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蕾
【摘 要】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自己自主學習,獨立探索,獵取知識,自覺積極地投入求知增能的活動中去,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進行成功教學。
【關鍵詞】自主學習;理想課堂;途徑
古人說:善學者教師安逸而功倍,不善學者教師辛苦而功半。的確,學生是學習認知活動的主體,一切教育教學的影響,只有通過學生自身活動,才能為其更好地接受。要想構筑理想課堂,只有真正將學生的發展作為唯一目標,那你的課堂教學才是真正有效的、高效的、理想的。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自己自主學習,獨立探索,獵取知識,自覺積極地投入求知增能的活動中去,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進行成功教學。
一、自主預習:構筑理想課堂的基本前提
預習可培養自學能力的獨立思維能力。因為預習是自己獨立地接受新知識,需要自己獨立閱讀和思考,這就需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有讓學生在預習中學會整體感知,才能更好地構筑理想課堂。
預習就是學生學習新課前的一種準備活動。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先教后學,而今我們提倡先學后教、以學定教,順學而教。即讓學生預先了解一下我們要學的內容,初步了解一下課文內容梗概,借助工具書,進行課文注釋,掌握生字新詞,掃清“攔路虎”,提出有疑問的地方,然后在課堂中解決預習中存在的問題。這樣,可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獲得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也能加強教學的針對性,為講授新課創造有利條件。
如在教學《埃及的金字塔》一文時,我布置了這樣一道預習題:課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傲對碧空”是什么意思?你能聯系課文說一說埃及金字塔為什么能驕傲地面對碧空呢?通過預習,自主閱讀課文后,大部分學生從金字塔的外觀宏偉,結構精巧,說到它的歷史悠久,它是埃及的象征、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等,從而達到了預習中的目的,整體感知了課文的主要內涵,也真正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探索的思路,并且激發了學生多閱讀多求知的欲望。
但是,預習還要講究方法,教師不但要根據學生學習認知水平的差異提出不同層次的預習要求,而且讓學生按一定的格式或符號,標明預習已掌握尚模糊不清或不懂的地方;還要告訴學生尋找什么樣的課外資料,哪類學過的知識以助學生預習,從而讓學生在每次預習中學會整體感知,主動探索。
二、自主感悟:構筑理想課堂的有效策略
“自主感悟”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激勵下,充分調動個性化的方法與步驟學習的多邊互動、自主探索過程。教師應有目的地提出閱讀要求,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帶著思考去閱讀,這樣才能在閱讀過程中或閱讀后有所體驗,有所遷移。
如在教第十冊《望月》一文時,先讓學生腦海中浮現出一幅美麗的月下江景圖,然后要求學生在圖畫中添上月亮、江面、蘆蕩、山峰,還要學生說說這些景物是什么樣子的?學生一下子來了興趣。有的說:“月亮的光輝是淡雅清純的。”有的說:“江面被月亮照亮了江面上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蘆蕩、樹林、山峰要畫在兩岸,它們看上去黑黝黝的,在江天交界處伸展著,起伏著,上面再畫上一層月光。學生通過添畫的整個過程,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同時也能觸摸到文字背后深藏的意蘊。這是一種自主感悟的過程,是一種有效體驗,是一種主體發展的表現。教師如果引導學生邊聽錄音,邊看圖,就能使意境和情感融洽在一起,就能進一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必須主義應到學生多悟,多表達運用,去接受文化底蘊,特別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熏陶,接受人類崇高情感熏陶。
三、自主探究:構筑理想課堂的追求目標
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因此,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導學生去發現新問題,探求新知識,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如教學第十冊《學會合作》一文,教學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做課本上的實驗:取一個小口玻璃瓶,七個穿線的彩球,線的一端露出瓶口,找七位同學上臺表演,交代清楚實驗的方法,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他們如何合作取出彩球,并計算時間。這七位同學共用了十二秒時間,而文中的七位同學只用了三秒鐘。學生做完實驗后,教師不急于總結,而是讓學生思考:如果房子著火了,而你們沒有在極短的時間內逃出來,那后果將不堪設想,假如遇到這種情況,你將怎么做呢?學生經過討論后發言,揭示了課文中心,教師再進行總結。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意蘊,教師又把他們帶到操場,舉行了一次拔河比賽。在拔河比賽中,學生表現十分出色,場面一浪高過一浪,精彩極了。比賽后,教師進一步提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想想成功的合作靠什么?這時學生不假思索地各自說出見解和所得,并齊聲回讀課文中的結論語句:可見,成功的合作不僅要有統一的目標,要盡力做好份內的事情,而且還要心中想著別人,心中想著集體,有自我犧牲的精神。學生通過比較和體會,思想上有了新的飛躍,自主感悟有了深層次的發展。
教學中要使學生地位得到充分體現,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拓寬思維途徑,就必需加強自主學習的引導,把每一個時空有限的課堂變為人人參與,個個思考的無限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索求知欲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若授之以漁”,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如是說:“平庸的教師給學生傳授真理,卓越的教師教學生發現真理”。教師要把學習方法的指導和運作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把課堂教學作為學法指導和訓練的主要基地。只要我們善于由淺入深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主人翁意識,就能更好地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健康地發展,主動地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相信經過不懈的追求,定能構筑我們理想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林毓锜.《學生自主學習與相關教學思想》.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2]《論自主學習的地位及作用》.河北教育.2000年Z2期.河北省“自主學習”課題組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樹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