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璞琛
摘 要:探討了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內涵及基本要求,以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提出了從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專業教學計劃、共同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共同組織各級各類技能競賽等方面強化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關鍵詞: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策略
隨著我國新型工業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國家對高技術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高職教育的定位與培養目標更加明確。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高等職業院校要密切產學研合作,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重點服務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
一、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單位用工的需求越來越高,對人的要求也越來越全面化,那么到底什么樣的才是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呢?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一個綜合概念,一方面強調高技能,要求有較高的專業知識理論水平與較強的實踐經驗和操作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強調高素質,注重個人綜合能力方面的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大概包含三個方面的意思:第一是職業技能,它是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素質。包括掌握基本的職業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規范,并達到上崗所要求的熟練程度(一般以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為準),樹立基本的職業意識,形成與職業或崗位相對應的較完備、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等。第二是職場應變能力。職場應變能力是指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靈活、適時應對職場變化的能力。它包括及時把握特定職業在職場中的發展趨勢和最新動態的能力,自主學習新的職業技能的能力,掌握最先進的相關職業理念和操作方法的能力。第三是專業創新能力。專業技術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中堅力量,與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息息相關。創造創新能力是專業技術人才能力的核心,其內涵主要是指不斷發現現存事物的不足與缺陷并提出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工作需要提出創造性設想并能夠具體實踐、操作和開發新技術的能力,進一步擴寬知識面,以適應創新的各種要求的能力。
二、如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一)校企共同制定專業教學計劃。 (1)加強課程建設。為更好服務社會助推國家經濟建設,在專業教學計劃制定和優化過程中,注重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有機結合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一些有明顯優勢特色、行業針對性較強的專業課程,可以邀請企業、行業專家參與專業教學計劃的制訂和修訂,也可以和企業專家共同合作編輯校本教材等等。(2)加強特色專業建設。大力推廣使用以多媒體、數字化為核心的信息化教學手段,特色專業、精品課程等要將教學課件、錄像等資料上傳到職教新干線上共享,帶動其它專業、課程的建設并以此加強學院教學質量的提高,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學改革。(3)加強工業中心建設。學院2014年新建現代化工業中心,面積為30000平方米,投入資金5000萬元,建有100余間實驗實訓室,用于學院化學化工類主體專業建設。參加開放實驗項目的學生比率到達90%以上,有助于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校企共建“雙師型”隊伍。(1)師資力量。目前學院有省級學科帶頭人1名,省級青年骨干教師6名,省級專業帶頭人3名,國內訪問學者20余名,專任教師322人。從結構上看具有正高職稱教師總數的3.42%,副高職稱占教師總數的33.23%,具有中級職稱的占教師總數的30.43%,具有初級職稱的占教師總數的35.09%。從學歷結構上看,具有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
124人,占教師總數的38.51%。“雙師型”教師152人,占專業教師總數的70.23%。2013年新引進博士生3名,師資力量雄厚,隊伍結構合理。(2)師資隊伍培養。學院非常注重對中青年教師的培養,積極組織教師參與省級以上教學比賽活動,有力促進了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使一大批青年教師脫穎而出。自
2010年以來,在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比賽中獲得二等獎3項,三等獎多項。2014年湖南省信息化教學大賽中,我院囊括了所有獎項,獲團體一等獎。自2011年開始,學院先后選派了50多名專業教師到澳大利亞、新加坡、德國進行培訓與學習。學院制定了《專任教師“一年一月一線”下企業實踐鍛煉制度》、《“雙師型”教師培養計劃》、《關于人才引進的管理辦法》等文件,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到企業實習、實踐,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專業技術培訓、學術交流、技能大賽和職業資格鑒定,以取得相應工種的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目前主體專業“雙師型”教師比例達90%以上。
(三)校企同臺競技,融入企業文化。(1)強化意識,搭建校企競技平臺。為強化師生共同參賽意識,拓寬其視野,學院秉承“走出去、請進來”的思路理念,把校內外各級各類競賽變成師生與員工交流切磋、取長補短的平臺。學院每年舉辦技能節,技能節從每年4月份起至12月結束歷時9個月。技能節活動開展與專業課程教學緊密結合,深度融入教學過程和校園文化建設過程,充分利用學院教學場地與教學設施,承接省、市、企業各級各類技能比武或競賽活動,策劃創辦校企同臺競技活動,讓學生、教師、企業員工在同一平臺進行技藝切磋,共同交流學習,在具體的技能訓練、比賽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其今后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2)營造奮發進取的競技氛圍,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近年來,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堅持對接石化產業提升辦學內涵,以產業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堅持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建、以賽促改,營造了濃郁的競技文化氛圍,顯著提高了學生的職業技術技能和職業素養。學院組織參加各級各類技能活動獲省級及以上團體競賽獎72項,其中,獲國家級團體一等獎9項,國家級二、三等獎19項,省級一、二等獎22項;近400名學生分別獲得省級和國家級技能競賽名次或獎項,數十名學生通過競賽獲得技師資格;26位老師獲得省市級以上“優秀指導老師”的稱號。學院推行實訓教學6S管理模式,每年舉辦技能節活動,建立校企“同臺競技”和競賽管理制度,促進了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效對接。《打造技能競賽文化,促進和諧校園建設》等項目分別獲2010、2011年湖南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2014年我院黨委書記張孝理教授主持的《職業技能競賽融入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過程的研究與實踐》項目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近年來學院與企業文化有機融合,一方面磨煉了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同時又促進了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的協調發展,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促進了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也為其畢業后更快地適應社會、適應企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國家對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定位,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質量工程,對滿足我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高職院校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夢負有艱巨而光榮的歷史責任。
參考文獻:
[1] 喻愛和等,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高技能人才培培養的現狀與對策研究,2011年第2期
[2] 劉泳生,構建高技能人才培養中心新探,現代企業教育,201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