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花
【摘要】教師應該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尊重兒童的學習需求,巧妙創設多種情境,引導學生在輕松活潑、情趣盎然的氛圍中主動學習和探究。
【關鍵詞】情境創設;語文教學;拼音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兒童告別幼兒園成為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入學的兒童具有很明顯的學前幼兒的特點,他們好奇、易動、多變,注意持續時間短,形象思維占優勢,對生動有趣的情境有強烈的興趣傾向。教師應該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尊重兒童的學習需求,巧妙創設多種情境,引導學生在輕松活潑、情趣盎然的氛圍中主動學習和探究。
一、圖畫法:挖掘圖畫情境,激發興趣
要激發兒童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色彩鮮艷的圖畫可算是法寶之一。教材的編者也深諳此道,翻開教科書,我們會看到每課拼音都配有生動有趣的情境圖。一副圖就是一個動聽的故事,其中包含了本課所學字母的讀音、字形,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資源,通過情境圖引導學生很快進入新知的學習。
比如,在學習韻母“a、o、e”時,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對情境圖進行觀察,一起走進畫面所呈現的趣味盎然的故事中:早晨,太陽公公露出了笑臉,新的一天開始啦!阿姨帶著玲玲來到小河邊練起了嗓子a(出示a),真好聽,我們也來練一練(在這個環節中滲透a的讀音,練讀a)。大公雞在籬笆上和玲玲比賽啦——o(出示o),誰也想當一當大公雞(滲透o讀音,練習朗讀o)。大白鵝聽到了他們的歌聲,開心地出來游泳了,看著自己美麗的倒影,它也快活地唱起來:“e--e--,我的身上穿白裙,我的頭上戴紅帽,我的脖子細又長,我是快樂的大白鵝。”(出示e,教學e)小河的清晨真熱鬧呀!學生在聽聽、學學、練練的過程中掌握了a、o、e的讀法,學得主動積極、興趣濃厚。
二、生活法:模擬生活情境,融入經驗
課程來源于生活,語文學習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因此,在教學漢語拼音時,教師要想方設法把學習內容融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中,幫助學生實現認知結構的不斷變革或重組。如,在教學“ao ou iu ”的“ou”時,我們模擬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
師:拼音王國里的運動會結束了,運動員們開始吃午飯了,桌上擺了許多好吃的,有魚啊,雞腿啊、其中有道菜,是用一種植物做成的,味道也很不錯!想知道是什么嗎?老師把它變出來啦!看,它叫什么?師:(拿出一節白白胖胖的藕)指導說話:看一看,摸一摸,藕長什么樣?你了解藕嗎?生:自由表達。
師:老師把藕切開,你發現了什么?(引出成語“藕斷絲連”。學生練讀。)師:多可愛的蓮藕啊!它為我們領來了第二個復韻母,你們猜它是誰?(出示ou,讀好。)師:給ou標上第三聲,就是我們剛才認識的ǒu。(讀好,適當提醒標調規則)師:其他三個兄弟也迫不及待地跑出來了,誰來喊喊它們的名字?生:讀好“ōu óu òu”。
師:生活中,你聽到過這樣的讀音嗎?生:我知道“ōu”:海鷗的“鷗”。生:我聽媽媽說過“óu”:óu,還有這回事?生:有一件事我忘了,想了半天,òu,我終于想起來了!這句話里就有“òu”。
因為有了生活元素的融入,課堂變得格外鮮活、格外靈動,它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拼音一旦與生活相鏈接,教學將不再是簡單的告訴,它是一種對封存記憶的激活,一種對幽閉心智的開啟,一種對沉睡情感的喚醒!課堂只有被學生五彩繽紛的生活擁抱,才能真正洋溢出無限蓬勃的生命活力!
三、游戲法:開發游戲情境,引導探究
教育家洛克告訴我們:“教育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都就變成一種游戲似的。”對于剛進校的一年級學生,拼音教學如果不讓他們充分“玩”起來,那么他們的注意力必將難以集中,對學習必將產生厭倦情緒,教學的難點自然也就無從突破。
“b p d q”四個字母就像孿生兄弟一樣難以辨別,常常令孩子們頭疼不已。為了能正確區分,我們鼓勵學生自己開發各種小游戲,經過一番思考,孩子們創編出了許多極富創造力的游戲,如:
手指游戲——大拇指向上,左手b來右手d,大拇指向下,左手p來右手q。這是“巧虎樂智小天地”中介紹的方法,被孩子們活學活用起來。
一個個妙趣橫生的小游戲在課堂里上演,學生在動腦思考、動手操作、觀察評價過程中,獲得了思維、能力和情感的發展,并最終找到屬于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玩”,變被動為主動,變封閉為開放,變接受為探究,那一刻,師生都體會到,原來學習是如此快樂!
四、故事法:營造童話情境,掌握方法
學習了聲母后,就要學習聲母和韻母的拼讀了,但總有些孩子在老師示范了很多遍后還是不會拼,如何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掌握“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這個拼讀的方法呢?生硬的講解、機械的訓練收效是甚微的,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童話情境來幫助學生掌握這一拼讀的規則。
將制作的“小猴”頭飾及字母頭飾“b”和“a”,分別戴在四個學生的頭上,然后創設這樣的情境:
拼音王國里來了特殊的小客人,它們是兩只可愛的小猴。小猴來到了拼音王國,覺得什么都很好奇,于是,國王派出了“b”和“a”帶領它們參觀。一只小猴拉著“b”的手,另一只小猴拉著“a”的手,四個好朋友先問候了單韻母家族(復習6個單韻母),接著參觀了聲母樂園(復習已學過的聲母),玩得可開心啦!這時,它們來到一座城堡前,城堡的門緊緊地關著,上面寫著“音節”兩個字,原來,只有“音節”帶路,才能打開城堡的大門。這可怎么辦呢?小猴們為難了,它們身邊只有單韻母和聲母啊。“b”和“a”微微一笑,只見它們跑開幾步,然后很快跑向對方,緊緊擁抱在一起,奇跡發生了,它們發出了一個新的聲音“ba”,城堡的門打開了!誰讀對,誰就能進去玩耍啦!
先請兩只小猴讀讀,再請其他小朋友讀讀,如果讀得不對,請“b”和“a”再次表演音節產生的過程,在直觀形象的表演中,找到“兩音相連猛一碰”的感覺。遇到有學生將“b-a→ba”讀成“b-a→ma”,可以適時將“b”換成“m”,從而讓學生明白,只有“m”“a”才會拼出“ma”。遇到有學生“b-o”拼成“o”時,可以將“b”請到一邊,讓學生明白,他只讀出了單韻母“o”的讀音。
在童話情境里,學生興致勃勃地聽著、看著、玩著,他們不僅明白了聲母、韻母、音節之間的關系,也正確掌握了音節拼讀的規則,即使是個別學生發音錯誤的糾正,也變得生動活潑、易于接受,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情境就像一根神奇的魔法棒,使漢語拼音這些單純的符號,在兒童眼里不再抽象、陌生、孤立,而變得格外具體、親切、可感。相信在有聲有色的情境世界里,“aoe”不會再成為低年級老師心頭的煩惱,兒童對小學生活的期待一定會有一個美麗的開始,因為,他們的智慧之門正在被我們輕輕地智慧地開啟!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