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卓
【關鍵詞】 數學教學;作業;設計生活化;
實踐性;多樣化;層次化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6—0106—01
一、作業內容應生活化
新課標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并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其實是豐富多彩的,它不是復雜的數字游戲,有著實實在在、生動活潑的生活背景。從生活中來的數學才是“活”的數學、有意義的數學。因此,家庭作業的設計,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要使學生感到喜聞樂見。
例如,教學“千克的初步認識”后,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1.去超市找一找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2.調查1根火腿腸、1包方便面、1瓶礦泉水、1袋黃酒、1個雞蛋等的重量。3.和爸爸媽媽一起先猜一猜1千克的花生大約有多少粒?然后稱一稱、數一數。
二、作業應突出實踐性
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學生只有在活動的過程中才能感悟出數學的真諦,才能逐漸養成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勇于創新的習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學生在課堂上、書本里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只有與豐富的社會實踐相結合,才能變得鮮活起來。因此,學生的數學家庭作業應該活動化,具有實踐性。這樣學生才能在做家庭作業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同時還能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所在,進而激發學習的興趣。
例如,教學完“長方體的表面積”后,安排這樣兩道題:1.通過度量、計算,求出制造一個火柴盒的外殼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紙板?制造一個火柴盒的內盒又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紙板?2.如果每平方米墻面需2 千克油漆,重新粉刷你的臥室,100 千克油漆夠嗎?要完成本題,學生要先測量出自己臥室的長、寬和高,再求出自己臥室四壁的面積,還要扣除門窗的面積,然后再計算出100 千克油漆夠不夠。通過實踐操作,學生進一步了解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所在。
三、作業形式應多樣化
作業本來是一種操作,它不應限于書面作業,它可以是一項活動,也可以制作一個小玩意。筆者認為,設計的作業應該形式多樣。
1.書面作業要創新,要講究圖文并茂。教師要運用學生感興趣的圖片、表格、 情境圖等形式,做到“寓做作業于興趣之中”。
2.作業的形式應多樣,可以讓學生閱讀一些數學故事、數學知識,或者開展一些數學游戲活動,做到“寓做作業于游戲中”。比如,讓學生閱讀數學童話故事,做一些數學游戲等。
3. 設計一些操作實踐活動,開展社會調查,做到“寓做作業于實踐之中”。例如,學了“統計“之后,可以讓學生調查自己所在的居民小區(或村民小組)各戶的月用水量和用電量,并完成相應的統計表或者調查報告。
4. 設計一些制作,做到“寓做作業于創作之中”。例如,教學“有趣的七巧板”后,讓學生用七巧板拼出一些有趣的圖案。又如,學了“圓的認識”以后,讓學生課后用若干個圓創造一幅美麗的圖案。
四、作業應體現層次性
新課標提出,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而教學的內容、形式、要求必須有層次性。家庭作業也應如此,應該體現選擇性、層次性。筆者是這樣做的: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了三個層次的作業,必做題(基礎較差的學生完成)、選做題(中等學生和優等生完成)、挑戰題(優等生完成)。
例如,教學“長方形的周長”后,筆者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了3 道必做題(已知長和寬,求周長的基本題);2 道選做題:學校操場是一個長方形,長100 米,比 寬長40 米,求操場的周長是多少米?量出家里的書桌或者飯桌的長和寬,并求出它的周長。1 道挑戰題:用一根長20 厘米的線,你能圍出幾個不同大小的長方形?就是同一層次的題目,例如上述2 道選做題,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是獨立完成,還是合作完成(同學之間合作或者和爸爸媽媽討論、交流),或者咨詢完成(向家長、老師、同學請教)等。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