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燕
摘 要:如今,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各種風險也以不同的方式對企業產生著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風險中,財務風險對企業的影響最大,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發展。因此,為了保證企業能在一個良好的勢態下穩定的發展,企業必須在財務風險的防范和控制上多下工夫,減少財務風險對企業的沖擊。本文指出如何對財務風險進行防范和控制,并提出了一些相應的措施,希望這些建議能夠為企業的經濟效益帶來益處。
關鍵詞:財務風險;防范;控制
一、關于財務風險
所謂財務風險,就是企業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對一些情況難以預計,對一些因素無法控制,而導致在進行每項財務活動時,企業所獲取的財務成果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從而導致企業的經濟效益減少。
財務風險主要有不確定性、可控性、危害性、雙重性、與企業發展模式和負債經營有關等特點。如果企業能夠管理得當,及時化解財務風險,就一定能抑制財務風險,降低危害。另外,由于具有雙重性,所以,就意味著風險和收益是并存的,風險越大,收益就會越大。企業只有采取具體的措施,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對財務風險的控制,體現可控性的特點。
二、為什么會出現財務風險
(1)環境的影響。企業之所以會出現財務風險,其中一個因素就是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通常,宏觀環境包括法律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環境、市場環境等。雖然宏觀環境被稱為外部環境,但是同樣會間接地對企業財務風險產生重大的影響。除了外部環境,內部也會導致財務風險的發生。例如企業內部的不同部門之間或者是企業與其它企業之間,在利益分配、管理與資金使用等方面,總是會出現權責不明的現象,導致出現資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流通過程中無法得到保證等不好的結果。除此之外,由于企業籌資決策失誤而導致負債資金與權益資金之間的比例關系出現不合理的現象也時有發生以及企業對資金的利用率不高等情況,都會導致財務風險的發生,埋下危險隱患。(2)決策的失誤。一些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尤其是高層財務管理人員由于缺乏財務風險意識,缺乏相應的風險意識,一味地強調做大做強,一味地追求投入產出最大化,從而為財務風險創造了可乘之機。因此,為了避免財務風險潛入企業,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在決策尤其是重大決策時,應當提前進行科學的預測,對風險進行一定的評估工作,然后召集所有重要成員進行集體決策,避免一切事務都由“一把手”說了算的情況的發生。(3)不合理的結構。在日常運營過程中,結構的不合理性對財務風險的出現有相當大的影響,而影響財務風險出現的因素中,資本結構是最為直觀的因素。其不合理的狀況主要在兩個方面上體現,其中一個就是保守結構型,這種結構主要是由于企業不負債或者是負債比率較小而導致的,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是不會出現財務風險或者出現的可能性較小,但是,就是因為在資本管理方面比較保守與落后,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被嚴重阻礙了。另一個就是風險結構型,這種結構是由于企業的債務融資規模太大而比率又較高導致的,如果企業對這種情況不加遏制的話,就會導致相應的負債率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導致財務風險的出現,情況更嚴重的話甚至導致財務危機。
三、如何控制和防范
(1)看清環境,認準方向。很多時候,企業是無法準確預測多變的宏觀環境的,無法預測宏觀環境何時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甚至有時候,企業都無法對宏觀環境做出任何改變,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不斷的適應。但即使是這樣,企業依然應該為了防止財務風險的發生而做好準備。首先要做的就是看清當前的環境,發現企業現有的問題,找出企業彌留的不足,改變這些現象,將財務制度不健全、資金結構不合理、管理人員素質不高、企業內部財務關系不順、財務關系不順和資金結構不合理等現象徹底清除,促使企業盡快適應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另外,對于決策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決策人員僅僅依靠主觀意識和以往經驗做出決策,導致財務決策的制定缺乏一定的嚴肅性,不好的結果時時發生。因此,企業必須進行民主決策,采取人人參與的方式,保證決策的公開、公正性。此外,企業應當定期收集有效信息,對企業環境進行詳細的分析,找出環境的變化規律,通過有效地舉措解決每項問題。(2)全面分析,完善制度。為了防止財務風險的發生,企業必須對企業的狀況做一個全面的分析,對存在的隱患多加防范,對制度進行強化改革,將財務風險扼殺在搖籃之中。因此,企業必須建立健全的內部財務檢查約束機制,做好對憑證的審核,嚴格履行簽證制度。此外,要進一步完善會計風險責任制,實行嚴格的會計風險責任追究制度,達到權利與責任相匹配的效果。為了加強這一制度,對于那些需要經過人員簽字批準或有關部門蓋章才能實施的財務處理,就必須按照相關程序進行。而且在簽字確認的時候,應當保證將責任落實到位,確保企業在運營和管理過程中,做到權責統一。最后,企業要將目光投入到市場中,采取特有的核算和監督手段,督促財會部門做好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的建設,以規范企業財務管理,有效地減少失誤,提高工作效率。(3)新建機構,調控人員。為了有效地對財務風險進行更好的防范,企業可以在工作人員方面進行入手,例如企業可以加強對工作人員的監督,避免出現一些詢私舞弊等不良現象;可以通過獎勵等措施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提高會計核算的效率;可以對工作人員的學歷技能等提出高要求,要求擁有職務證書的人員才能參加工作;可以對現有工作人員進行職業培訓,進而拔高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加強防范能力,企業還應該建立一定的體系和機構,以保證對財務風險的有效控制。例如企業可以建立健全的風險預警體系,及時對財務風險和危機程度進行判斷,加強對財務風險信號的監測。其次,為了充分發揮內部財務監控體系應有的職能,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根據企業發展特點,設置相應的組織機構,確保內部財務監控體系的正常實施,避免不良現象的發生,進而取得更好的成效。
四、結語
財務風險是企業在日常經營中不可避免的一項風險,因此,對于財務風險,企業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對財務風險進行及時的防范和有效地控制,通過強有力的措施加強對財務風險的分析和控制,唯有這樣,企業才能在巨大的挑戰中贏得機遇的親睞,獲得經濟效益上的突破。
參考文獻:
[1]劉有生.淺論現代企業財務風險及防范措施[J].時代金融,2011(35).
[2]侯玉鳳.談企業財務風險防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04).
[3]湯莎莎.現代企業財務風險防范和控制研究[J].才智,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