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文
摘 要:國有企業是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并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穩定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國有企業在自身管理中也暴漏出許多問題,如經營成本高、負債多,人員機構臃腫,效率低下、資產閑置、遺留問題多、績效考核效果不明顯等問題,需要汲取民營企業先進管理經驗。
關鍵詞:國有民營;經營管理;優勢互補
引言: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競爭的日益激烈,我國國有企業管理方面的問題日益凸現,國有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嚴峻,如何在新形勢下求得生存與發展,成為今天國有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國有企業存在的問題,必須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改善管理方式,引進民營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優勢互補,促進國有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實現穩健發展。
一、國有企業在根本上所存在的問題與弊端
中國的國有企業除自身發展優勢外,與民營企業對比,當前還暴露出以下問題和弊端:
1、初步建立的現代企業制度還需完善。由于企業的治理結構也不規范,尤其是缺乏合理有效的監督約束機制,高管權利過大、收入過高,離譜的高薪、過度的職務消費、掏空國企的情況層出不窮,“三公”開支過大,揮霍浪費現象比較突出,企業領導行政任命,任命時并不考慮市場經驗,管理能力,經營手段之類的東西,而考察是否靠得住,很多國有企業內部機構建制、定編、提拔、表揚、嘉獎、處罰等都跟政府一套。
2、機構臃腫,效率低下。受一些歷史原因影響,國有企業一般工資福利待遇較民營企業要好出許多,因此,很多人想盡一切辦法擠占崗位。國企也存在超職數設置崗位,超編制配置人員,導致人浮于事,工作分配不清晰明確,工作上相互扯皮嚴重,多數人“大鍋飯”、“鐵飯碗”思想根深蒂固,加之,國企本身制度程序繁雜,導致工作效率不高。國企里面從高層領導到中層干部直至員工,多數人都是在跟風,喊口號,很多工作流于形式。
3、用人機制不合理,人才流失嚴重。由于國企在制度上存在著一些缺陷,特別是在人力資源的開發上,沒有給員工提供良好的晉升通道,沒有創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人治化嚴重,裙帶關系嚴重,太重視學歷,不注重技術和能力,導致一些有能力的人才因為得不到重用而離職或埋沒。相反,一些能力一般的人,卻憑借“關系”而扶搖直上,平步青云。反觀外企和民營企業,在用人方面則完全是拿能力說話,以結果說話。
二、民營企業存在的優勢所在
1、民營企業內部產權清晰。民營企業是私有制企業,其內部產權自然是清晰的。具有這樣性質的企業,完全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2、民營企業具有靈活性和競爭性。民營企業作為非國有制經濟,因此無法得到像國營企業那樣的優惠政策扶持,所以民營企業是完全在市場經濟中生存,發展,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性。與此相適應,在投資,生產,銷售,分配等各個方面,民營企業表現出極大的靈活性。在企業用人方面,民營企業對有才能的管理人員和科技人才的重用也一直是其明顯有別于部分國有企業的內在優勢。
3、以市場為導向,機制靈活。民營企業的經營目標就是實現資本增值、追求資本收益最大化,在這一目標的驅動下,民營企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其經營活動完全以市場為導向,將資本向市場需要的產品上轉移,將資本投向邊際生產率高的產業。民營企業多集中在第三產業以及新興的、高科技產業中,企業規模小,轉型靈活,能夠及時跟得上市場的變化,在市場經濟中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性,在投資、生產、銷售、分配、采購等各個方面表現出極大的靈活性,能隨市場變化及時調整企業戰略方向,不象大企業那樣轉型困難。
三、國有企業如何引進民企的優勢才能更好的發展
國企長期以來的積累的問題太多,并且國民經濟總體在改革發展過程中不斷出現新的情況,新問題,使國有企業的改革處于步履維艱的窘境,要從根本上解決國有企業問題,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強對標學習。在進行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借鑒民營企業的優勢,將民營企業的先進管理體制和理念引入到國有企業當中。當然,我們在引進民企的先進體制和理念的時候,要注意因地制宜,區別對待,為我所用。
1、樹立正確的引進觀,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先進的管理理念是市場競爭的優勢來源。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希望所在,但企業的經濟發展關鍵要靠自己,管理理念要符合自身的特點,適應企業的發展要求。利用外部的先進管理理念只能起到輔助作用,這是內因和外因的關系,要正確認識引進管理理念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發揮其積極作用,限制其消極作用。
在引進管理理念上,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方針,根據自身發展歷史形成的管理理念最能符合企業自身的特點,它適應了自身企業的獨特屬性和各種環境因素,是形成企業獨特性的根源。而外部的先進管理理念只是起到補充的作用,彌補現有企業的不足。同時,民營企業的管理理念也有自已的局限性,它產生于民營企業的發展過程之中,適用條件受到當時環境因素的制約,因此,不考慮國有企業的特點和限制條件,盲目引進民營企業的先進管理理念,也將會對企業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2、引進管理理念應注重技巧和方法。首先,應注意企業的管理理念存在不同的層次和結構,包括深層的精神和價值觀,它是管理理念的核心、主體、本質;淺層的制度系統,即各種規章制度、行為準則、道德規范、組織結構等;因此在引入管理理念的時候要注意其層次和結構,根據不同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盡量減少在引入過程中存在的偏差;其次,要注意引進管理理念的方法,技巧。管理理念對員工的影響貴在持之以恒,貴在落實到全體員工的行動中。同時,企業管理理念應注意顯型教育與隱型教育相結合,顯型教育公開地、正面地倡導企業的精神、價值觀;隱型教育則是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將企業的管理理念滲透到員工的心目中。只有掌握恰當的方法和技巧,才能獲得預想的
效果。
3、充分重視人才的作用,建立留人、育人的管理機制和干部退出機制。“行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國內不少國有企業的衰退,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市場經濟時代,仍舊采用計劃經濟時的落后的員工管理模式,造成企業不能區別地對待核心員工,最后導致人才流失。在市場經濟已經深化的現階段,要想留住人才,保持企業的發展后勁,就必須向民營企業學習,建立與企業相發展相適應的、完善的以人為本的留人、育人機制和干部退出機制。很多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本著“家和萬事興”的宗旨,已經建起一個管理結構合理、順暢,能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管理機制,使企業成為反應敏捷、內部融洽、工作氛圍和諧、富有生命活力的有機體、不少民營企業紛紛拚棄了傳統的科層制(很多民企甚至一出生就建立起扁平化的組織),建立起適合當代人才競爭激勵,經濟環境動蕩特點的扁平化組織
模式。
沒有一個人才愿意成為對企業運作一無所知的局外人,都渴望真正參與到企業中來,這就要求企業的內部管理需要更加公開、透明、建立順暢的內部溝通渠道和監督機制。企業敢不敢放手用人,給予機會,使人才經常連續地產生自豪感與成就感,充分體現人才的自我價值和在企業中的位置,是影響核心人才忠誠的重要方面。讓有能力的人才參與到國企管理活動中來,是真正體現人才是企業主人翁的必要做法,有利于調動人才的最大創造力和工作積極性,國有企業的管理層要善于把經營權下放給優秀人才,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與權力施展才智,為優秀人才發揮才智搭建舞臺。
四、總結
國有企業要想發展壯大,提高經營效率,就必須注重管理創新。在創新中,既可以完全原創的創新,也可以嘗試將西方管理學思想引進到國有企業的管理中來,還要將外企、民營企業、合資企業的管理方法、經驗進行消化吸收,然后用在自己身上。總之,創新的方法有多種,只要能為企業帶來效益,就應該大膽地嘗試。
參考文獻:
[1]張維迎:《企業理論與國有企業改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版.
[2]董理:《淺談我國國有企業民營化問題》,《云南財貿學院學報(經濟管理版)》,2002年第2期.
[3]原金:《“雙贏”國企民企平衡前進》,《中國企業報》2011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