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醫院文化包括醫院發展戰略、精神面貌和外在形象等,分為精神、制度、行為、物質四個層次,具有凝聚、導向、陶冶、約束、激勵等功能,對公立醫院改革和發展意義重大。推進公立醫院管理隊伍職業化,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營造和諧的內外部環境是公立醫院文化建設的有力措施。
關鍵詞:公立醫院;文化建設;現狀
醫院文化興起于企業文化的誕生和發展。約翰.科特率先提出“醫院文化”一詞,并明確了包括醫院精神、管理、制度、組織、科技、服務、環境、資源等醫院文化內容[1]。醫院文化在推動公立醫院改革和發展,調動和發揮公立醫院主體作用,緩解人民群眾看病難,促進社會、經濟、文化和諧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明顯[2]。新醫改指出要堅持以人為本,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醫院運行機制。提示公立醫院不僅要整合醫院人、財、物等管理要素,提高醫院經濟運行效率,還要加強以人為本的醫院文化建設和提高以民為先的服務境界[3]。
1 醫院文化理論
1.1 醫院文化含義
醫院文化根植于企業文化,并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日趨成熟。王昱指出,醫院文化是發源于醫療、教學、科研實踐的一種價值觀、道德標準和行為規范,對醫院具有導向、約束、凝聚、輻射的功能,是醫院品牌價值的存在基礎[4]。向海平認為,醫院文化是具有醫院自身特征的群體性文化,對內是增強醫院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有力抓手,對外是反映醫院形象的重要窗口[5]。施旸認為醫院文化是社會文化和現代意識影響下形成的醫院特有組織模式、員工精神風貌、行為規范和價值體系[6]。醫院文化在廣義上可概括為醫院的發展戰略、精神面貌和外在形象等,是醫院存在方式的總和;狹義上,是指繼承和發揚醫院文化傳統,并在醫院運行實踐中做到知、信、行[7-8]。醫院文化的實質是把“人”作為現代醫院管理主體,大力開發醫院人文資源,進而實現醫院發展目標[9]。
1.2 醫院文化結構和功能
通過文化分層理論,可將醫院文化分為精神、制度、行為、物質四個層次。物質層即醫院的硬件設備和建筑環境,精神、制度和行為層次則共同構成醫院軟文化,表現在醫療服務質量、員工精神面貌等[10]。醫院文化四個層次間相互聯系和作用,物質文化是基礎,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載體,并影響行為文化,行為文化則反映醫院精神風貌,其中精神文化居于中心地位。醫院文化主要有凝聚、導向、陶冶、約束、激勵等功能[11]。
2 我國公立醫院文化建設現狀
在傳統的經驗管理中,政府行政因素常常制約著醫院的發展,制度管理則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規范并促進了醫院的發展[12]。總體上看,公立醫院文化建設滯后,不能適應公立醫院改革和發展的客觀需要,主要體現在:
2.1 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僵化
公立醫院隸屬并服從于政府,但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公立醫院的生存與發展更多依靠自身運營,且自主權越來越大,政府的監管功能逐步弱化。政府對醫療衛生市場的監管執行力度嚴重不足,對醫院經營管理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對院長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使得公立醫院的發展帶有顯著的個人意識,并面臨“公益”與“效益”的矛盾和困惑,這作為公立醫院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也制約了公立醫院文化建設[13-14]。
2.2 公立醫院文化研究有待突破
醫院文化成為醫院管理研究熱點的同時卻缺少廣度和深度,沒有建立起適合國情、符合醫療行業特點、適應各級醫院實際情況的醫院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公立醫院文化研究應著眼于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促進醫院科學準確地判斷文化建設態勢,將文化建設和運營管理緊密的聯合,克服醫院文化建設形式主義現狀,推進醫院文化內涵建設[15-16]。
2.3 職業化公立醫院管理者匱乏
公立醫院缺少職業化醫院管理人才,管理人員往往既是管理者,又是臨床專家,甚至還是大學教授,難能投入集中精力于醫院管理,管理學、經濟學知識背景的匱乏,使其在醫院戰略管理和職業發展規劃方面能力不足,對于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難以吸收消化,難以對文化建設產生共鳴及實現創新[17]。
3 對策建議
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公立醫院文化建設應努力適應新常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醫院文化。
3.1 推進醫院管理隊伍職業化
培養和建立一支經濟、法律、人文素養高、現代管理知識技術完備的職業化管理隊伍,鞏固和加強醫院管理者的文化管理理念,促進醫院在人事安排、績效考核和崗位設置等方面朝著保障和加強醫院文化建設的方向努力,通過科學謀劃,組織保障,激發全體員工的醫院文化建設熱情[18]。
3.2 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理念
公立醫院要把患者的需求放在首要地位,真正做到以患者為本,更好地為社會大眾服務。同時,內部管理應以員工為本進行文化動員,加強學習和創新,塑造文化建設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均衡員工的工作任務與福利待遇,形成外部以病人為本、內部以員工為本的人本文化的構建[19]。
3.3 統籌文化建設四個層面
根據不同層面的性質和特點,醫院管理者要引領職工以精神文化為核心,夯實物質文化基礎,充分發揮制度文化優越性,最終落實到行為文化層面,以文化建設提高醫院綜合管理水平,探索公立醫院發展和改革的新路徑[20]。
3.4 營造和諧的內外部環境
公立醫院改革涉及政府、醫療服務提供方、醫療服務消費者、衛生組織機構、新聞媒體等多方面利益相關方。各方在公立醫院文化建設中發揮著不同的重要作用,應保證各方利益損失最小化,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尋求各方在公立醫院文化建設中公益性和積極性的協調點,恢復提高公立醫院的公益性[21]。
參考文獻
[1]李成修,劉運祥,尹愛田,等.醫院文化建設的內涵與實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0,(1):27-29.
[2]楊璐,趙楊,東振彩.醫院文化作用機制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4,(7):258-259.
[3]馬漢青.新醫改背景下醫院文化建設的內涵和實踐[J].管理觀察,2014,(8):177-178.
[4]王昱.創醫院文化品牌,樹醫院良好形象[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5):313-314.
[5]向海平,郭娜娜.基于人本理念的醫院文化建設途徑探討[J].醫學與社會,2013,26(2):32-33.
[6]施旸,劉連新,王艷萍,等.醫院文化建設的路徑探索與評價[J].中國醫院管理,2013,(8):67-68.
[7]胡靜,葛鋒,陳芬.醫院文化建設中存在的誤區及對策研究[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2,(3):155-156.
[8]劉惠敏.新醫改背景下我國公立醫院文化建設的思考[J].醫學與社會,2011,24(2):76-77.
[9]丁霞.工會參與醫院文化建設的實踐和體會[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9):469-470.
[10]余健兒.醫院文化管理[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32.
[11]周子君.醫院管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2:77-78.
[12]明平勇,蘇維.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探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1,31(2):1-3.
[13]趙云.不同醫療體制下公立醫院管理體制的比較與選擇[J].醫學與社會,2014,27(11):1-5.
[14]錢龍喜.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探析[J].管理觀察,2011,(36):184-184.
[15]王海嬌,李靜.從醫院文化建設的角度探討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回歸[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2,33(8):56-57.
[16]郭彪,陳任,胡志,等.我國醫院文化評價研究進展[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3,(8):888-891.
[17]石建偉,薛迪.我國公立醫院職業化院長發展的瓶頸與突破[J].中國衛生人才,2013,(5):35-36.
[18]孟開,王秋宇,李軍,等.9所大學附屬醫院職業化管理認知及培訓需求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4,(12);48-51.
[19]張洪彬,魏福云.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加強醫院文化建設[J].中國醫藥科學,2011,1(13):151-152.
[20]杜祥永.加強醫院文化建設,弘揚醫療衛生職業精神[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230-233.
[21]農圣,李衛平,農樂根.公立醫院治理制度改革利益相關者立場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4,33(10):18-21.
作者簡介
湛鄭輝(1980-),男,浙江杭州,浙江省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