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職業教育的發展,出現了計算機專業人才和社會各行業需求人才不相適應的問題,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改革迫在眉睫,為此,本文將針對近年來教學實踐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提出對課程改革的幾點意見就,與同行探討。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改革
中職學校如何更好的開展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學,以適應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培養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技術型人才,這是中職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職學校在參與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有力保證。所以,我們必須加快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步伐,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
一、中職計算機人才培養現狀
(1)生源:由于生源挑選的寬松型,中職學生普遍存在著學習基礎差,厭學情緒重、自我約束弱等現象,這直接影響到后期教學能效的發揮,再加上不良的學習習慣,學生認為學習計算機專業只是玩電腦,從根本上不了解學習計算機專業的必要性,并且許多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計算機,更談不上計算機的操作和應用能力了,總體來說,對計算機的認知能力低。
(2)教學設施:計算機的軟、硬件發展非常迅速,計算機的應用也是建立在新的硬件和軟件的操作基礎之上。然而許多院校因為資金問題,設備更新緩慢,導致學生接觸和學習到的計算機知識相對滯后,培養的人才不符合市場要求。
(3)課程設置: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不完善,有的甚至直接照搬大學的課程模式,有些課程大學生都感到難以掌握,更不用說中職學生了。教材也存在著“難、繁、偏、舊”的現象,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很快,而我們的教材沒有跟上這一速度,導致教學內容落后與社會實際。
(4)專業教師:計算機專業知識更新速度快,教師如果不及時學習也就會與社會脫節,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并且有些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師不是計算機專業教師,有一部分是其它學科的教師改行,沒有受過正規系統的專業訓練,半路出家,專業水平不高。
二、中職計算機專業改革的探索
1.修改課程體系設置
學生在進入中專學習后,學習的目標改變了,如果說學生之前的學習目標是升學,那么,現在的教學目標就是就業,學生也會通過自己的方式去了解社會缺乏哪一類人才,如果學生發現學校的知識與以后得需求毫不相關,也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所以我們應當積極的與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各個企業建立關系,及時的了解各單位對人才的需求變化,為專業課程改革做好充分的準備,利用校企合作開發課程,讓我們的課程更適合學生的發展要求。
2.教學方法的改革
傳統教學中,要求老師要講的精,講的細,而在突出職業技能為目的的教學中,應盡量讓學生體會和發現,概念的掌握能夠滿足職業需求即可。改革舊的教學方法,采用現代流行的教學方法,要花大力氣才行,要學習新的教學方法的概念,理論和運用方法,在自己的教學中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實際與教材內容,靈活運用教學導向、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演示等先進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熱情,培養學生學習專業只是沒訓練專業技能的濃厚興趣,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實施分層教學
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特點之一就是學生的起點層差不齊,所以學生的學習心態和效果差異很大,實施分層次施教,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良性競爭,同事,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改革考核機制
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踐環節是教學的關鍵,要強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所以,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考核方式應該建立在考核學生對計算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應用上,所以應當采取加大上機考試比重,減少筆試比重。上機考試可以給學生給出一個綜合性的案例,讓學生自己總結自己學過的知識,自己進行案例分析,發揮想象,通過自己的能力可以獨立完成。考試可以說是學習的指揮棒,具有導向作用,我們要利用好這個指揮棒。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普通中職學校的專業教師整體素質有待提高,據調查統計,計算機專業教師科班出身的比例僅占35%,而65%的專業教師是通過函授或從其它專業轉崗過來的,這些教師通過短期培訓就開始給學生上課了,理論知識學習不夠深入,技能掌握也欠佳,因此,學校必須加大計算機專業教師的培訓力度,定期的選派專業教師到企業鍛煉,培訓教師的專業技能,提高教師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企業能力,鼓勵提倡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進行創新。
計算機專業辦學始終要堅持“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發展道路”的辦學方針,努力形成“依托行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動共贏”的長效機制,積極尋求行業、企業持續有效的技術支持,促進課程模式創新,增強辦學活力。把工學結合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課程優化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
總之,計算機專業課程改革應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式課程為主體,以職業崗位為主線的設計思想,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提高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