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旭鋒
摘 要:本文結合作者在中鐵十九局集團六公司數年物資設務管理的經驗,簡要闡述了介紹了路橋施工項目施工機械管理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措施,并對如何加強和改進設備管理做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施工企業;設備管理;方法探究
建筑施工企業的機械設備,是完成施工任務的基礎。確保機械設備的正常使用、為企業生產經營服務,是機械設備管理的根本。隨著機械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建筑施工對機械設備更加依賴,這也對機械設備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有些施工單位不進反退,管理工作出現了很多問題。
1 施工現場設備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1 設備陳舊老化,更新換代慢
由于目前建筑市場還不甚規范,管理制度還未完全到位,部分企業為了追求利潤和效益,千方百計降低成本,必須的設備更新改造資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設備陳舊、老化現象較普遍存在,設備中存在著隱患,埋藏著誘發事故的禍根。
1.2 企業的設備管理工作逐步弱化
企業內不重視設備管理工作的現象經常出現,尤其在非公有制的中、小型企業中更為普遍。首先在企業諸多管理工作中,生產經營、安全無疑是被擺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設備管理則成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實力雄厚、管理能力強的大型施工企業大都作為總承包單位出現,客觀上退出了設備管理工作的一線,這也是該項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1.3 建筑工人發生了變化,給做好設備管理增加了難度
建筑從業人員由原來企業自有的技術工人,轉變為絕大部分是無專業技能的外來務工人員。該人群流動性大、個體素質參差不齊,對機械設備的性能、操作規程、維護保養等識知之甚少,致使設備日常維護、保養工作難以完全執行,只能停留在表面。
1.4 租賃設備使用期間,租賃雙方在設備管理上有脫節
據調查,目前建筑企業的施工設備主要來自三個渠道:1)施工企業自有設備,2)施工人員自帶設備,3)租賃設備。租賃物體的管理,我國的《合同法》和《安全生產法》清楚地界定了租賃各方的責任和義務。對于像電梯、起重機械、壓力容器等特種設備的管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5條規定: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當對本單位特種設備的安全全面負責。目前租賃市場中,各承租企業比較注重對大型設備的管理,租賃合同也將雙方的責任義務劃分得比較清楚,但對一些小型設備、專用設備,就甚重視。由于這些設備價值低、使用頻率高、周期又短,設備的所有權、使用權又分屬不同主體,所以施工單位在設備使用中主動維護保養設備的動力明顯不足,設備只要能將就著用就可以了。而租賃公司則認為:設備是你施工企業用,日常的維護當然該你負責。設備的管理由此出現了無人負責的真空地帶。
2.加強和改進機械設備管理工作的方法探究
針對以上一系列問題,結合施工過程的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幾點解決措施。
2.1 落實機械設備報廢制度,確保機械設備的良好狀態
機械設備的更新換代,直接影響企業的施工效率和競爭力。因此,作為企業要以長遠利益著想,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必須嚴格落實設備報廢制度,做好機械設備的更新換代工作。在這過程中一定要遵循機械更新換代的原則,通過科學檢測,將磨損嚴重,技術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修理維護費用高,已不能達到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機械設備,堅決進行更新,確保施工的質量和安全。另外,屬于國家明令禁止淘汰的工程機械,一律做報廢處理,不得以各種原因繼續使用,防止給企業造成不良后果。只有確保了機械設備的良好狀態,才能在工程項目建設中爭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2 完善機械設備管理體制,規范機械設備管理工作
施工企業要搞好機械設備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機構,這是機械設備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的組織保證,定崗到人,進行全面的綜合管理;其次,建立健全機械設備統計制度,加強機械設備的統一管理,建立詳細的設備技術檔案,并定期組織檢查,技術檔案要有專人負責保管;另外,實行績效制度,充分發揮工程機械管理、操作、維修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再者,在實際工作中,實行“三定一包”制度,即定機、定人、定崗位、包維護。“三定一包”制度的執行情況將直接影響到施工企業的工作效率、施工安全和工程機械的完好程度。
2.3 嚴格落實機械設備保養制度,保證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轉
保養好壞是影響到設備是否出現故障的要原因,因此必須嚴格執行機械設備的日常保養和定期保養制度。機械設備管理人員要按照機械保養使用說明書制定切實有效的保養計劃,并與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隨時抽查督導保養的落實情況。同時建立獎懲機制,把機械設備的技術狀況、維修保養、安全運行、消耗費用等列入獎懲內容,以加強廣大操作人員的責任心、調動他們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保證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行,延長機械設備使用壽命,降低維修成本。
2.4 加大技術培訓力度,強化專業隊伍技術素質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機械設備也在不斷更新換代,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的施工和技術人員不斷的加強學習,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術,科學地使用機械設備。施工企業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術素質,就應采取“走出去、請進來、集中培訓”的方法,加大技術培訓力度,選拔和培養一批懂技術的專業人才,以滿足企業今后的發展需要。同時,有重點地組織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參加機械設備操作競賽,形成學技術、比技術、鉆業務的良好氛圍,并根據施工的具體情況,采用示范表演、技術知識講座、觀摩學習等形式,及時推廣、宣傳有實效的經驗體會,以點帶面,逐步提高工程機械操作人員理論知識水平和實際操作技
2.5 建立機械設備管理信息平臺,實現管理網絡化
現代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借助于網絡進行機械管理和建立信息系統已是大勢所趨。通過對機械設備運作過程中發生的大量復雜的數據進行整理,轉換成規范化、系統化的信息,如進行數據處理輸出管理報表,提供管理決策、進行合理有效的作業調度管理等。通過對這些信息的處理,可以為強化機械管理提供有力手段,這種新興的機械管理模式必將替代傳統的管理方式,近幾年國內開發出的大批機械管理軟件即是明證。因此,機械管理部門必須大力推行以網絡管理取代人工管理,實現機械管理的信息化、系統化和規范化,這是通向機械管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3.結束語
機械設備的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課題,除了把好管、用、養、修關之外,還必須做到領導重視,各級機械管理人員、機械操作人員、維修人員及相關配合人員之間責任明確,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查、記錄清晰、有人操作、有人監督、獎懲分明,專管與群管相結合,并注重強化機務人員的安全意識,提高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使用、維護、保養嚴格按規程辦事;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持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真正做到“預防為主”,就一定能夠杜絕重大機械設備事故的發生,保障機械設備安全優質高效地為我們的施工生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