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蘊瑄 喬瑞中
摘 要: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豐富我國經濟形式有著顯著的作用,對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目前,籌資問題是困擾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本文對中小企業籌資風險的成因進行了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規避我國中小企業籌資風險的有效對策,對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小企業;籌資;籌資風險
一、中小企業籌資風險概述
1.中小企業籌資風險的涵義
中小企業籌資是指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根據企業自身需求使用有效措施籌集資金的行為。它是指企業因借入資金而給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一般企業籌集資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經濟效益,從而實現財務管理目標。中小企業籌資風險是指企業因借入資金而產生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性和企業利潤的可變性。籌資風險不僅僅是造成損失的風險,也是一種投機風險,即獲利與損失共存的風險。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籌資風險更復雜 、可能性更大,所以中小企業要想獲得發展就要有效的避免籌資風險。
2.中小企業籌資風險種類
中小企業為了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其經濟效益,就不得不進行籌資 ,但在企業的籌資過程中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風險。中小企業籌資風險按其成因不同一般分為現金性籌資風險和收支性籌資風險。現金性籌資風險是指企業在特定時點上所產生的現金流出量超出現金流入量而導致到期不能償付債務本息的風險。這種籌資風險盡管不影響企業未來的籌資,但是由于流出資金額度大于流入資金,就造成企業內部資金鏈條發生斷裂,嚴重的還會造成企業經營出現危機。收支性籌資風險是指企業由于收不抵支而出現的不能償還到期債務本金和利息的風險。這是大多數中小企業經營時常見的籌資問題,由于企業受市場或者內部結構出現問題使企業出現資不抵債的現象,進而出現企業破產問題。收支性籌資風險也是中小企業在進行籌資時要注意的關鍵問題。
二、中小企業籌資風險成因
1.中小企業籌資風險外部成因
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環境是金融市場,金融市場的穩定影響著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金融市場的波動,如調整利率、匯率將導致企業融資的風險。其直接表現為企業息稅前利潤的不確定性。經營風險不同于籌資風險,但又影響籌資風險。當企業采取短期貸款融資時,若遇到銀根抽緊、金融緊縮 、短期借款利率大幅上升,都會導致企業利息支出的大幅增加,這時一旦企業收款不及時就會造成資金鏈條的斷裂,進而發生籌資風險。
國家對外政治經濟主張的變化、外交摩擦等因素,有可能導致中小企業籌資的外部環境惡化,這是由國家政策引發的籌資風險。我國的信貸政策偏重國有企業,國家的相關優惠政策大多放在對國有企業的改革上,對中小企業存在一定的政策歧視,可能會引發中小企業的籌資風險。
2.中小企業籌資風險內部成因
中小企業籌資風險內部成因即舉債本身因素的作用。企業負債規模大,這時會導致利息費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導致喪失償付能力或破產的可能性也增大,負債規模越大,財務風險越大。資產重組或撤資也會引發企業內部的籌資風險。中小企業的投資者可能根據自身情況和市場情況變化等原因,減少對企業的投資,導致企業資本減少、經營實力減弱,打亂了企業正常的經營秩序 ,使企業難以實現預期收益目標。同時,中小企業的產品產量、質量在市場環境中不斷變化和波動使企業的收入減少,削弱企業的還貸能力,造成中小企業的籌資風險。
三、規避我國中小企業籌資風險的對策
1.規避中小企業外部籌資風險的對策
(1)國家政策要向中小企業傾斜。國家政策對于控制中小企業的外部籌資風險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國家在制定相關的企業發展政策時要充分考慮中小企業的經營者的作用,制定符合中小企業發展的籌資要求和計劃,時刻關注中小企業發展的發展形式,為中小企業在籌資時時能夠做到資金來源充足,不與國家的政策法規相互矛盾。同時也能夠使企業及時還上籌資所造成的債息。
中小企業作為國家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成分,國家應該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雖然政府一般不直接對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但應在其籌資過程中發揮政策引導和紐帶作用。通過間接的融資方式或者出臺一些政策放寬對中小企業的要求,擴大中小企業的籌資資金額度,放寬中小企業的還貸時間,以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從國家方面減少中小企業的籌資風險,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
(2)健全國家金融法制制度。完善法律和相關制度有利于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加強企業信用治理,建立健全商業銀行的貸款體系,完善商業銀行貸款激勵機制。在這些法律法規中,首先應含有對中小企業籌資予以扶持和優惠的條款,根據中小企業的發展情況對中小企業進行籌資支持,為中小企業設立相關的籌資機構。此外,還應該對籌資服務的金融機構做出規定,減少對它們的限制,加大對中小企業的籌資力度,拓展中小企業的融資市場,從法律上對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予以規定,保障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籌資行為順利實現,減少其他原因帶來的籌資風險。
(3)建立中小企業融資銀行。建立中小企業融資銀行是對中小企業發展的基本保證,銀行可由國家和省市級政府牽頭,由相關的財政部門予以資金支持,設立融資銀行調研機構,對在融資銀行進行貸款的中小企業進行融資調查,確定發展潛力。對真正能夠獲得收益,企業發展勢頭有優勢的中小企業可給予一定額度的融資貸款,使企業獲得擴大生產規模的發展保證。各級政府也可以建立一些以中小企業為資助對象的政府基金,同時設立政府基金運作監管機制,對資金的運作做調查監督,借鑒國內外先進的資金運作制度,對政府基金的使用予以保證,積累基金的運作管理經驗,有效的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進而提高中小企業在貸款后企業的生產積極性。這樣既鼓勵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又能極大的拉動地區經濟的增長。建立的中小企業銀行應該以保本微利 為經營宗旨,擁有遍布全國的網絡機構,這樣才能貼近中小企業,更好地服務于中小企業 。
2.規避中小企業內部籌資風險的對策
(1)優化企業資金分配結構。企業籌資管理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選擇最佳資金分配結構。最佳資金分配結構是指企業在可以接受的籌資風險內,加權平均資金的成本最低和企業價值最大的資金分配結構。中小企業籌資過程中經常使用的方式就是負債籌資,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需要有資金作為保障,但是并不意味著企業籌集到的資金越多越好。而是要使所籌集的資金能夠盡量滿足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應使還貸的利息降到最低,極大程度上使既得利益得到最大化。
合理地利用債務融資、配比好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之間的比例關系,對于企業降低綜合資本成本、獲取財務杠桿利益和降低財務風險是非常關鍵的。合理的企業資金分配結構能夠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逐步的適應市場的發展,能夠逐級的進行中小企業擴大經營的資金分配,分析企業的每一步的發展節奏,使企業對資金達到最大化的使用,使企業的籌資風險降到最低。
(2)拓寬企業籌資渠道。在中小企業籌資的過程中,要多方面的進行融資,不要只局限在某一組織和銀行單位,將所要籌集的資金進行系統的分析之后多渠道的分配到不同的籌資組織,這樣在某一資金供給鏈條出現問題時,能夠保證企業本身的基本生產不受影響,多方面的拓展企業的籌資渠道還可以有效的延長企業生產鏈條,增加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資本,當市場發生重大變化時有效的將危機轉嫁,使企業發生籌資風險的概率降到最低。
(3)誠信經營,打造企業發展品牌。中小企業受市場的影響較大,因此,中小企業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就要盡力迎合大眾口味,企業要秉承誠信經營的經營理念,樹立企業的信譽,創造名牌企業,提高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形象、知名度及美譽度。這將使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提升,使其在籌資過程中處于相對有利的地位,既減少中小企業的籌資風險和籌資成本,又降低投資人和債權人的信用風險 。通過誠信經營手段打造企業自身的發展品牌,使企業產品擁有良好的競爭環境,進而使企業的籌資風險降低。
(4)建立企業籌資風險防范機制。企業需要建立健全籌資風險預測及防范機制 ,需要做好資金風險控制工作。建立科學的企業折舊制度和折舊基金使用制度 ,同時對制度要嚴格執行。做好企業籌資的應對預案,充分的對整個流程進行分析預判,一旦發生不可逆的危機,要能及時通過防范機制實現危機緩解,使企業的籌資風險降到最低。
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積極應對外界環境因素引起的籌資風險變化,同時也要及時調整企業本身的生產結構和資金結構,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與發展能力,加強企業與市場供求關系的結合能力,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增強企業有效規避籌資風險的能力,使企業獲得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萍.淺談中小企業籌資風險現狀及其防范[J].經濟師,2013(07).
[2]趙文林.我國中小企業籌資風險成因及防控策略研究[J].甘肅科技縱橫,2014(10).
[3]張欣.中小企業籌資風險與對策淺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29).
[4]洪理熙.中小企業籌資風險分析[J].北方經貿,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