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已成為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大舉措,是提升我國綜合國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和必然要求。201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制定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堅持以就業為目標,整合教育資源,改進教學方式,著力培養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黨和國家為加快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作出的重大舉措,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使命。這要求職業學校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來全面指導教學。
文化素質是學生成才的基礎,良好的文化素質為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奠定堅實基礎,為學生的自我提升和未來發展提供廣博的文化底蘊。加強中職學校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是職業學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切入點。
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促使中職語文教學必須改革。《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中職語文課程的性質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是“學習其他各門學科的基礎”,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對學生學好各科知識,提升人文素養,形成綜合職業能力,以及未來的繼續學習和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今的中職語文教學卻呈現出以下現狀:一是教學模式普高化。二是教學內容及其評價的單一化。三是教學游離于學生實際,與專業課教學脫節,沒有做到學以致用,沒有很好地服務于生活、服務于實踐。
針對這些現狀,中職語文教師應當明確:當前的語文教學已不再僅僅是向學生機械傳授語言文字知識和訓練答題能力的單一過程,而是以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為目標的整合過程,是全面“促進生命個體總體生成的過程”,著重對人的關注。這要求語文教學必須與時俱進,要具有中職特色,要側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用能力,為學生打下必要的文化理論基礎。中職語文教師應徹底改變教育理念,強化主動參與、服務職教的意識,要和專業課教師多溝通,深入了解不同專業的要求,讓語文知識成為連接和提升專業知識的紐帶和橋梁,并對專業課教學起支撐和服務的作用。根據學生的專業方向,同時還要落實各專業的職業崗位對語文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突出針對性與應用性,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與職業素養。在語文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的使用、教學目標設定、教學質量考核等方面,都要本著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服務的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努力探索與普教相區別的教學新路子。
筆者所教授的涉外旅游專業培養的是在旅游活動中提供服務、指導游覽、傳播文化的專業導游人才,更是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熱門行業,作為一名職業導游,只有具備良好的文化素質才能高質量地完成導游服務。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旅游活動更加趨向于對文化、知識的追求,人們出游除了消遣,還想通過旅游來增長知識、擴大閱歷、獲取教益,這就對導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導游具備完整的知識結構。導游的知識面越廣、信息量越大,就越可能把導游工作得有聲有色、不同凡響,就會在更大程度上滿足旅游者的要求,從而成為一名優秀的導游。可以說,具備良好的文化底蘊與人文素養,往往決定了一名導游員的工作能力和職業發展。
管子曰:“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導游的崗位技能要求該專業學生涉獵廣泛,知識全面,面向“準導游”的語文教學,需要教師圍繞導游的知識需要,突破教材、教參的局限,有意識地對教學內容作必要的延伸與拓展。針對這一任務,教師必須確立讓中職語文課教學為學生形成綜合職業素質服務,而將世界遺產教育滲透入語文教學中,是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與旅游專業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主任伯恩德·馮·德羅斯特曾評價說:“人類不可再生的世界遺產的未來掌握在今天和明天的年輕人手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制定的《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同時指出:締約國應通過一切適當手段,特別是教育和宣傳計劃,努力增強本國人民對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贊賞和尊重。“世界遺產教育”是讓青少年認識和了解本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內涵的同時,學會尊重其他文化的多樣性,認同其他文化的差異性,并從中發現文化的共同性和相互依存性。旅游專業學生作為相關從業者,更需要有世界遺產的教育。通過世界遺產教育可以提高旅游專業學生的文化素質與職業素養,是具體可行的素質教育。
在人類教育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語文教育與人類文化相輔相成。語文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同時也是人類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和載體,這種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決定了語文教育在人文精神培養方面具有其他學科所不可比擬的優勢。中職語文教材及讀本中積淀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因素,從文化角度來說,所選課文從上古到當今,時間跨度在三千年以上,出自前人手筆的詩詞文賦也不在少數,關聯到的世界遺產不可勝數,這些都是人類文化的精華。可以說,人類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語文。正如曹明海教授在《語文教育文化學》一書中所言:“語文教育并非只是‘知識獲得的過程,也是一個培養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文化過程,是生命成長、精神建構的過程。這個過程浸透著文化的精髓,包容著豐厚的文化意蘊,跳動著生生不息文化命脈,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質和文化功能。”
將世界遺產教育滲透入語文教學正是力求深入挖掘語文中蘊藏的內涵,把教學的觸角伸向更為廣闊的時空中去,把學生從單純學習語文知識的教學中解放出來。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延伸閱讀,開展綜合實踐性活動,促使學生“有意識地吸收、消化世界遺產中的精粹營養,接觸多元文化,站在對人類命運終極關懷的角度去研讀、品味經典作品……去辨識、認同文化的底蘊與發展的價值。”豐富其世界遺產知識容量,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在對文化的理解、接受和創新活動中,引導學生去主動學習和體驗,不斷提升自我,塑造健全的人格,從而為職業能力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基礎。
新一輪中職教育改革要求中職語文教師必須突出職業教育特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探索富有實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全面推進中職語文素質教育,離不開對人類文化的深入把握,離不開對本民族意識與精神的弘揚,脫離深厚的文化基礎,語文素質教育必然流于虛妄。
世界遺產教育正是豐厚學生文化內涵、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最直接有效的行為,并對青少年學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教育作用。從教育的內容上看,世界遺產教育是中職學校教育的有力補充和生動體現。作為一名未來的導游,具備一定世界遺產知識積淀,對于借鑒、繼承人類優秀文化,弘揚悠久的世界文明,提高自身文化素質與職業素養,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總而言之,語文學科除了具有人文基礎性的特性外,為各專業學科服務的功用性也是非常明顯的,并且這種潛力還非常巨大。隨著“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中職語文教學只有結合專業教學,才能更好地適應中職教育發展的方向,體現職業教育的特性,適應社會的需求。而世界遺產蘊涵著豐富的教育因素,與傳統的語文教學相得益彰,更能顯出職教語文的價值所在。作為旅游專業,更應有意識地將世界遺產與語文教學活動有機結合,以此來豐富和完善學校專業教育的內容,滿足學生職業生涯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楊生棟.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與傳統文化關系的思考[J].中學語文,2012,(6).
[2]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S].西北職教,2009,(2).
[3]章新勝主編.世界遺產與我們[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曹明海主編.語文教育文化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
[5]何勇.旅游中等職業教育的路該怎么走[N].北京:中國旅游報,2002.
[6]本書編寫組.導游服務技能[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4.
(朱君秋 ?南京市女子中專 ?210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