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平
中職對口班可謂是介于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之間的一種特殊的學習形式,既一方面具有專業學習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高考的某些特點,因而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面臨著傳統意義上的雙重任務。從現實情形來看,對口單招班的學生專業學習相對更多的是理論性的,因而學生在構建專業知識的時候更多的用的是思維性的學習方式而非體驗操作性的學習方式,這一特點決定了學生的專業學習更多地帶有基礎性學科的學習特點。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在學生的思維發展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傳統視角下數學學習與專業學習往往相互隔離,缺少溝通,這就導致了數學學習與專業學習特別是機電、機械、計算機等專業學習之間存在著差距,而事實上數學學科與這些專業之間是有著密切的聯系的。這種差距的存在使得學生的學習一方面存在著重復勞動的現象,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學生對數學規律的活學活用。從減輕學生學習負責、促進教師智慧教學的角度來看,筆者以為應當將數學教學與專業課程進行整合,以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效率。
一、數學要從專業課的角度提供基礎性作用
數學教學能夠提供基礎性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如果分析傳統的數學教學思路,會發現這種基礎性的作用更多的是建立在純粹的數學知識基礎上的,說白了就是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推理新的數學知識的作用,這是一種能力,但這只是一種純粹的數學能力。對于有著專業學習需要的職業高中的學生而言,這種數學作用顯得過于純粹,太過間接,難以對學生的專業學習發揮直接的作用。因此,筆者以為數學教學與專業課整合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讓數學要能夠從專業課的角度提供基礎性作用。
以數學中的立體幾何和解析幾何教學內容為例,純粹的教學過程大多數數學同行是熟悉的,這里就不贅述。但如果考慮到機械專業學習的某些內容,就會發現數學教學其實可以更多地考慮某種實用性。以機械專業的直齒圓柱齒輪的基本參數和幾何尺寸的計算學習為例,該知識中涉及到端面、齒面、齒頂圓、分度圓、齒根圓等概念,如果注意分析,便會發現這些概念與幾何中幾何面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而在分析齒厚、齒槽寬、齒距三者之間的關系時,尤其是在讓學生意識到這三者其實均是指分度圓的一段弧長時,便會發現這幾乎又是一種純粹的幾何關系。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去發現分度圓上齒形角大小對輪齒形狀有什么樣的影響,就成了一個數學與機械有機整合的過程。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數學教學如果建立在純粹的數學基礎上,那就是一種以邏輯推理為明顯特征的教學過程,嚴謹但職業高中的學生未必喜歡;而如果能夠將數學與專業學習結合起來,那不同專業的學習在數學學習中便會找到一種“歸屬感”——這是筆者在研究過程中提出的一個概念,當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找到專業學習的感覺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思維水平往往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就會讓數學學習與專業學習起到一個良性循環的作用,而且也會對學生的應試水平有一個明顯的促進。因此,在對口單招班中以數學來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提供一種基礎性的作用,就是一件首要的任務。
二、專業課要為數學的教學發揮指引性作用
就筆者的一些教學經驗來看,數學教師最容易出現一種固步自封的現象,即在自己的教學視野中,在對口高考的指揮棒作用下,數學教學往往容易陷入一種束縛當中。但這種束縛作用往往又不為數學教師所意識到,但在學生的身上卻明顯地存在。因此數學教師要更多地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去實施自己的教學,而要讓自己的教學思路常新,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專業課程的學習來為數學教學發揮一種指引作用。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學生在專業學習中需要什么樣的數學,數學教師就要教什么樣的數學。不要忘記,職業高中數學教學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實用(與專業接軌)、夠用(不能少也不能太多)。
例如在電子電工專業教學中,常常會涉及到產品可靠性、電子設備的熱設計、電子元件的走線與布局、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等知識,這些知識有時看得出與數學的明顯聯系,如產品的可靠性測算與數學中的概率知識有關,電子元件的走線布局與幾何有關,計算機輔助設計則與數學邏輯有關。在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根據學生的專業學習需要,以具體的專業事例來引導數學知識的學習,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筆者有一次在函數知識的學習中,對電工專業的學習教學時引入了函數信號發射器的制作的教學實例,讓學生在方波、三角波發生器的制作、正弦振蕩器的制作等活動中分別去感受函數知識的實用性,這一教學思路獲得了學生的歡迎,他們紛紛反應原來數學知識可以在如此生動的情境中學習,而所學得的知識也不再是那么枯燥抽象了,每回憶一個函數部分的知識點,往往就能夠想到一些專業的實例,這說明學生的數學知識是有根基的。
在筆者看來,專業課程必須為數學學習提供一種指引,這種指引作用可以不必是全局性的,因為數學畢竟有自身的特點,但卻必須是存在的,因為這樣才能讓數學與專業學習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才能讓數學與專業學習之間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三、“雙師型”發展理念引導下的課程整合
其實,思考這種數學與專業學習的整合,就離不開一種教學理念的引導,而如果注意分析,這種理念與“雙師型”教師發展理念又常常是重合的。或者退一步講,即使“雙師型”教師對數學教師而言還存在著一定的努力空間,但其中的一些理念可以先拿過來使用,可以讓我們在這條道路上先行一步。
筆者感覺,運用“雙師型”發展理念,更多地是利用其中的“雙素質”理念,即在鞏固自身數學教學能力的同時,要吸納職業高中開設的不同專業的特點尋找出其中的數學因素,并思考其在數學教學中可能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又如思考不同專業學生的發展方向,進而就可以在數學教學中讓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更重邏輯能力的培養,讓電子電工專業的學生更注重精確性,讓財會專業的學生去讀懂嚴謹性,讓廣告設計的學生去看懂黃金分割……在這種數學教學的引領下,學生一般可能順利通過對口高考,而進入高等院校之后,也利于他們更好地的揮在這種過程中積累的潛質。
總而言之,在中職對口單招的數學教學中,要走出數學的小范圍,看到學生專業學習的大視野,真正將數學與專業學習整合起來,這樣數學教學才會有持續的生命力,數學教學的效率才會有一個切實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