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玲
摘 ?要:艾麗絲·沃克是美國當代杰出的黑人女作家,隨著全球生態問題的日益突出,沃克作為一個對生態問題極為敏感的作家,在她后期作品中把自然也納入了自己的寫作題材,并認識到種族、性別和自然這三者之間的密切聯系。本文就是采用生態女性主義的觀點對她的兩部小說《紫色》和《我親人的殿堂》進行解讀:從《紫色》中揭示美國社會嚴重的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對黑人婦女的影響,提出兩性和各民族應和諧相處的思想;到《我親人的殿堂》中提出構建和諧世界的具體措施,沃克的生態女性主義思想日臻成熟。
關鍵詞:烏托邦;生態女性主義;多樣化;和諧;自然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3-0-02
1、引言
艾麗絲·沃克作為20世紀美國黑人女性文學最有影響力的領軍人物之一,發表了她的代表作《紫色》。這本書中,艾麗絲·沃克描述了多災多難的黑人女性所受到的種族和父權的雙重壓迫,她提出實驗性的嘗試:關于如何建立男人和女人之間的生態關系。
1989年,艾麗絲·沃克在她的另一部小說《我親人的殿堂》中進一步探討了生態女性主義的話題。她追溯到遠古時代的史前生活中,男人與女人和諧相處,動物也并不怕人類,她大膽地提出了多樣化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模式,包括異性戀,同性戀,柏拉圖式戀愛以及簡單的朋友關系,以期愈合男人和女人之間的累累傷痕。她甚至提出要恢復原始社會的宗教儀式來重獲人類的自然性。她的觀點無疑與生態主義一拍即合。
2、生態女性主義理論
艾麗絲·沃克經常宣稱她是自然的崇拜者,她成長于“我們的母親的花園”。因此,要想理解艾麗絲·沃克,必須先了解生態女性主義及其要義。
生態女性主義的基本原則:第一,女性更接近于自然;而男性倫理的基調是對自然的仇視。第二,對于自然界的支配和壓迫和對于女性的支配和壓迫在思維框架上是同源的。第三,一個健康的平衡的生態體系,其中包括人與非人在內,都應保持多樣化狀態。
3、女性和自然的悲慘遭遇
3.1自然作為被利用的對象
《紫色》中,在耐蒂給西麗的信中,提到了一個被殖民主義者占領的叫奧林卡的村莊,而這個村莊就是大自然的象征。在白人殖民者來到奧林卡之前,這里的居民與自然和諧相處。他們把大葉子樹視作護佑著一切的神靈。白人的到來毀掉了這一切:他們砍掉了大葉子樹,推倒了茅草屋,建立了他們的橡膠園,以此來獲利。他們的惡行給當地帶來了災難性的毀滅:動物和人流離失所,“我們周圍再也找不到樹了,只有大大小小的石頭”(Walker 214)。
3.2 女性作為被壓迫的對象
生態女性主義認為從生產和生命延續的角度來看,女性和自然是相關聯的。因此,使一個女人喪失了生育的權利會毀了她的一輩子,而西麗正是這種暴行的受害者。繼父對她的強奸使他充滿了羞恥和絕望,像噩夢一樣揮之不去。持續的強奸使她喪失了生育的能力,而之前生下來的孩子被繼父送走,又使她喪失了當母親的權利。即便是某某先生也承認,是西麗的繼父毀了她。
小說中的另一個主人公索菲亞也是男權的受害者。結婚之前,她說:“我要與我的父親抗爭,我要與我的兄長們抗爭,女孩子在一個滿是男人的家里一點都不安全。”(Walker42)與哈波結婚后,在她自己的家里,她還要和丈夫抗爭。哈波喜歡做家務:換尿片,看小孩;而索菲亞喜歡干體力活,甚至爬梯子修房子。這種社會性別的置換使得夫婦倆相處得非常和諧。然而,在別人眼中,哈波是失敗的男人,這念頭時刻困擾著他。在和索菲亞大打出手之后,哈波不但沒有馴服老婆,反而他的所作所為傷透了索菲亞:“我恨透了他……他不是想找個老婆,而是想找條狗”(Walker 68)。
4、和諧社會的構想
《我親人的殿堂》傳承了《紫色》的情節,人物以及所蘊含的生態女性主義的精髓。沃克從生態女性主義的視角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理想的和諧烏托邦。生態女性主義認為:一個健康的平衡的生態體系,其中包括人與非人在內,都應保持多樣化狀態。
4.1性別關系的多樣化
4.1.1同性姐妹情誼
《紫色》中最為矚目的姐妹情誼當屬西麗和夏格之間的友情。在遇到夏格之前,西麗是過著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的,而夏格關愛她、為她譜曲、告訴她關于上帝的真相、觸撫她,使她意識到自己的美,促使她自我意識的覺醒,從而修復了她心靈上的創傷,重拾了生活的勇氣。《紫色》中傳教士塞繆爾的妻子科琳就是一個反面的例子。她要求耐蒂與她姐妹相待,自己對耐蒂卻無半點姐妹之情,她堅信耐蒂與丈夫有染,不愿意與奧林卡的女同胞建立姐妹情誼。她拒絕別人的同時,別人也拒絕了她,最后她死在了非洲。因此,姐妹情誼必須建立在信仰和信任之上,沒有了它,再強壯的女性也無法存活。
4.1.2柏拉圖式的愛情
作為對姐妹情誼的補充,沃克在《我親人的殿堂》中提出了柏拉圖式的戀愛。莉茜和霍爾夫婦之間融洽的關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霍爾看到莉茜生孩子時所承受的巨大的痛苦,愛妻心切的他決定再也不給她帶來這么大的痛苦。因此,他們的女兒露露出生后,他不再與莉茜發生關系了。霍爾很尊重女性,他無法理解其他男人虐待妻子:“他們為什么一邊暴虐妻子,一邊卻又生下更多的孩子”(Walker 109)? 在他看來,孩子應該是愛的結晶而非暴力的產物。
4.1.3 友情
《我親人的殿堂中》,蘇維洛曾經是個大男子主義者,寧愿看上幾小時的電視也不會讀任何一本女人寫的書。小說結束的時候,雖然他和芬妮已經離婚,但是仍然一起住在他們自建的房子里,擁有各自單獨的房間。正如小說中所說:“獨立的空間增進了我們的和諧……我們都能夠感受到陽光的照耀……我們都不會要想到遮住對方”(Walker 283)。這明顯是對兩性關系的絕好比喻。
4.2種族文化的多樣化
生態主義者從大自然物種多樣化中意識到人類文化也需要多樣化。《紫色》中,沃克對非洲黑人文化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她花大量的筆墨描述了黑人女性的傳統活動縫被子、草藥治病、園藝、講故事,因為她認為這些活動能夠增進黑人女性之間的友情和姐妹情誼。恢復種族文化消融了白人和黑人之間的誤解,帶來了和諧和統一。
《我親人的殿堂》中,MSukta的故事便是一例。有一次,白人女孩瑪麗發現有人從非洲帶回一個女孩作為展示品安放在博物館。女孩住在模仿家鄉的帳篷里,日夜紡線。MSukta是部落的唯一幸存者,而其他的人都死于奴隸貿易和白人挑起的部落內訌。于是,瑪麗建立了第一個非洲藝術學校,用以收容飽受戰爭之苦,無家可歸的黑人小孩。
《殿堂》中卡洛蒂的父親,是村子里唯一留下來守護三塊巨大的圣石的人,他視他的職責如生命。因為他相信,只要石頭保存如初,村民們就會回來,部落就會重新繁榮。最后,村民們果然回來重建家園。即便是殖民者搶占了他們的地盤,他們仍不會忘記他們的文化,他們以自己的方式生活著,以這種方式來保存自己獨特的文化。
5、結語
沃克是一個有著敏銳觸感的生態主義女作家。在她眼中,種族、性別和自然密切相關,女性更接近自然,以男性為中心的等級制度是站不住腳的,因此,想要一個健康的平衡的生態體系,其中包括人與非人在內,都應保持多樣化狀態。她的兩部小說中體現的生態女性主義的思想與時代的潮流是俱進的。
參考文獻:
[1]Walker, Alice. The Color Purple. New York: Simon &Schuster, Inc,1982.--. The Temple of My Familiar. New York: Simon &Schuster, Inc,1989.--. In Search of Our Mother's Garden .New York: Harcourt &Schuster, Inc, 1983.
[2]艾麗斯·沃克.紫顏色[M].陶潔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8.
[3]劉戈.革命的牽牛花—艾麗斯·沃克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王卓.艾麗斯·沃克的詩性書寫—艾麗斯·沃克詩歌主題研究[J].外國文學評論, 1 (2006):87-96.
[5]王成宇.《殿堂》對話形式變異及語用意義[J].外國文學研究,2 (2006):1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