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塵
[摘 要] 中小企業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面臨著資金缺乏,融資困難的問題,制約著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這其中有中小企業自身的原因、也有融資渠道有限、政府管理力度不夠等因素。解決這一問題,應采取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強企業自身內部治理與信用體系建設,拓寬融資渠道,減少行政審批和行政干預等措施。
[關鍵詞]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解決途徑
[中圖分類號] F275.15 [文獻標識碼] B
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資金就像是血液一樣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企業正常運轉的各環節都離不開足夠的資金。所有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約束,但在這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籌措資金困難的問題,也就是融資難的問題。時至今日,融資難困擾著很多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因為融資是中小企業資金運轉的根本,也是企業進行收入再分配過程的基礎。
首先,我國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間接融資的比例達百分之九十以上,而直接融資的占比不到百分之十,其原因是我國在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過程相對西方發達資本市場滯后,股權或債權市場無法通過吸納社會閑散資金給予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幫助,同時我國企業的創業投資機制尚未成熟,產權交易市場基本上有場無市,即使我國的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要求的上市條件相較主板寬松了很多,但能夠達到上市嚴格要求的中小企業較之我國龐大的中小企業群體來說仍屬少數。而且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過于狹窄,變相加大了中小企業進行間接融資的難度。中小企業融資貸款額度和結構上存在失衡,這都嚴重影響了我國中小企業未來的進一步發展。
其次,我國中小企業資產規模相對較小,抗市場風險適應能力仍然不夠強大,企業在財務制度上不夠完善和健全,企業融資信用沒有足夠的保障。例如,很多中小企業缺乏信用融資觀念,目光短視,在交易融資過程中不講信用,不按市場規律和制度辦事,經常故意拖欠貸款的歸還,加之某些地方對當地企業進行不必要的保護、政府進行干預和懲治企業失信行為的法律法規的缺位,使一些無良企業逃避銀行債務現象日趨嚴重[1]。這些無良企業故意違約后,銀行很難回收間接融資即貸款的本息,因此銀行方面不得不加強信貸管理,提高間接融資的條件,導致其他正常合法經營的中小企業在進行融資時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
最后,普通中小企業在進行間接融資時,比如采取銀行貸款方式,即時審批及時通過,綜合來算各種費用包括交易過程中的傭金,手續費,利率上浮等,財務成本占融資總數的百分之八以上,若發生亟需資金的情況只能尋求其他更快捷但融資成本更高的方式來進行融資,比如民間借貸和地下錢莊等一些非合法的融資方式,這便使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增高。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一)中小企業自身的原因
我國中小企業自身存在著很多問題,具體包括信用問題、財務管理上的問題、制度方面的缺陷等,這些都是導致中小企業對外融資困難的原因。
1.中小企業信息嚴重不對稱。由于我國規定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必公開,所以,一般情況下的中小企業財務信息能不公開就不公開,企業財務方面長期對外做假賬,更甚的是他們會同時設立多套財務賬簿,這就給企業之間造成了信息的嚴重不對稱。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信用缺失問題就是導致其融資難的最根本原因,突出表現在企業融資信用不足,商業信用和財務信用缺失等方面。
2.中小企業留存收益不足。我國中小企業內部積累能力較弱,沒有多余的留存收益供其滿足內源性融資需要。隨著中小企業不斷發展,其收入分配機制也在不斷進行調整,可分配的盈余不斷地在增加,但是仍存在收入分配至擴大再生產的資金缺乏的問題。中小企業企業在進行收入再分配的過程中,缺乏長遠的眼光和留存收益資金再利用的思想,收入再分配賬戶幾乎為空白,大部分企業都沒有顧及企業長期發展利益。
3.融資結構不夠合理。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嚴重失衡,我們對比在發達資本市場中,一些占重要地位的融資方式比如私募股權融資、天使資金、風險投資等方式在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應用的很少,或者占融資的總比例非常小。同時,我國的中小企業間接性融資渠道不夠暢通,企業自身資產負債率偏高的現象也一直存在,這些都困擾著中小企業進一步的融資。
(二)中小企業融資的渠道有限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融資手段有限。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是銀行體系的不完善。我國政府性銀行存在著外生性,這一特性決定了他們無法成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主要來源。若是在我國強制性地發展一些扶持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性銀行,無非是將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從銀行體系轉嫁到政府一邊,這只能滋生更多的壞賬準備,并不是有利于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的方法;二是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約束。我國證券市場現有的環境和準入制度還不是很適合中小企業進行融資。例如,一個企業想要發行債券,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信用等級,同時具備較好且穩定的經營業績和現金流量,其次還要進行一定規模的融資,否則企業的融資成本會過高從而不利于融資再生產。同時,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仍然帶有一些計劃經濟體制的色彩,政府仍然壟斷了公司債券和企業債券的發行權和審批權,政府管制代替了市場約束,很多中小企業仍然與發行公司債券和企業債券進行融資這一方式相距甚遠。
(三)政府管理力度不夠
政府作為企業利益的保護者,社會責任的踐行者,在幫助中小企業進行融資這一方面做得還不夠好,并沒有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政治法律環境供其發展。
1.政府管制型觀念沒有得到改善和改變。現在很多政府工作者仍然保留著計劃經濟時代的觀念,管得多,放得少。與國外發達資本市場相比,我國中小企業不僅面臨著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的雙重融資缺口,而且還面臨所有制歧視、企業規模歧視等更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問題,這種情況都使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舉步維艱。endprint
2.我國對于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方面的法律法規仍不夠完善,還不能讓中小企業做到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在發達資本市場中都首先建全法律法規,從制度層面上加強對中小企業的保護和監督,但是我國法律上卻在這方面沒有清晰的界定。我國企業由于經歷過計劃經濟體制,歷史遺留下來的影響很大,企業所有制組成比較復雜,國有制企業和民營企業相互盤繞在一起,而國家針對企業的立法和政策則是按照原所有制的性質來確定的,這就不利于新興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也不適用于新形勢下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我國各級地方政府機構對中小企業的政策常常出現政出多門的混亂現象,自相矛盾的現象時常發生,這樣就難以使政策與企業間形成良性的循環和互動。
三、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解決途徑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我國在這方面的情況則更是嚴重,改變這一現象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和利益糾葛。
(一)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加強制度建設
政府需要采取更加強有力的手段來幫助中小企業發展,應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來保障和協調資本市場創新的手段,為中小企業克服融資瓶頸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2]。新一屆政府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簡政放權已經成為政府改革的重中之重和大勢所趨,相信融資項目審批難等問題會得到很大的改觀。
(二)加強企業自身內部治理與信用體系建設
企業如果不能進行可持續的發展、為社會創造價值,無論外界機構如何進行幫助,都難以從企業內部解決融資難這一長期存在的問題。企業對自身內部進行治理是解決融資難的內在原因,也是重中之重。作為中小企業,應該強化信用觀念,提升自身信用等級,重塑自身形象,靠企業自身的綜合水平、經濟實力和良好信用,取信于金融機構,取信于公眾,取信于全社會。企業要在內部規范企業管理制度,完善以新會計準則為基礎的財務制度。
(三)拓寬融資渠道,減少行政審批和行政干預
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是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重要障礙,因此拓寬融資渠道,減少行政審批和行政干預,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構建多元化的融資體系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關鍵。要充分發揮國有商業銀行的主渠道作用,放開市場準入,大力發展各種中小金融機構,鼓勵民間資本主動參與到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來,創新融資方式,這些都有助于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3]。
完善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需要我們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與此同時,在經濟新常態下企業也應主動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合理確定自身融資需求,政府也要轉變職能,由管束型逐步向服務型轉變,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機會。
[參 考 文 獻]
[1]成兵.解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及對策[J].會計之友,2006(6):58-59
[2]于洋.中小企業籌資戰略的制定與選擇[J].經濟研究導刊,2009(11)
[3]鐘加坤,錢艷英.民營科技企業融資障礙分析[J].廣州商學院學報,2001(5):29-32
[責任編輯:王鳳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