗,每當方程無解時,數系就得到了擴充。請同學們回想一下,在實數范圍內有沒有方程無解?如果有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此時學生想到一元二次方程△<0 無解,很快舉出x2+1=0無解。
至此,已經通過七個問題成功得讓學生了解了數系發展的過程,也引入了這節課的中心內容復數的定義。這七個問題層層遞進,在前一個問題解決的基礎上,每一個問題對學生來說都是能夠自己解決的。由一系列的問題驅動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二、問題驅動學生有指導地“再創造”數學
關于“再創造”理論,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是認為的:數學教學方法的核心是學生的“再創造”。應引導學生自己重新發現那些客觀上已經存在,但對學生來說是“新”的數學概念。數學知識應由學生本人在數學活動中去發現或創造出來,而不是由教師“灌”給學生。因此,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事物產生疑問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奧秘時,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學生的認知潛能,提出一系列的相關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積極從事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去大膽地“再創造”數學。在教師的“問題驅動”下學生在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探究,“再創造”數學知識,其成功后的喜悅定然也能激勵他們再去“再創造”新的數學知識①。
案例2:二次函數的最值問題是高中數學中的一個常見問題。
問題1、已知:f(x)=x2-4x+4,x∈[2,4],求f(x)的最值。
此題學生在配方后畫出圖象,發現f(x)在[2,4]內是單調遞增,利用單調性很容易求解。
問題2、已知:f(x)=x2-4x+4,x∈[1,4],求f(x)的最值。
此題學生在配方后畫出圖象,發現f(x)在[1,2]內是單調遞減,[2,4]內是單調遞增,利用單調性和圖象也能獨立完成求解。
問題3、已知:f(x)=x2-2ax+4,x∈[1,4],求f(x)的最值。
此題的區間是定下來的,對稱軸是變化的,因此要對對稱軸和區間的位置關系進行三種分類討論。
【內容摘要】高中新課程教學中,“問題驅動”教學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在教師問題的中進入數學的新天地;在問題的解決中有指導地“再創造”數學;在反思中,多向交流問題,總結提煉,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埋下伏筆。
【關鍵詞】問題驅動 ?教學 ?再創造 ?反思
一、“問題驅動”學生進入數學天地
數學家哈爾莫斯曾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著名科學方法論學者源普爾曾提出:“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發展知識,去實踐,去觀察。”教師在課的開始就應該激活學生,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因此,新課程教學中,很多新課都從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實際問題出發,進而圍繞問題開展新課的學習。教師要善于在創設的情境中尋找學生的關注點、興奮點,讓學生身臨其境,再設置懸念,點燃起其好奇之火,讓他們設身處地地思考。在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中,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案例1:在選修2-3中《數系的擴充》這一課,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驅使學生地去思考:
問題1、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數?
學生會回答:自然數、整數、分數、有理數、無理數、實數等。
問題2、常用的數集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
學生會回答:N、Z、Q、R,它們之間是真包含的關系。
問題3、上面的真包含關系式中,后面的數集比前面的數集多了哪些數?
學生會回答:整數集比自然數集多了負數,有理數集比整數集多了分數,實數集比有理數集多了無理數。
問題4、回顧歷史,從自然數集到實數集的擴充過程,自然數、負數、分數、無理數分別是怎樣產生的?
此時學生開始展開討論,根據各自已有的知識,分別對數的擴充過程提出自己的見解。有學生提到自然數是古時候人們結繩記事產生,是生產生活的需要。無理數是由于正方形的對角線度量來發現的等等,看來學生的知識面還是很廣的。已經了解了不少數學史的內容。
問題5、請分別在自然數范圍內解x+4=0,在整數范圍內解3x-2=0,在有理數方位內解x2-2=0。
此時會發現這三個方程都無解,所以數系隨之擴充進了負數、分數、無理數。至此數系已經擴充至了實數。那么引入新課,產生第六個問題。
問題6、實數集還有擴充的可能嗎?如果有怎樣擴充?
此時學生覺得數系的不斷發展的,實數集應該還能擴充,但是如何擴充卻不知如何下手。
問題7、根據問題5的經驗,每當方程無解時,數系就得到了擴充。請同學們回想一下,在實數范圍內有沒有方程無解?如果有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此時學生想到一元二次方程△<0 無解,很快舉出x2+1=0無解。
至此,已經通過七個問題成功得讓學生了解了數系發展的過程,也引入了這節課的中心內容復數的定義。這七個問題層層遞進,在前一個問題解決的基礎上,每一個問題對學生來說都是能夠自己解決的。由一系列的問題驅動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二、問題驅動學生有指導地“再創造”數學
關于“再創造”理論,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是認為的:數學教學方法的核心是學生的“再創造”。應引導學生自己重新發現那些客觀上已經存在,但對學生來說是“新”的數學概念。數學知識應由學生本人在數學活動中去發現或創造出來,而不是由教師“灌”給學生。因此,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事物產生疑問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奧秘時,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學生的認知潛能,提出一系列的相關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積極從事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去大膽地“再創造”數學。在教師的“問題驅動”下學生在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探究,“再創造”數學知識,其成功后的喜悅定然也能激勵他們再去“再創造”新的數學知識①。
案例2:二次函數的最值問題是高中數學中的一個常見問題。
問題1、已知:f(x)=x2-4x+4,x∈[2,4],求f(x)的最值。
此題學生在配方后畫出圖象,發現f(x)在[2,4]內是單調遞增,利用單調性很容易求解。
問題2、已知:f(x)=x2-4x+4,x∈[1,4],求f(x)的最值。
此題學生在配方后畫出圖象,發現f(x)在[1,2]內是單調遞減,[2,4]內是單調遞增,利用單調性和圖象也能獨立完成求解。
問題3、已知:f(x)=x2-2ax+4,x∈[1,4],求f(x)的最值。
此題的區間是定下來的,對稱軸是變化的,因此要對對稱軸和區間的位置關系進行三種分類討論。
問題4、已知:f(x)=x2-4x+4,x∈[-b,1-b],求f(x)的最值。
此題的對稱軸是定下來的,區間是變化的,同樣要對對稱軸和區間的位置關系進行分類討論。
問題5、已知:f(x)=ax2-2ax-4,x∈[1,4],a≠0,求f(x)的最值。
此題的對稱軸和區間都是定下來的,但開口方向是不定的,要對開口進行討論。
問題6、請同學們自己構造類似的開口方向、對稱軸、區間三者間,有其一或者其二變化的題型。
以上的六個問題,就能將二次函數中求最值問題都涵蓋了。學生通過變式問題的探索,能夠清楚掌握二次函數中開口方向、對稱軸、定義域、值域這幾要素對圖形的作用。圍繞教師的有用意的“問”,學生積極的“答”,但由于知識、經驗所限,答案的科學性、準確性不一定盡如人意,這時就需要教師適時的點撥。點出知識上的重點和難點,撥開學生思想上的迷霧,點撥應該是邏輯推理式的,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應該是便于思維的發散,起到激活其思維的作用②。
三、問題驅動師生在反思中共同成長
問題驅動方式僅僅停留在老師問學生答這一方式上顯然是片面的。由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由此來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完成一個由學生質疑教師參與解疑學生釋疑的完整過程,這是我們當前努力的方向。同時,問題驅動方式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需要淵博的知識,還需要具備洞悉學生心理、思維特點的能力,更要有靈活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適當、恰如其分地組織好課堂教學③。
案例3:在選修23中《數系的擴充》這一課的小節中,教師設計了兩個問題:
問題1、你在這節課中學到了哪些內容?
此時學生將所學的《數系的擴充》的內容總結復習了一遍。
問題2、你認為對于復數還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問題?你想進一步了解復數的什么知識?
此時學生也向老師提出了一下幾個有價值的問題。
問題1、復數能像實數一樣,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嗎?
這個問題講的是復數的幾何意義,正是本章第三節的內容。到時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研究。
問題2、 ? 是多少?虛數能像實數一樣可以加、減、乘、除、乘方、開方嗎?復數有新的運算法則嗎?
這個問題講的是復數的法則運算,本章第二節馬上學到,后面我們一起來研究。
問題5、數系還能擴充嗎?目前,數學上有沒有比復數集范圍更大的數系?
從我們今天研究數系發展的過程來看,數系的確還可以繼續擴充。目前比復數集范圍更大的數系是有的,比如四元數。以后大家在高校中還會學到的近世代數中的群、環、域。到時大家會對數系的擴充了解更多。此時老師勉勵大家好好學習,去發現數學這個充滿奧秘的科學,去創造新的數學理論。學生提出的幾個問題,不僅說明了學生對這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學生的興趣所在,還為下面的課程的開展埋下了伏筆,打開了一扇窗。不得不說學生的問題提的精彩,恰到好處。學生充滿了想象力,學生的求知欲是旺盛的。
問題驅動,充分尊重和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增加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合作精神,促進了他們思維的發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管理者和調控者,與學生構成互動、互助、互相啟發的態勢,以驅動整個學習活動。學習過程還是一個不斷“生長”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起于問題的開發,終于問題的解決。驅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學會終身學習的一種本領,得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能力。
【注釋】
① 洪曉鴿. 高中數學概率新舊教材比較及教學研究[D]. 中國碩博士論文全文數據庫.
② 鄭瑞萍. 中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J]. 教育導刊,2007,8上半月刊.
③ 王雪燕. 讓數學教學成為“問題驅動”的教學[J]. 中學數學月刊,2009.7:12-13.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沙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