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山
【摘要】為避免語文作業目標不明、體系不全、滲透不廣、層級不高、對象不分、形式不活的弊端,必須注重作業的個性化設計,力求使作業設計具有層次性、綜合性、趣味性、針對性和開放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才能有效地推動小學素質教育的發展。而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除了備好課、上好課外,作業的科學設計和合理布置是很重要一環。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根據教學目的、要求和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特別注重設計作業的層次性、綜合性、趣味性、針對性和開放性,從內容到形式力求多樣化、生動有趣、富有吸引性,盡量做到聽、說、讀、寫結合,腦、口、手并用。
一、作業布置要有層次性
為了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均衡發展,必須注意作業設計的層次性。比如《美麗的丹頂鶴》一課授完后,為了有目的地讓學生把剛學的新知識通過練習來參加以消化和鞏固,筆者將《美麗的公雞》一文印發給學生,并布置了這樣的四道練習:
1.在( )里寫出該文的有關生字,使它和熟字組成詞:
(整)天、胸(脯)、(嘴)巴、(咱)們、大(搖)大(擺)、(鼓)眼睛、一(匹)馬、(馱)糧食。
2.填( ):(1)公雞公雞(真)(美)(麗),大紅(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黃)(腳),要比(漂)(亮)我第一。(2)(美)不(美)不光看(外)(表),還要看(能)不(能)幫助人們(做)(事)。
3.在( )里填恰當的詞:(1)(美)(麗)的花公雞天不亮就(打)(鳴)。(2)(長)(嘴)(巴)的啄木鳥給樹(治)(病)。(3)(鼓)(眼)(睛)的小蜜蜂在果園里(采)(蜜)。(4)又(高)又(大)的老馬(馱)(糧)(食)。
4.猜謎語:三面有墻一面空,一個小孩坐當中,猜該文的一個生字。謎底是(匹)。
這四道題各有側重點:第一題突出識字;第二題是公雞驕傲的理由和全文的重點句;第三題是描寫各種動物的外形特點以及它們各自的職能;第四題是為優等生而出,可選作。通過以上練習使學生鞏固了生字,又突出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掌握了公雞、啄木鳥、小蜜蜂以及老馬的外形特點。這樣的練習既能使優等生“吃得飽”,又能使中等生“吃得好”,還能使后進生“吃得了”。
二、作業設計要有綜合性
課堂教學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那么作業的設計也應有綜合性。例如在學完《小松鼠找花生果》這課后,筆者要求學生閱讀《小蝌蚪找媽媽》,并布置一道填空題。要求學生這樣填:小蝌蚪的媽媽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由于題型簡單,學生很快就填好了。可是筆者發現這道題并沒有把青蛙的外形特點全部歸納出來,因為其外形特點不光是“綠衣裳”、“白肚皮”、“鼓眼睛”。于是筆者就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小蝌蚪的媽媽就這些特點嗎?同學們經過一番綜合分析后都說還有“四條腿”、“寬嘴巴”。這兩個特點補充出來后,再讓學生把青蛙的這些特點連起來讀一讀。即“小蝌蚪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這樣學生不僅復習了生字,而且對青蛙的外形特點認識更完整了,印象也更深了。趁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濃,接著讓學生猜謎語:鼓眼睛、大嘴巴、水中游、岸邊爬,總是不停叫呱呱,田里害蟲最怕它。學生很快便猜中是“青蛙”。
三、作業設計要有趣味性
作業要有趣味性,這是由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決定的。具備了這一點,學生做作業積極性就高,注意力就集中,人人樂意動腦、動手、動口。如學了《春雨》一課后,筆者在小黑板上出了兩個謎語:一是“三人同日見,百花競爭艷”;二是“兩人同離去,直到四點歸”。由于學生非常感興趣,他們積極思考,很快猜中分別是“春”、“雨”兩個字。此外,還可將比賽形式引入語文練習中去,比如成語接龍、作文比賽、書法比賽、優秀作業展、故事競賽等。
四、作業設計要有針對性
在低年級寫字教學中,學生往往缺筆少點,錯字的現象非常多。針對這種情況,筆者有意識的布置“添筆加點”的作業形式,使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增強辨認能力。如給下面的“字”加上一筆變成另一個“字”:由、葉、頭、從、尤、句、牛、月、古。即成:曲、吐、買、叢、龍、向、生、用、舌;再如加兩筆或點變字:力、未、令、天、干、大、人、丘、中、尺、木、欠、口、開,即成:為、來、冷、關、平、頭、火、兵、沖、盡、米、次、只、并等。
五、作業設計要有開放性
首先,教師的思想要開放,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語文教師可在高年級學生中試行“三階段作業設計”模式:示范性設計、模仿性設計、創造性設計。前者由教師完成,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后兩者由學生完成,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應注重作業形式的開放性,力求作業設計因人而異、因文而異、因時而異,與教材結合、與生活結合、與社會實踐結合。第三,多設計一些開放型練習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教師不給作業確定的答案,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多形式作答。通過教師的“開放”使學生“放開”。
總之,作業形式要多樣化,內容要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說,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就要通過作業的個性化設計,既發展學生的共性,又要發展他們的個性,還要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使他們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這樣才有利于推動小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使他們由“學會”變成“會學”、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由“苦學”變為“樂學”、“愛學”。
參考文獻
[1] 趙愛紅.提升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有效性研究的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14-12.
[2] 肖文.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設計例談[J].讀寫算,2014-17.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