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琴
【關鍵詞】 生物教學;“低碳生活”理念;保護;環境
【中圖分類號】 G63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6—0112—0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污染已經帶來了許多自然災害,環境問題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的重中之重的問題。保護我們人類唯一的共同家園——地球,已經迫在眉睫。中學生是未來生活的主人, 他們的生活態度不僅影響著自己, 也影響著社會, 甚至對上一代和下一代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貫穿低碳環保的生活理念, 讓學生理解“低碳生活”對于地球、對于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的意義。但是這種觀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 要改變也非常不容易, 所以教師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 循序漸進, 使學生逐步形成低碳環保的生活理念。
一、結合初中生物課本滲透“低碳生活”的理念
初中生物課本是以“生物與環境的密切關系”為核心的,它體現了人與生物圈的密切關系,也體現了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以及和諧發展的關系,旨在喚醒學生的環保意識,保護地球,減少破壞性的活動。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教材中關于人類直接或者間接影響環境的事例,組織學生展開討論,甚至辯論,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
例如,在學習“酸雨的危害”這部分內容時,首先通過生動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到酸雨危害的嚴重性,然后讓學生討論、探究引發酸雨的主要原因,從而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在生物圈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導作用,認識到人們的這些“不幸”往往源于自己釀造的苦果,從而讓學生明白“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二、在課堂中引入新聞及熱點事件
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引入新聞及熱點事件可以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也可以自然地將“低碳理念”傳遞給學生。初中生物課本中也有大量內容涉及到了環境的破壞,教學參考書后面的有關生存與環境、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酸雨的危害等視頻資源非常好,在課堂上應當給學生一一播放,生動的畫面能直接地說明“低碳環保”的必要性,同時也可以在課外搜集其他環境污染的資料證據。
三、引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鼓勵學生參與學校和社會組織的各項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還可以讓理論聯系實際, 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適時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比如,可以在每年的藝術節開展以“低碳生活”為主題的競賽活動, 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通過繪畫、小品、課本劇、廢物的再利用等藝術表演形式來體現節能減排的綠色生活。
又如,組織學生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利用學生偶像的號召力, 傳遞低碳綠色生活理念;鼓勵學生在節假日爭做城市環保志愿者, 積極參加清明植樹等。
除此之外,在平時的生活中,還要引導學生體驗“低碳生活”,從點滴做起,從“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少喝一瓶飲料、少用一個塑料袋”做起,通過“我與自然有緣日志”、“認養一棵樹、栽培一種花”、“我的低碳生活”等體驗與創意活動,讓學生把自然、和諧的生態環保意識和簡潔、節能、文明的綠色生活理念帶回家。
四、幫助學生養成低碳生活習慣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鼓勵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爭做一個推廣“低碳生活”的人。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循序漸進地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上學盡量步行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離開房間隨手關燈;垃圾分類堆放,注意及時回收;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來洗手、擦家具、澆花等;將廢舊報紙鋪墊在衣櫥的最底層,不僅可以吸潮,還能吸收衣柜中的異味;用過的茶葉渣,把它曬干,做一個茶葉枕頭,既舒適,又能幫助改善睡眠。
總之,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適時地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育他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保護我們唯一的家園。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