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桂榮
【摘 要】小學數學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因此小學數學越來越受到師生的重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是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受到了廣大教師的普遍關注。本文分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能力進行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生;培養;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而且還要培養他們的數學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多年的數學教學,讓我對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有了粗淺的認識,下面簡單的談如何提高學生能力。
一、教給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給學習方法,是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要做到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在教學中,既要研究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更需要研究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學中應教會學生一下學習方法:
1.閱讀學習方法
教師科學地組織學習材料,循序漸進,讓學生學會提綱引領,抓重點,從而科學閱讀,正確理解題意。當前,數學教學中存在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學生不會使用教材,一堂數學課往往是到給學生布置作業時才打開書本。教材不只是教師教學用的材料,也是學生學習使用的材料,因此,教會學生使用教材也是培養學生資助的獨立的學習能力的重要內容。
2.嘗試學習的方法
通過“提出問題——嘗試探索——討論交流——明理開竅”的學習過程,從小激發學生敢于“讓我試一試”的動機,培養探究能力。
3.操作學習的方法
通過拼、擺、剪、比、畫等實踐活動,從動作感知到表象,再抽象概念,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如在低年級就注重指導學生掌握量線段的長度、畫線段,用三角板判斷直角、畫直角,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在中高年級注意訓練學生運用測量工具在地面上測定直線、測量較短的距離,會用量角器按指定的角度畫角等;在中高年級還應注意訓練學生畫圖,制作簡單的統計圖表等。
4.數學思考方法
通過例題的示范、練習的指導,引導學生逐步掌握運用常用的數學思考方法,如有序、對應、變換、轉化等,并能根據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靈活地運用這些方法。
5.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和綜合問題的方法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整體的細節或成分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又必須將學生引入整體和系統上。引導是否得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命題。(即:問題的提出和練習時機的選擇是否得當。)比如:講課時應突出審題和析題,先“化整為零”,把原題解剖成若干小題,然后再“集零為整”,把剖成的若干小題的內容聯系起來。久而久之,學生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就會提高。
二、加強數學語言能力訓練,提高學生數學語言素養
1.在學生的動口、動手中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思維的結果,思維的發展與語言的發展是密切聯系的。從一年級起,筆者就注意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進和訓練,給學生多說的機會,鼓動學生動口說,通過語言表達能力訓練,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教學9+幾時,出示:9+3=?不僅讓學生動手作學具,而且讓其口述操作過程。首先給操作小棒的過程表達“湊十”的思路,因為9根和1根湊成10根,所以把3根分成1根和2根,9根和1根湊成10根,再加上剩下的2根,共12根,引導學生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達:因為9和1湊成10根,所以把3分成1和2,9和1相加得10,10加2得12,所以9加3等于12。這樣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進行數學語言的訓練,從而提高了學生做題的準確性和速度,促進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應用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
中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數學語言基礎,教學中組織學生說算理,說思路,更要訓練學生數學語言準確性、有序性,以數學語言促其思維。可以開展:
(1)式題表述訓練根據每個式子題,譯成文字題,讓學生用不同的語言進行表述。如(7+2.3)×5譯成:①7加2.3的和乘以5,積是多少?②5乘7與2.3的和,積是多少?③把7和2.3的和擴大5倍,得多少?④5個7與2.3的和,積是多少?
(2)編題激發思維訓練創建不同的語言環境,讓學生根據指定的思路去組織語言進行說的訓練。如某農場原有化肥5噸,農場現在存化肥多少噸?學生補充:①現在又買來化肥7噸;②已用去化肥3噸;③現在買來3車化肥,每車5噸。
(3)應用題教學時引導學生審題時說題意,析題時說思路,解題時說列式依據,訓練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敘述。如教學連乘應用題時,出示:一個商店運進5箱熱水瓶,每箱12個,每個賣11元,一共可賣多少元?首先讓學生認真審題,其次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知道有5箱熱水瓶,求一共可賣多少元?要先算5箱共賣多少個,或知道每個熱水瓶賣11元,一共可賣多少元;要先算每箱熱水瓶賣多少元,最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分析思路,列出相應的算式并解答出來。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小學跨度六個年級,那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必要貫穿在小學階段各個年級的教學中。各年級的邏輯思維培養各有側重,低年級應該注重抽象邏輯的引入和興趣的培養,中年級的時候應該注重邏輯思維能力的加強和鍛煉,高年級的時候應當側重邏輯思維的發散和興趣的保持與發展。
1.科學系統地安排練習,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課堂練習中努力創造活躍思維的條件是發展思維能力的第一步,接著,就需要對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鞏固和強化。教師應當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問題,防止單調重復。采取遞進的方式擴展學生地思維水平。
除了教師在課堂練習中對學生安排進行的問題設計與訓練,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水平調動學生積極性外,還應針對不同時段安排一定數量的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練習題。教師應根據班級學生的不同水平因材施教,對個別數學思維能力突出學生安排啟蒙奧數類的擴展訓練,對較差學生重新梳理教學內容,提高成績。
2.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依賴性,小學生更是如此。在教學工作中應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分析、比較、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從知識的殿堂收獲東西。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逐步發展起來的,沒有克服問題的經歷很難獲得真正意義上思維的提高,在學生學習中,我們既要注意不讓其減少學習的積極性,也不能讓他們做只會背書的“書呆子”。甚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做出錯誤講解讓學生發現、糾正錯誤,提高他們的質疑觀念。
3.思維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教學的各個部分
在教學數學概念、計算法則、解答應用題或操作技能(如測量、畫圖等)時,都要注意培養思維能力。數學的每一個部分與其他部分都是相互關聯的。因此,在教學每一個概念時,都要注意讓學生自己對問題做出分析、比較,再稍加指導,讓學生做出正確的判斷,形成正確的概念。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十分重要,我們要根據教學的實際和學生的特點堅持不懈地訓練與培養,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姚春秀.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廣西教育A(小教版),2014年10期.
[2]崔玉祥.淺談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年2期.
[3]崔耀.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4年40期.