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昌新
摘 要:對于侗族大歌的傳承與保護,應該建立侗族大歌人才基地。做好保護、傳承、存檔、組織會演、交流、培訓、研究等工作,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能歌善舞的年輕人的外出打工,再加上沒有資金投入這項事業,也沒有一個專門的文化機構來統一管理,僅靠每年的民族活動來傳承,還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應該盡快成立侗族大歌人才傳承基地,挽救侗都大歌面臨失傳的危險.
關鍵詞:侗族大歌;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人才傳承基地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5--01
一、侗族大歌保護和傳承價值和意義:
侗族大歌自2009年9月30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以其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及其珍貴的民族音樂文化價值得到了世界的公認,它負載著侗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著流行音樂所不可取代的功能和作用。近年來,有著千年歷史的這一文化瑰寶,從侗鄉侗寨,唱到了多彩貴州、CCTV青歌賽、央視春節晚會舞臺,唱到了中南海,還漂洋過海唱到了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等國,以其無伴奏多聲部的演唱形式,產生了轟動效應,被稱為“天籟之音”、“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侗族大歌在國內外演出產生的影響,說明了侗族大歌這一優秀民族文化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和外來文化的瘋狂席卷,使得侗族文化的保護面臨嚴重挑戰。2009年侗族大歌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我們不得不對侗族大歌的保護感到責任重大。談到保護,在此之前無論在貴州侗族大歌發源地的從江縣還是在榕江縣,黎平縣兩縣也紛紛采取了侗族大歌進校園,嘗試讓學??梢猿蔀榉俏镔|文化遺產的孵化器。由此可說,對于侗族大歌的傳承與保護,應該建立侗族大歌人才基地。做好保護、傳承、存檔、組織會演、交流、培訓、研究等工作,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能歌善舞的年輕人的外出打工,再加上沒有資金投入這項事業,也沒有一個專門的文化機構來統一管理,僅靠每年的民族活動來傳承,還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應該盡快成立侗族大歌人才傳承基地,挽救侗都大歌面臨失傳的危險!
二、建立侗族大歌人才傳承基地的重要性
“侗族大歌”是多聲部、無伴奏、無指揮的侗族民間合唱歌曲的總稱,包括大歌、聲音歌、敘事歌、童聲歌、踩堂歌、攔路歌。侗族是從古到今就是一個酷愛歌唱的民族,侗族大歌的演唱形式多樣,極為獨特,一般都是一人領唱,眾人合唱,至少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聲部,演唱侗族大歌形式至少都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的人才能完整地演唱,否則不能夠演唱出侗族大歌的風味出來。它是侗民族生產、生活、哲理、道德、智慧的載體,傳遞著侗族同胞的生活方式、社會結構、人倫禮俗、智慧精髓等至關重要的文化信息,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長河中,侗族大歌塑造了侗民族以人為善、團結和睦,能歌善舞的民族性格,對推動侗族社會文化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侗族大歌是人類所創造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歷史積累,是社會生活中的一種模式,具有世代相襲的穩定性,從思想上到行動上給人以某種制約與塑造,對社會具有一種整合、凝聚與規范的功能,對侗族地區保持文化特色產生重要的社會控制作用。2009年9月30日,貴州侗族大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第四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標志著侗族大歌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及其珍貴的民族音樂文化價值得到了世界的公認,成為了全人類共同的精神文化財富。保護文化遺產,守護人類精神家園的觀念早已成為國際社會共識。
黨和政府極為重視非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已成舉國的共識。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作為貴州省侗族大歌發源他和保護地之一,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學習和貫徹落實中央領導的重要精神,保護侗族大歌遺產提供更科學的生態環境,使其藝術特色及文化成就得以世世代代的傳承。
科學認識保護、繼承、弘揚侗族大歌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抓緊搶救侗族大歌傳統曲目、曲調和加快傳承人培養,制定并實施侗族大歌進入中小學音樂課堂計劃,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課堂、進教材、進校園。建立大歌繼承與發展的激勵機制為重點,大力扶持以民俗活動為載體,以節慶活動為平臺,以傳習活動為主鏈,把貴州境內侗族大歌流傳的中心區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世界保護貴州侗族大歌人才傳承基地之一。建立侗族大歌研究中心,開展對侗族大歌的保護與學術研究,打造侗族大歌之鄉和激活群眾性侗族大歌社會習俗活動,營造良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氛圍,提高全社會的保護意識,集思廣益不斷豐富其內容和形式。做好侗族大歌電視專場專題以及建立侗族大歌網站和侗族大歌演出傳播、海內外交流中介機構,制定侗族大歌地方性保護法規,開展侗族大歌宣傳,逐步形成侗族大歌遺產保護與繼承、普及與提高,以及加快侗族大歌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整體資源優勢,使侗族大歌充滿生機和活力,融入到貴州各縣、縣委政府打造現代化旅游縣城建設戰略,使各縣侗族地區文化成為侗族大歌最具影響力、輻射力、競爭力的特色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