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莉
摘 要:信息化教學最突出的特點是信息技術對教學的支持。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核心理念是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信息環境的支持下,學生能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與同學的協作交流,進行探究發現,通過問題的解決建構知識,學會技能。該文將信息化教學設計理念應用在職業教育領域,針對理實一體教學項目單相橋式整流電路進行了信息化教學設計。通過各種信息手段的應用,實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學習的開展。
關鍵詞:職業教育 整流電路 信息化教學 教學環境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1(b)-0175-02
1 教學背景分析
該課采用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該講課內容為其中項目六“直流穩壓電源的制作”中的第一節內容—整流電路。
該次授課對象是軌道交通技術專業二年級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具備整流和半波整流電路的知識;會用電子實驗箱搭接半波整流電路;對半波整流電路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在學習中存在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分析能力不強、計算能力較弱的學習障礙。
在行為特征上,他們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強,善于動手實踐,喜歡交流經驗,并有很強地展現自我的欲望。
2 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結合課程標準和學情分析,制訂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橋式整流電路的組成;理解橋式整流電路的工作原理。
(2)能力目標:能使用萬用表、示波器完成橋式整流電路輸入電壓、輸出電壓和波形的測量;會分析橋式整流電路中常見故障對電路的影響;會運用橋式整流電路輸入、輸出電壓的公式進行計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增強安全意識和愛護設備意識。
依據課程標準兼顧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改革職教理念確定教學重點,結合學生具備的知識和能力,設立難點和教學關鍵點。
(1)重點:橋式整流電路的組成;整流電路輸出電壓、電流的計算。
(2)難點:橋式整流電路的工作原理及故障分析。
3 教學方法及教學環境
采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任務驅動教學方式,借助信息化技術,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合作、探究學習,突出“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育教學特色。
實訓環境:理實一體實訓室。教學資源:學習平臺、情境視頻、任務單、電子電路仿真軟件Multisim、PPT、無線投影、在線練習題、錄像設備等。
4 教學過程設計
環節一:創設情境 引入項目。
教師展示半波整流電路的波形圖動畫并提出問題:半波整流電路的缺點。學生通過觀察課件中示波器的波形,并參閱教材共同討論回答。然后教師展示橋式整流電路的輸出波形圖動畫并提問如果現在需要給手機充電,整流電路部分應選擇哪一個?
學生觀察分析后,闡述它們的不同點,從而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的思維很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同時引入該次課內容。
環節二:分組操作 實施任務。
教師講解該節課的任務,確認橋式整流電路的實施方案。學生小組合作,接受學習任務,確定實施步驟。利用電子電路仿真軟件Multisim,模擬橋式整流電路的組成,繪制橋式整流電路圖。
步驟一:搭接橋式整流電路,該步驟包含兩個小活動。活動1:認識電路組成。學生在學習材料和動畫中通過彩色圖片,逐一將元件展示。二人合作,迅速將電路所需元部件在實驗箱面板上找出,在任務單中記錄操作時間。活動2:搭接電路。學生借助平臺資源“橋式整流電路組成”,搭接電路。此過程中,教師強調電路搭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并即時錄像學生操作過程,以備評價。
步驟二:測量整流電路輸入輸出電壓。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橋式整流電路輸入、輸出電壓的測量,填寫任務單。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強化理論知識,使學生熟練使用萬用表測電路輸入電壓和輸出電壓。在此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操作情況進行實錄,以備評價。
步驟三:用示波器觀察波形。借助平臺資源中的示波器教學視頻,學生組內合作,用示波器觀察電路輸入輸出波形并記錄在任務單上,教師即時錄像學生操作過程。
步驟四:分析電路,該步驟包含三個小活動。活動1:分析電路工作原理。學生借助學習平臺中的“電路原理”動畫,通過動畫分析u2正半周、負半周時橋式整流電路的工作過程,并填寫學習任務單。活動2:計算輸出電壓和電流。學生觀看學習平臺動畫并結合步驟二和步驟三的學習成果,理解并記住橋式整流電路的輸出電壓、電流計算公式,通過做習題進一步強化計算方法。這樣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對該次課重點知識的掌握。活動3:故障分析。學生利用電子電路仿真軟件Multisim觀察故障現象,分析故障主要原因。通過典型電路故障的原因分析,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橋式整流電路的組成,這是該課重點之一。對典型電路故障進行匯總,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思考,理解橋式整流電路的工作原理,提高學生電路分析能力。
環節三:展示交流 效果評價。
整個學習過程采用過程評價、結果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手段,使學生增強自信心,培養表達能力和評價能力。
環節四:鞏固知識 自測練習。
學生利用平臺資源的自測練習環節,獨立完成自測練習,鞏固所學知識。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既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也看到不足,有利于下一輪教學的開展和課改思路的延續及深入進行。
環節五:課后調查 拓展任務。
課后調查是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利用微信平臺,提供實際電路圖。學生從提供的實際電路圖中,識讀橋式整流電路,使教學過程能做到師生溝通無限、信息及時反饋。
該教學設計通過學習平臺,即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實現了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步自主構建,并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通過自測系統,使學生能夠自主強化知識技能,同時老師通過該系統能快速了解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并能及時做出針對性的輔導。通過課堂即時錄像,使學生在組間評價打分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技能的自主梳理和自主內化,同時也促進學生對搭接電路的操作規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參考文獻
[1] 黎加厚.教育技術教程-教育信息化時代的教與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陳振源.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南國農.信息化教育概論[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