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晶瑩 柳雲莉
摘 要 隨著中日在經濟、文化等方面交流不斷頻繁,對日語專業學生的聽說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項以綜合日語水平為基礎的語言實踐類活動,日語聽說能力為大部分日語專業學生的學習薄弱環節。因此,如何開展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來促進學生日語聽說能力的提升,已成為當前眾多日語教師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首先就當前日語專業學生聽說能力有待加強的原因展開論述,其次提出促進學生聽說能力提升的相關教學模式,以期為將來的日語教學提供可靠參考。
關鍵詞 日語專業 聽說能力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3.052
Teaching Model to Improve Japanese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XU Jingying, LIU Yunli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amusi, Heilongjiang 154007)
Abstract As Japan and China continues to frequent exchanges in the economic, cultural and other aspects, Japanese spea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As an integrated level of Japanese class-based language practice activities, Japanese speaking ability for most Japanese students learning weaknesses. Therefore, how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odel to promote Japanese language students hear lifting capac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acing many Japanese teacher. Firstly, I heard on the current Japanese student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in the cause of the discussion, followed by the proposed teaching model to promote student heard related capacity building, so as to provide a reliabl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Japanese teaching.
Key words Japanese professional;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teaching mode
盡管目前日語受到了廣大師生的重視,但在實際教學過程,學生日語聽說能力的培養依然存在著一定問題,對日語教學效果產生了不良影響。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實踐經驗,就提高日語專業學生聽說能力教學模式展開深入探討。
1 日語專業學生聽說能力有待加強的原因
1.1 學校日語專業的師資力量存在不足
在各大高校紛紛擴招的影響下,學校的學生人數居高不下,而師資力量又難以適應日益增加的學生人數,因而學校便采取大班授課制。日語教師由于受到學生人數及大班教學條件等的限制,因而只得采取以教師為課堂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在這一教學模式中,教師臺上對詞語拼寫、短語結構及意義、語法表現、造句以及課文翻譯等內容進行講解,而學生只能在臺下被動接受,難以對自身的聽說能力的進行有效鍛煉。在這種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具備扎實的語法知識,但其聽力與口語交際能力較為薄弱。此外,進行大班制授課的教室也采用了傳統的講座式的課堂設置,再加上容納了較多的學生,因而不利于分組討論等常用的口語教學形式的開展。①
1.2 未能科學合理設置日語課程
學校在設置日語課程時,應當與學校整體教學任務進行緊密相連,兩者在課程的設置,選用的教材及教學時間等方面均是統一的。在一般的高等院校日語專業中,設置的聽說課時通常為每周四個,而要想在這四個有限的課時中完成規定的聽說教學任務,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考慮到教學時間緊迫,教師通常采用學生聽內容、教師對答案的教學模式,不但缺乏足夠的時間對學生開展聽力策略方面的鍛煉與培養,而且學生很少有機會進行說的訓練。
1.3 日語教材缺乏足夠的創新
當前,日語受到的關注度仍低于英語,因而在教材編寫等方面同樣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一方面,日語教材更新力度不強,在書店里難以找到新穎、適宜的教材;另一方面,以往的日語教材內容不夠生動、有趣,難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由于使用這種陳舊的教材,學生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均感到單調枯燥,長此以往,只會讓學生失去對日語的興趣,更別說實現聽說能力的提高了。
1.4 受到了影視教育的不利影響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影響下,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也不斷增大,在此形勢下,各高等院校之間也以學生考試通過率以及成績來作為衡量自身辦學能力的基準。②現階段,眾多學校的日語教學目標主要為通過一、二級,教師希望通過采取強化試題的訓練模式來使學生通過這些能力考試。因此在實際日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采用與考試中聽力測試部分相同的聽力訓練,這便在無形當中將日語聽力課變成了為考試服務的聽力測試課堂。這種單純追求短期效應的教學模式,從本質上與日語聽力教學規律相違背,對日語專業學生聽力能力的有效提升產生了不良的影響。③
2 促進日語專業學生聽說能力提升的教學模式
2.1 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語言環境
有人類語言學家曾說過,語言與環境存在著相互依存的緊密聯系,在語言的理解中,語言環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日語專業學生處于非目標語的環境中,其在日語聽力及口語學習中缺乏自然的語境。基于此,日語教師就應當努力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使學生充分調動眼睛、耳朵、嘴巴等各個器官,通過對各方面有利信息進行捕捉,從而促進自身提說能力的提升。④例如,教師可定期在課堂前開展演講活動,讓學生編寫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在課前,學生在講臺進行抽簽,并根據抽中的題目開展會話練習或是即興演講。此時,在臺下聽講的學生由于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因而為高度集中精力去認真傾聽臺上的同學說了什么,而演講的同學則要在短時間內組織好語言將內容表述出來。演講結束后,教師再根據學生表述的內容做出相應的點評。只要堅持下來,學生的日語聽說能力便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質的飛躍。
除開展演講活動外,教師還可采取以下方法來為學生創設出語言環境,其一,選擇內容新穎、發音清晰的NHK新聞作為學生的聽力材料,要求學生在聽的同時做好筆記,隨后教師再對新聞中的生詞進行解釋,并向學生提問新聞講了什么內容;其二,挑選難度適宜,且適合配音的日劇讓學生練習日語配音。配音練習為學生非常喜愛的一項活動,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會高度集中注意力,自始至終處于興奮與好奇的狀態中。在配音這一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日語表達及運用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
2.2 采取先寫后說的教學模式
在非目標語環境中,為對日語專業學生的口語語篇生成能力進行有效培養,教師可采取先寫后說這一有效途徑。寫作與口頭表達相同,其同樣包含構思、轉換及執行三個階段。其中,構思階段指的是作者首先在頭腦中形成想要表達的內容與思想,轉換階段指選擇將思想表達出來的語言形式,執行階段則是指作者將頭腦中產生的語言信息轉換成為文字符號的形式,并對其加工與潤色,最后成型。口頭話語與筆頭話語技能遷移的可能性主要由話語輸出過程存在的相似性決定。寫作相比于口頭話語輸出,不受到時間的嚴格限制,有利于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從而具備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對語言表達進行精心策劃,從而讓所有學生均有勇氣與自信開口說日語。
2.3 將日語聽說教學活動充分延長至課外
人們獲得的所有知識在初始時均屬于陳述性的知識,而我們能將語言快速輸出,進行流利的交談,其原因便是將陳述性語言知識有效轉換為了自動化或程序性語言知識。我國有關學者認為,要想實現此種知識的轉換,就需要開展相應的練習。⑤除此之外,口語的流利程度還受到語言輸入以及語言練習的數量、質量、類型、焦點等的影響。其中,語言練習的數量指花在分辨并產出第二語言上的時間總量,語言練習質量是指學生在參與各項練習中的投入程度,語言練習類型指的是學生開展的各項練習活動,語言練習焦點則指的是學生在語言練習過程中對語言方面進行有意識的控制、注意或強調等。
在有限的課堂上,是難以將上述問題全部進行解決的,而作為課堂學習的進一步補充與完善,課外學習可進一步升華學生所學的知識,因而將教學活動充分延長至課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在開展日語教學,尤其是聽說教學過程中,應加大日語角、演講等課外學習形式的開展力度,在將學生學習日語的興趣充分激發出來的基礎上,對其課堂所學理論知識進行充分鞏固,從而提高學生日語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此外,教師還可采用磁帶跟蹤課外學習模式,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讓每個組長將自己所在組的對話練習錄下來,教師便可根據這些錄音材料對學生的日語發音有一個全面掌握,并據此對學生比較典型的發音及表達錯誤等進行及時糾正。
2.4 采用多樣化的聽力教學方式
傳統的聽力課程通常會重視聽力的結果,這種教學模式沒有發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經過教育工作者的實踐研究,提出集中聽力教學法,本文借鑒及策略的聽力教學法進行分析研究。在聽力策略理論中,比較重視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社會和情感策略。其中元認知策略主要包括計劃和自我約束管理等內容。認知策略指的是所有可以幫助理解的策略和方法。充分利用這些策略可以在課堂上根據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教學。首先,讓學生提前預習新單詞,預測能夠接觸到的信息和話題,以便為聽力練習做好準備。其次,在播放聽力材料1~2遍之后,讓學生選擇答案。針對出現不同答案的現象,可以讓學生說出選擇的理由,并進行討論和比較,經過討論之后,學生就會形成一定的聽力目標和計劃,教師將聽力材料重復播放,直至學生聽到正確答案為止。再次,教師進行總結。教師需要對聽力中出現的重點進行講解,例如可以對語音省略的現象,解決問題的關鍵詞句以及語句之間的邏輯關系等進行講解,讓學生充分了解并熟練掌握。以便在以后的聽力練習中能夠及時選擇出正確的答案。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中日交流的日益頻繁,為社會培養出具備熟練運用日語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已成為當前高校日語專業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而日語應用能力的核心即為聽說能力,因此,提高日語專業學生的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已迫在眉睫。作為日語教師,我們必須加快聽說課教學方法的改革步伐,充分促進學生日語聽說能力的提升,進而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注釋
① 張守祥,于湘泳.新世紀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日語視聽說課的改革與實踐[J].佳木斯大學學報,2011.7(05):142-143.
② 金愛月.加強高職院校日語聽說能力的措施探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18(1):115-117.
③ 崔福實.論日語專業學生聽力能力的培養與提高[J].考試周刊,2010.22(34):128-130.
④ 周朝偉.五年制高職日語專業學生聽說能力提高的策略探究[J].職教通訊,2013.8(298):7-9.
⑤ 李蓮花,劉萍,吳麗霞.日語專業學生聽說能力分析及提高策略初探[J].江蘇工業學院學報,2012.10(3):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