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2015年度阜新市社會科學研究立項課題(2015Fs11x089)。
摘 要:閱讀是傳承文明、更新知識、提高國民素質的基本路徑。政府工作報告將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可見全民閱讀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地方高校作為本地區智力中心,應該將校園閱讀與社會閱讀相結合,通過建設書香校園、分享館藏資源、開辦閱讀講座、參與閱讀活動,積極參與到當地的全民閱讀活動中,服務地方書香社會建設。
關鍵詞:高校;全民閱讀;書香社會
作者簡介:馬平野(1985-),男,遼寧朝陽人,講師,碩士。
[中圖分類號]:C9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5--02
閱讀是傳承文明、更新知識、提高國民素質的最基本路徑。它可以幫助人們認識自我、認識世界,感受真實的時代生活,關照美麗的精神境界。一個國家對于全民閱讀的熱愛程度和普及程度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道德風尚的形成和整個國民綜合素質的提升,進而關系到國家和民族在世界范圍的長遠發展。特別是在大眾閱讀普遍面臨著功利化、快餐化、淺表化、碎片化趨勢的當下,政府層面提出“全民閱讀”“書香社會”的構想,既是發展國家文化軟實力、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的全新舉措,也是全面提升國民素養、重塑文化自信、打造精神家園的必要方式。從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可見全民閱讀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賦予全民閱讀的內涵也在不斷地豐富。地方高校作為本地區智力中心,更像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理應通過各種方式全方位無條件向社會開放,實現高等教育優質資源的社會共享,為地方的文化繁榮特別是為全民閱讀書香社會建設發揮應有的作用。
“全民閱讀的實現意味著國民普遍樂于閱讀,把健康有益的閱讀當做不可缺少的生活內容和生活方式。”[1]然而,從整個社會現實來考察,當前中國社會的閱讀環境和閱讀狀況距離這一理想狀態差距還很大,亟需采取更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在新常態下,如何在各級政府部門主導的前提下,利用好各地方高校的集中優勢資源,實現學校閱讀與社會閱讀相互補充,積極組織參與到當地的全民閱讀活動中,努力在校內外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傳統和閱讀文化,服務地方書香社會建設,具有充分的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
一、培育閱讀文化,打造書香校園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種熱愛書、尊重書、崇拜書的氣氛,乃是學校和教育工作的實質所在。”[2]高校具有組織開展閱讀活動天然的優勢,是進行全民閱讀推廣普及活動的一個重要陣地。以地方高校為突破口,進行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全民閱讀,對于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推進地區書香社會建設乃至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也只有提高了高校在校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以點帶面,起到示范作用,才有利于從根本上實現我國國民閱讀水平不高局面的徹底改變。
高校要利用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全民閱讀建設過程中發揮典范的作用,打造書香校園文化品牌。首先,高校宣傳部門、團委、學生管理部門、圖書館和學生社團可以相互配合,在諸如大學生文化節、主題教育、班集體建設等環節中,打造以倡導讀書為主要內容的文化育人活動,如舉辦“大學生讀書節”、“讀專業書,做專業人”、“書香致遠、傳承經典”、“書香班級”、“書香寢室”、“閱讀之星”評比、作家、專家與大師進校園開展閱讀對話與交流活動等師生喜聞樂見的系列讀書活動并使之固化,營造濃郁的書香校園文化傳統,在學生中形成人人熱愛閱讀、人人參與閱讀、人人宣傳閱讀的良好氛圍。其次,挖掘學校圖書館的潛力,館員師生齊動員、線上線下齊動員,定期開展圖書講壇、圖書漂流、文獻檢索等活動,實現學校閱讀資源的有效傳播和共享,提高校園閱讀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形成閱讀傳統,實現書香校園建設,助力全民閱讀展開。
二、分享館藏資源,吸引大眾閱讀
高校圖書館資源( 包括館藏資源、設施及其他物品) 也是一種公共資源,除了滿足在校師生的正常教學、科研等需要之外,還要為整個社會的全民閱讀貢獻力量。在這一大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將自己的圖書資源有效地運用到當地的全民閱讀推廣活動中,為地方書香社會建設服務,是其需要承擔的重要負責。高校圖書館要認清自身價值的重要性,充分發揮資源、信息、人才等優勢,將觸角面向整個地區,不斷完善其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積極參與并有效推動地區全民閱讀活動的持續升級,使高校圖書館與其應具有的傳播文化、教育國民的身份相契合,為推動全民閱讀書香社會活動的開展做出努力。
高校圖書館應在現在基礎上,加快向社會開放,打破時間地域等局限,擴大影響范圍,實現資源共享。高校圖書館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舉措,利用讀者借閱、電子服務等將服務觸角向社會延伸。除了傳統的圖書展覽、宣傳手冊等方式,在網絡信息化時代,圖書館還可以通過設立諸如移動圖書館、全民閱讀平臺等,開展網絡征文、知識競賽,進行網上查詢、借閱館藏文獻服務,加強線上閱讀指導,利用微信、微博、論壇、BBS等形式,展示推薦書目、書評等信息,開展閱讀心得體會分享、討論活動,使各類讀者更為便捷地了解圖書的信息,包括分類、主題、評論等,還可以達到讀者、館員之間無限交流互動的良好效果,滿足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提升全民閱讀影響力。
三、開辦讀書講座,指導大眾閱讀
不同的讀者群體對閱讀的需要是不同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認為:“推動全民閱讀是一門科學,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閱讀需求給予分類指導:嬰幼兒是奠定閱讀習慣的基礎階段;青少年是養成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進城務工人員是全民閱讀活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群體;普通民眾是全民閱讀活動最廣泛基礎;而領導干部更要做全民閱讀的表率。”[3]可見,全民閱讀推廣在向不同的群體開放,要有針對性,要提倡讀好書,而不是漫無目的地讀一些粗制濫造、低俗無聊的作品,只有讀好書才能在閱讀中不斷提高自己,啟迪智慧。因此,讀者如何才能選取到一些有層次、有質量、有意義的好書,特別是一些經過長期歷史選擇留傳下來的經典作品,就需要更專業、更系統的指導。
高校不僅有豐富的藏書優勢,而且還有著相對其他社會群體的專業人才優勢。高校要利用其學科和專業特點,與當地文化宣傳部門、社科聯、出版社、媒體等聯系合作,組織相關領域專業人才在高校、媒體、社區等舉辦閱讀講座,開展各種形式的閱讀指導,根據讀者不同的需要進行分門別類的指導,向人們推介優秀的作品,特別是經典名著的閱讀;還可以重點加強針對青少年階段的閱讀指導,傳授閱讀方法,激發閱讀興趣,引導大眾回歸閱讀。[4]此外,講座中不僅要告訴讀者“讀什么”,“怎么讀”也應是重要的一環。因此,也可以選取一些介紹名人讀書、閱讀方法、藏書之道的圖書,有效地指導大眾選書、用書、藏書,緊跟時代熱點,兼顧各類人群,引領各行各業、不同人群的閱讀質量,提高閱讀能力和效率,提升閱讀修養,進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
四、參與閱讀活動,助推閱讀質量
上面已經提到,高校不僅承擔著教育、科研等任務,還要努力參與社會實踐,為地方經濟社會建設服務,肩負起更多的文化責任,引領時代進步。地方高校在以我為主積極組織各類閱讀活動,助推書香社會建設之余,還應該在充分考慮地區和民眾特質的前提下,主動融入到地方組織的相關閱讀活動中,配合當地全民閱讀活動有序開展,如全民讀書節、文化廣場、讀書沙龍、媒體宣傳、圖書推廣等,使相關活動能在廣大師生的參與下,達到專業性和大眾性的有機結合,調動社會群體和民眾的閱讀熱情,將他們吸引到閱讀相關活動中來,由被動參與到主動提倡,提高閱讀水平,提升活動文化含量,助推全民閱讀活動效果,對地方書香社會的建設起到輔助作用。[5]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認為,一個社會的發展必然要依賴“雙翼”,一翼是物質的、經濟的,這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另一翼則是精神的、文化的,這方面還有待我們繼續努力。[6]的確,建設“書香社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而高校應義不容辭的承擔起引領全民閱讀這一重要角色,結合不同群體的閱讀需求,實現國民閱讀品質的提升和書香社會建設的全面實現。
參考文獻:
[1]曾絢琦. 全民閱讀的時代意義與實現途徑[J].現代出版,2014,01:21-23.
[2]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年5月版,第28頁.
[3]章望英. 高校圖書館在全民閱讀活動中的實踐創新——以湖北大學圖書館為例[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3,20:9-12.
[4]張立輝. 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的策略[J]. 圖書館學刊,2012,08:91-92.
[5]彭一熳,王月娥.促進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全民閱讀效果的策略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2011,06:67-69.
[6]鐘哲. 以主流文化引領“書香社會”建設[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03-18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