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京偉
摘 要: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小語大綱》中規定整個小學階段要求學生的識字總量約為3500個,而低年級就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800個,學會1200個,因此在低年級階段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正確引導,使學生樂于識字,學會識字。下面是我在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如何培養學生識字的一些簡解。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小語大綱》中規定整個小學階段要求學生的識字總量約為3500個,而低年級就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800個,學會1200個,因此在低年級階段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正確引導,使學生樂于識字,學會識字。下面是我在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如何培養學生識字的一些簡解。
1 在游戲中讓學生識字
愛因斯坦說過:“對于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程標準》也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列入教學的第一目標。游戲是兒童的天堂,可以滿足他們好動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穩定,而且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
我在教學中,經常采用“猜認生字”、“組合生字”、“叫字排隊”、“送字回家”、“讀詞賞畫”、“讀文找字”、“孿生聚會”、“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選難認字”、“眼明手快”、“郵差送信”等等游戲方法進行教學。希望通過各種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玩樂方式幫助新入學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識記漢字。
例如:“玩玩字卡”:學生小組協作學習,通過玩字卡認讀生字。擺--邊擺邊讀,一人一張,不會的可請教小組同學;讀--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學生齊讀自己的字卡,可找出難認字拿在手里或擺在一旁;考--學生互相考認字卡,自己不會的跟人學,別人不會的想法教;收--學生在小鳥聲中快速收字卡,邊收邊讀。
又如:“找找朋友”:如在教學“媽”字中,我根據合體字的規律,把它們分別制成偏旁部首、獨體字兩個部分的卡片,發給學生,要求學生用最快的速度,邊跑邊說:“我是‘女字旁,誰來和我做朋友?”到講臺后另一個同學馬上也拿著卡片,邊跑邊說:“我是個‘馬,小馬的馬,我來和你做朋友?!眱蓚€人把“女”字旁、“小馬的馬”組合成“媽”字。接著讓學生說說“媽媽”的“媽”為什么帶“女”字旁,有學生說:“如果是單人旁,就成了男的,男人不可以生孩子做媽媽的。因為媽媽是“女”的,所以帶“女”字旁。”讓學生明白形聲字的形旁表義,聲旁表讀音的識字規律。讓學生整體地識記漢字,使其在有了三、四百字的漢字積累后,自己發現和總結漢字的構字規律,通過形聲字等提高識字效率。另外,還可鼓勵學生區別同音字“媽媽”的“媽”和小馬的“馬”的相同點、不同點。
2 多鼓勵,引導學生自主識字
識字教學是閱讀、寫作的基礎,只有認識了字才能使語文中的其他教學有條不紊地進行。小學二年級的識字量是小學各年段中最高的,對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尤為集中。而且,這一年識字能力能否提高,對學生以后的識字、閱讀、寫作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識字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本冊教材繼續采用了 “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辦法,編排了“我會認”的生字400個,“我會寫”的生字300個,為學生識字能力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生字編排“集中中有分散”,注重生字字義的情景創設,提倡在詞中、句子中、課文情景中進行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章,使生字字義在生動形象的語言環境中凸現出來記憶鞏固。
由于生活水平和個體的差異,識字方法的訓練及運用,應在同一類型中宜求同存異,切勿方式千篇一律。培養能力宜循序漸進,識字方法須不斷完善。從識字習慣看,僅僅經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可能對識字產生了較大的興趣,也樂于識字、愿意主動識字,但是很難養成自覺鞏固的習慣。因此,我們應進一步激發孩子對漢字的熱愛,在培養孩子識字能力的同時激發其對識字活動的喜愛情感,反過來再使孩子的這種情感影響其識字的能力與自主性的提高。
引導學生隨時隨地自主識字,這樣既擴大了認字量,又不斷鞏固課內所認的字。有的老師指導學生自制“認字樂園”,隨時將課外認的字剪貼成冊;有的老師指導學生自制“識字袋”,隨時將課內外認的字寫成卡片裝進識字袋,經常利用字卡鞏固認字;有的老師在墻報上開辟“識字園地”,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不斷展示自主識字的成果;有的老師每周設立“識字交流時間”,一周圍繞一個專題(如,蔬菜、水果、花草樹木、動物、姓氏、文具、玩具、用具、電器、商標、廣告、路牌、書籍報刊、影視節目、熱門新聞(學校的、社區的、國家的、世界的,像十八大召開,巴以沖突),交流識字成果……實踐證明,只要老師有激勵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不斷提供交流、展示自主識字的機會,無論是城市的還是農村的學生,在這方面都有令老師、家長吃驚的表現,兩年認識1800個字的目標一定會輕松完成。
3 課堂上不斷復習,鞏固訓練
當堂采取多種方法復現,及時鞏固要求認識的字。認字和認人一個道理:一回生,二回似曾相識,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鞏固認字最好的辦法是復現,最有效的辦法是在語言環境中多次見面。根據兒童“先快后慢”的遺忘規律,當堂和認字之后兩三天內進行復習、鞏固尤為重要。學生認字,千萬不能像狗熊掰棒子──一邊學,一邊丟。要重視在合作中、游戲中、活動中鞏固認字。比如,同位或小組中比賽誰認得快、記得牢,發揮同學間互相激勵、互相幫助的作用。比如,用摘蘋果、走迷宮、找朋友、巧配對等游戲的方式在興趣盎然中加深印象。比如,教師自編句子、兒歌、謎語,再鼓勵學生從身邊、從書報上找到剛認的字,在語言環境中及時鞏固認字。總之,認字教學一定要把工夫花在千方百計讓學生和生字多次見面上,力求做到當堂認識,當堂鞏固。
4 在運用中鞏固識字
不管怎樣的練習不可能一勞永逸。從適應的角度來看,用則進廢則退,此時學會記住的字詞,如果長久不使用,也是會忘的。只有經常運用,才能在大腦里留下永遠的記憶痕跡,最終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因此,必須加強運用性的言語活動,讓學生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鞏固生字詞。
如:學習了一些漢字后,教師可以提供有關話題,或創設問題情境;或展示生動畫面,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再把自己說的內容寫下來(不會寫的字用拼音)。這樣通過說、寫的訓練,達到鞏固識字、發展語言的目的。
再如:學生所學習的生字在語文教學中自然會經常再現,再現時由學生自己認讀。在其他學科教學中,通過讀音樂歌詞,或給自己的畫加上一兩句話等,使學生運用在語文課上學到的字詞,以達到強化、鞏固的目的。
總之,識字教學的方法有很多,但根據小學生年齡的特點,不管什么時候,我認為把學生的識字興趣必須放到首位。在教學中,不斷創新,不斷變化識字方式,多鼓勵,常鞏固,相信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就會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