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沂穎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先導,是學習的最好動力。很多高中生覺得學習大枯燥、大難懂,視學習為一種苦役,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對學習的興趣。興趣可以助人成功,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可變“苦學”為“樂學”。
關鍵詞:高中學生;學習;興趣;培養
一、積極期望
積極期望就是從改善學習者自身的心理狀態入手,對自己不喜歡的學科充滿信心,相信該學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會對這門學科產生信心。想像中的“興趣”會推動我們認真學習該學科,從而導致對此學科真正感興趣。一位學生對學習地理毫無興趣,懷著一種焦急的心情等待下課鈴聲,為了培養對地理的興趣,他作了這樣的練習:“我喜歡你,地理!”重復幾遍之后,他覺得地理不像從前那樣枯燥無味了。第二天他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有關地理的書,回家后,收拾一下房間,高高興興地讀了起來,再上地理課時也開始聽老師講解了,后來很喜歡地理,總是急不可待地盼著上地理課。
二、從可以達到的小目標開始
在學習之初,確定小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不可定得太高,應從努力可達到的目標開始。不斷的進步會提高學習的信心。不要期望在短期內將成績提高上去,有的同學往往努力學習一兩周,結果發現成績提高不大,就失去信心,從而厭惡學習。持之以恒地努力,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是實現大目標的開始。
三、了解學習目的,間接建立興趣
學習目的,是指某學科的學習結果是什麼,為什么要學習該學科。當學習該學科沒有太強的吸引力時,對最終目標的了解是很重要的。學習過程多半都是要經過長期艱苦努力的,這種艱巨性往往讓人望而卻步,而學習又是學生的天職,不能不學,所以要認真了解每門學科的學習目的。看書上的緒言部分,聽老師介紹學科發展的趨勢,或從國家、社會的發展前景的高度去看待各門學科。如果我們對學習的個人意義及社會意義有較深刻的理解,就會認真學習各門功課,從而對各科的學習發生濃厚的興趣。
四、培養自我成功感,以培養直接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取得一個小的成功,就進行自我獎賞,達到甚么目標,就給自己什么樣的獎勵。有小進步,實現小目標則小獎賞;有中進步、實現中目標則中獎勵;有大進步、實現大目標則大獎勵。這樣通過漸次獎勵來鞏固自己的行為,有助于產生自我成功感,不知不覺就會建立起直接興趣。
五、把原有的其他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以培養新的學習興趣
每個人在少年兒童時期都有自己特別感興趣的事,如愛玩汽車、愛搭積木等。到了高年級后,就應當去發現、了解與愛好有關的知識,如怎樣當個好駕駛員?汽車是如何發動的?汽車的構造原理是什麼?我所學的知識中那些和它們有關系?這樣就把對學習的興趣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
六、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確立穩定的興趣
用學得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一是能鞏固知識,而是能修證知識,三是能帶來自我成功的喜悅情緒。這種喜悅情緒正式建立穩定持久的興趣所必需的。
七、保持興趣的最容易的方法是不斷地提問題
當你為回答或解答一個問題而去讀書時,你的學習就帶有目的性,就有了興趣。準備一些問題是很容易的,僅僅把每節的標題成問題就是了。
八、想像學習成功后的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當我們滿腔熱情地去做任何一件事前, 一 般都對它的結果有了預期的想象,而堅持去做這件事情。例如你想像某個電影非常好看才促使你去看,假如你事先想像這個電影不好看,那么你一定不去看。你可以想象出考試成績優秀,可以順利進入大學,為家庭為社會作出貢獻,為個人創造好的前程。也可以想象出考試成績優秀,得到老師、家長的贊揚,得到同學們的羨慕等,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想像會幫你成功。
九、重視高中實驗
人的認識規律都遵循從感性認識再上升到理性認識,高中教材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許多問題都要求讓學生自己親身去動手操作實驗,再根據實驗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得出結論,這樣不僅可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對概念、公理、定理等的體會更加深刻。由于所學知識來自親手實踐,學生興趣盎然,學習效果不言而喻。動手實驗能直接刺激大腦進行積極思維,它不僅加深理解和活學活用所學的知識,還能通過親身實踐,真切感受到發現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十、改變復習方式,鞏固學習興趣
復習在學習上非常重要,一般進行復習時總是按照知識內容的順序把學過的概念、公式等原本的復習一遍,然后加大練習量進行“題海戰術”。這方法使學生學習乏味,困倦頭昏腦脹,不能提高復習效果。打破常規的復習方法,就是化“題海”為“提綱”,化“繁”為“簡”,化“被動”為“主動”,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復習中去,其復習效果更明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終熱愛學習。
參考文獻:
[1] 奚圣蘭,淺談如何激發學生高中數學學習興趣,讀與寫,2013(7)
[2] 胡亮,如何激發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新教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