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
摘要:從事高中鋼琴教學多年,筆者對備考音樂專業的學生有較深入的了解,特別是我們常說的“非童子功”鋼琴學生,對于他們的鋼琴學習更是感觸良多。
關鍵詞:非童子功 手指能力 演奏 應試
針對高中音樂生的應試鋼琴教學必須根據其特征而循序漸進,必須選擇合適的教材和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因材施教。而后,因人而異的選擇最具表現力的應試作品,以良好技術能力和最佳的心理狀態參加考試。這對“非童子功”鋼琴考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也是筆者在這里主要想講述的。在這里權且讓筆者把“非童子功”鋼琴學生定義為進入高中以前沒有任何鍵盤基礎的學生。備考音樂專業的學生中鋼琴程度良莠不齊,有“童子功”鋼琴學生,也有零起點的“非童子功”學生。很多“非童子功”的學生為了備考音樂專業和升學,趕起了進度,大多忽視了鋼琴基礎的學習,往往隨便彈一些簡單的曲子就提前進入高考作品的準備,很多老師為“非童子功”學生能在高考中獲得一個還不錯的鋼琴成績,在選擇高考作品時也費盡思量。筆者通過十多年鋼琴教學,對如何有效提高“非童子功”學生的應試演奏能力總結了一些心得。
一、提高“非童子功”學生手指能力,減弱生理條件限制
鋼琴演奏是一門生理特點與學習效果關系緊密的課程。眾所周知高中生身體發育日漸成熟,在演奏的先天生理條件上,已無法進行更多的塑造。鋼琴演奏技巧性是相當強的,需要較強的手指能力,而與演奏相關的生理部位,手的大小、手指的長短和粗細、肌肉與關節的柔韌性和協調性都將會影響鋼琴演奏技巧。扎實的基礎練習是提高手指能力從而減弱生理條件限制的必要保證。
首先,掌握正確的放松及觸鍵技術。沒有經過系統化訓練的手指缺乏獨立性,在不違背正常生理的條件下,科學的安排學習時間和頻率,系統而充分練習《哈農指練法練習》中的每種技術,適當地加大手指訓練強度,盡可能的縮短獨立性訓練的周期,為其他技能技巧的學習奠定基礎。
其次,熟練二十四個大小調的音階、和弦、琶音。偉大的鋼琴教育家車爾尼曾經說過:“如果你問我,怎樣成為好的鋼琴家,那么你先告訴我,練了多少音階。”音階、琶音、和弦能有效地針對手上各種演奏技能進行單純的、直接的訓練,簡言之,音階、琶音、和弦是掌握鋼琴演奏技巧的基礎。著名鋼琴家露絲·史蘭倩斯卡說過:“要真正熟悉鍵盤,每日的音階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功課。”由西方文明發展出來的音樂,大部分是建立在二十四個大小調的調性上,所以熟練每個調性及音階,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能力,也是為未來排除技巧恐懼感所做的最好準備。
二、培養“非童子功”學生和諧的心理狀態和演奏欲望
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心理認知能力方面已具有較強的優勢。主要指學生的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對學習方法的掌握與運用、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等。高中段選擇音樂專業的學生較“童子”時期,具備了更強的理性分析能力和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這些因素將有利于鋼琴學習。
(一)注重個體差異,防止學習焦慮。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設計教學進度,合理安排每個學生學習進度。根據鋼琴作品難易程度循序漸進的遴選,使達到不同技術階段的學生得以勝任不同技術水平的相應作品的演奏,以免挫傷他們和諧的心理狀態和旺盛的學習欲望,避免產生急于求成或喪失自信心等焦慮情緒。
(二)加強音樂審美心理的培養。良好的音樂審美心里是傾聽、賞析、感觸而迸發出的一系列的情感反應,聽、賞、感的過程中音樂審美能力得以提高,培養自由的音樂審美心理。高中段選擇高考音樂專業的學生往往具備優良的樂感和音樂潛質,教師應努力積極引導學生端正音樂審美態度,提升音樂審美趣味。除了鋼琴教學,教師理應加強學生基礎樂理、視唱練耳、音樂鑒賞等課程的學習,得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對的音樂理解和駕馭的綜合素質。
(三)重視公開場合演奏機會。每個“非童子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非常羨慕已經打下堅實鍵盤基礎“童子功”學生,遇到各種鋼琴表演和比賽時總是畏懼不前,所以必須要讓學生理解和體驗公開演奏與練習的區別,重視和參與公開場合的演奏機會。如上鋼琴課時,可以組織學生互相觀摩學習,創造一種類似演奏的氣氛,同時要定期舉行鋼琴考試,有考試就有競爭,培養競爭意識,通過競爭找到差距和不足,促進學習。讓學生站在舞臺中央,暴露于公開場合,去面對不同的眼神和表情,鍛煉勇敢的心理,逐漸戰勝內心的恐懼,培養學生坦然鎮靜的演奏欲望。
三、培養“非童子功”學生良好的演奏心理素質
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是經由人腦過濾匯總后形成的主觀反映。人在宇宙萬物間的一切活動都是由大腦神經系統來指揮和控制的。人們通過接觸客觀事物與觀察客觀現象產生心理反映,進而得以喚醒思維。鋼琴演奏也是一樣的,在平時的合理的系統的學習過程中,通過潛移默化的條件反射,形成良好的心理反映,這就是復雜而微妙的心理操作。良好的演奏能力不會憑空自生的,而是在反復練習和琢磨了相應的數量鋼琴樂曲后形成的結晶,這是一種融合后的結晶,逐漸的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的演奏心理素質。常言道:練習的熟練和準確是舒緩精神緊張、降低心理壓力的前提。作為“非童子功”的學生更應該努力積極的打好基礎,在具備良好的技術基礎與必要的音樂修養的基礎上,再配以良好好的心里素質,終會結出豐碩的果實。因此要求學生在應試作品選擇時,確保演奏的作品與其自身平時練習的實際水平相吻合。
演奏時的心理暗示也很重要,正式演奏前多讓學生沉浸于鋼琴家們的演奏和回憶自己有良好練琴狀態的情景,從而增添其自信,使緊張的情緒得以緩解。演奏時更加全身心地傾聽自己的奏響的每一個音符,以便及時調整演奏過程中的心理情緒,使其正式的演奏達到和諧的美。
常言道:“藝高人膽大”,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堅實的演奏基礎是相輔相成的。多年的高中鋼琴教學告訴筆者:有了客觀系統的訓練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培養和諧的心理狀態和演奏欲望,過硬的演奏心理素質,才能在考試中保持沉著冷靜,才能在考場中完美體現平時的學習和訓練成果,才能去表現和感悟音樂,達到“琴人合一”的境界,才能獲得滿意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