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年來,中美經貿關系發展迅速。目前,美國是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五大進口來源地。中國是美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美國“再工業化”戰略旨在通過重振制造業,促進出口,推動經濟復蘇。不難想象,該戰略會對中美貿易產生重要影響。文章運用理論分析和實證方法,從中美貿易現狀、中國商品美國市場占有率、中美貿易相互依存度等層面分析了該戰略對中美貨物貿易的影響。
關鍵詞:美國“再工業化”;中美貨物貿易現狀;市場占有率;貿易相互依存度
一、中美貿易現狀分析
21世紀以來,中美貨物貿易一直呈現增長態勢。2003年,雙邊貿易額突破1千億美元,2005年突破2千億美元,2007年突破3千億美元,2011年突破4千億美元(表1)。目前,美國是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五大進口來源地。中國是美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中美巨大的貿易順差在某種程度催生了美國“再工業化”戰略。該戰略提出后,中國對美國貨物貿易于2009年呈現逆差,在之后的幾年中雖然恢復了順差狀態,但是中國對美國的順差增長百分比的數額要比該戰略出臺前的年份里的要小的多。美國“再工業化”戰略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中美貿易順差增長百分比。
表1 2000年—2012年中美貨物貿易情況(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2000年-2011年數據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2012年數據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
從中國對美國貨物貿易進出口情況(表1)看,21世紀以來一直在上升,而且中國長年保持順差,年均增長率為16.89%。中國對美國出口總體表現為增長態勢,平均增長率為17.25%。中國對美國進口同樣表現為增長態勢,但是漲幅小于中國對美國出口,平均增長率為16.01%。這表明中國對美國出口貿易主導兩國貿易。然而隱藏在背后的卻是中國對美出口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產品上,中國企業只獲得少許加工費,盈利甚少。例如,一個芭比娃娃在美國售價為9.9美元,但中國的生產企業只能獲得0.35美元的加工費。2009年,中國對美國貿易出口表現為負增長,之后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長率繼續低于中國對美國進口的增長率,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美國“再工業化”戰略所倡導的擴大美國出口的效應。
二、指標分析
1.中國商品美國市場占有率分析
中國出口商品美國市場占有率是指中國對美國出口商品總額與美國商品進口總額的比,反映了中國出口商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或競爭地位的變化。比值越大,則表明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越強。
表2 2000年-2012年中國商品美國市場占有率
數據來源:UNCOMTRADE網站相關數據計算得出。
從表2可以看出,2000年-2012年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的占有率總體上呈緩慢平穩上升的趨勢。但是,2009年美國“再工業化”戰略提出后,中國出口商品美國市場占有率連續保持了零增長。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有:一方面,中國商品制造成本上升,出口商品競爭優勢降低。另一方面,美國“再工業化”旨在振興制造業,增加出口,致使美國制造業由“外包”轉向“內包”,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商品對美國的出口。
2.兩國間貨物貿易相互依存度分析
對外貿易依存度即對外貿易系數,指一國進出口總額占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一國進口總額占GDP的比重為進口依存度,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為出口依存度。對外貿易依存度用來衡量一國對外開放程度和該國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也用來衡量一國經濟安全程度。
表3 2000年-2012年中國對美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相關數據整理計算得出。
表4 2000年-2012年美國對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根據美國商務部網站、UNCOMTRADE網站相關數據整理計算得出。
從表3可以看出,2000年—2012年中國對美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處于波動狀態,從2000年—2006年一直處于上升狀態,自2007年開始下降,2012年降至2000年的水平。中國對美國出口依存度呈現同樣的趨勢,到2006年上升至0.073。之后,出現下降,2012年降至2000年的水平。中國對美國進口依存度一直在0.020上下波動。
從表4可以看出,2000年—2012年美國對中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總體上處于上升狀態,升幅不大,從2000年的0.013升至2012年的0.035。美國對中國出口依存度處于緩慢上升狀態,從2000年的0.002升至2012年0.007。美國對中國進口依存度同樣處于上升狀態,從2000年的0.011到2012年的0.028。
對比表3和表4得出,中國對美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平均值為0.073,美國對中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的平均值是0.024,前者是后者的三倍。這說明,中國經濟對美國經濟相對于美國經濟對中國經濟有更強的依賴,中美貿易對中國的影響要高于其對美國的影響。由于中國處于產業鏈分工的低端,企業過度依賴美國的技術創新,主要從事低附加值零件的生產和整機裝配,大頭利潤都被外商拿走,容易造成產業空心化的現象,所面臨的貿易環境惡化,受制于人。在這種情況下,隨著美國的“再工業化”戰略的實施,美國高端制造業的回流會使中國對美國貿易依存度更高,中國的經濟安全面臨更多變數。
參考文獻:
[1]孟琪.美國再工業化的政策措施及對中國的啟示[J].經濟體制改革,2012,(6):160-164.
[2]劉戒驕.美國再工業化及其思考[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1,(2):41.
[3]劉戒驕.再工業化和美國經濟戰略[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1,(1):55.
[4]Lester C. Throw. American Mirage:A post-industrial economy, Current History, 1989(1):53-54.
[5]Robert Pollin and Dean Baker. Reindustrializing America: A Proposal for Reviving U.S. Manufacturing and Creating Millions of Good Jobs. New Labor Forum,2010.19(2):17-34
作者簡介:張國軍(1978- ),男,內蒙古赤峰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博士研究生,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國際政治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